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 青少臺 > 2013海峽青年節首頁
八、懸絲傀儡戲
懸絲傀儡戲據説産生於西漢,到了宋代,技藝發展到高峰,影響所及還擴大到後代在舞臺上由人所扮演的戲劇,其舉手投足,不無關係。此劇種傳到台灣後,分為兩派:(1)北派以宜蘭為中心,很少越過新竹以南。演出時間多為神廟落成、開莊祭土、七月普渡、或在災禍發生之後的敬天謝神。(2)南派以台南為中心,很少越過嘉義以北。演出時間,除農曆正月初九的“天公生”及民間的結婚或酬神外,很少是為娛樂而表演。木偶長約一尺七寸。一個完整的戲班,應備有72個頭,36個身子,代表72地煞,36天罡,寓包含宇宙所有精靈之意。有4個戲箱,兩個裝木偶,兩個裝樂器及工具,空箱可權充坐椅。“前舞臺”佔四分之一,是表演區,“後舞臺”為工作區。演出人員也分前後場,前場至少要有2至3人,負責搬演。演員皆為家庭成員。最重要的儀式,是主持“出煞”;後場主要的任務是配樂,約4至5人,大多非家庭成員。這種戲禁忌頗多,充滿神秘色彩。
懸絲傀儡戲
九、宋江陣
宋江陣原為國術的團體表演,配以鑼鼓伴奏,後來因地方治安情況不好,鄉鎮多有自衛組織,地方土紳乃延師訓練子,配以108人,一喻36天罡與72地煞。現在已縮小至36人為一團,在迎神賽會上表演。
宋江陣
十、工藝
台灣的工藝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其特性為:(1)以實用為目標,在純樸中表現了美。(2)或為無名工匠之作,當時不被認定為專門的學問,但卻是豐富經驗與精巧技術的産物。(3)造形單純,但不單調。(4)是手工藝品,但同一項目的産量並不少。(5)能反映自然環境與時代背景。
紅珊瑚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