《苗嶺銀花》
楊光賓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也是226名傳承人中最年輕的一位,苗族銀飾鍛制的手藝是父親惟一留給他的東西。十三年一次的招龍節對於苗族人來説意義非凡,楊光賓要製作一個傳統的苗族銀花冠。
每逢苗鄉年節,女孩們只有穿戴上一整套精美的銀飾盛裝,才能允許進入蘆笙場,參加各種祭祀祈福活動。在苗族傳統服飾中,佩戴銀飾可以説是從頭到腳,無處不飾。以大為美、以重為美、以多為美,也是苗族銀飾與其他金銀器技藝在藝術特點上最大的區別。
銀花冠共有二百多個零部件,純銀打造的銀花冠要經過十幾道工序,花費手藝人兩至三個月的時間,一套完整的銀飾盛裝則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卻丟失了自己的文字。幾百年間不斷遷徙,漂泊不定。“以錢為飾”的習俗,讓他們可以把財富隨身而帶,人走家隨。所以苗族人把自己的財産換成白銀,投入熔爐、鍛製成花,鏨刻成衣,這樣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苗族銀飾不僅被人們認為能夠驅災辟邪,也象徵著他們祈求平安吉祥的生活態度。一個古老的民族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傳遞自己的文化,每一件銀飾、每一個圖案,都承載著他們特別的民族記憶。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27日 23:10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楊光賓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也是226名傳承人中最年輕的一位,苗族銀飾鍛制的手藝是父親惟一留給他的東西。十三年一次的招龍節對於苗族人來説意義非凡,楊光賓要製作一個傳統的苗族銀花冠。銀花冠共有二百多個零部件,純銀打造的銀花冠要經過十幾道工序,花費手藝人兩至三個月的時間,一套完整的銀飾盛裝則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一個古老的民族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傳遞自己的文化,每一件銀飾、每一個圖案,都承載著他們特別的民族記憶。(《探索發現》 20160527 《手藝》第六季之《苗嶺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