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聯播):談到中國的西氣東輸,可以用一、二、三來概括。西氣東輸一線全面運營,二線年底竣工,三線開工在即。這個“一、二、三”勾勒出過去十年中國能源戰略的新格局。
在施工現場,記者注意到從海底挖出的泥土被裝進這樣的泥泊船,船員告訴記者,泥泊船要單行14小時到70公里以外指定的拋泥點才能拋泥,船上特有的裝置會自動檢測這艘船是不是到指定地點拋泥或中途遺撒漏拋等等。
為保證施工對這片海域不造成污染,挖泥船採用這種抓鬥式作業而不是進度快的耙吸作業方式,耙吸一天完成的工作量相當於抓鬥幹半個月,但它攪動海水渾濁的幅度要比抓斗大的多,所以工程人員選用了對海底生物和繁忙航道攪擾最少的施工方式。
西氣東輸二線香港管道工程, 是2008年開工的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的收官之作。主要供香港的發電廠替代煤炭發電。而在另一個城市南寧,隨着北江隧道即將貫通,廣州到南寧支線將在年底建成,這是在西氣東輸二線中特意安排通向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要管線。
如果説2002年開工建設、2004年投産運行的西氣東輸一線凸顯出了清潔能源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那麼西二線在網管佈局上更加重了對民生的比重,它與中亞天然氣管道相連,是我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的能源通道,主幹線以新疆霍爾果斯為起點,首先確保為新疆供氣,向東南延伸至廣州、香港,14個省市自治區和四億人口受益。
西氣東輸一線、二線的建設,使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由3.5%提高到5%以上。而不久前,西氣東輸三線西段工程已開工,主幹線西起新疆霍爾果斯,東至福建省福州市,全長5000多公里,預計2015年全線投産。
(視頻編輯:張貝龍 文字編輯:溫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