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災難砥礪我們不屈不撓追逐中國夢

發佈時間:2013年05月10日 17: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社會力量協同匯聚抗震救災的巨大合力。社會力量是中國力量的生力軍,中國力量最廣泛、最具體、最生動地體現在社會各界的集合協同之中。抗擊汶川地震,中國人民的大愛曾經感動世界,這種大愛在抗擊蘆山地震中進一步延續和張揚。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全社會的細胞立即激活,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國有企業、民營公司、志願者和普通民眾都立即行動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展現出中華民族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超強凝聚力。這種全社會自我動員、自覺行動、自願救援的中國力量,是中華民族靈魂血脈的清醒表達,是中國公民無私慷慨的真切體現。它超越一己一時的物欲功利,上升為民族大德、國家大義,展現出中國特色的公民精神。電信部門將數萬名災區欠費用戶的手機開通,充分保障通信暢通;金融機構簡化業務流程,方便災區群眾即時取款;成都市民踴躍獻血,市血液中心開設的11個獻血點不到一天就採滿血庫;中國好人、江蘇“磨刀老人”吳錦泉將兩年所攢的2224枚硬幣捐給災區;汶川地震斷腿女教師廖智戴着假肢到救災一線送糧送衣;貴州籍女志願者汪策在運送藥品途中不幸犧牲……這一刻,萬千群眾的無疆大愛涌動災區,平凡英雄的非凡作為感動世界。神州大地處處涌動着炎黃子孫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處處迸發着華夏兒女心繫災區的強大力量。

  抗震救災再次印證中國制度優越

  災難的發生不分國度,但應對災難的方式和結果卻因社會制度的不同而迥異。近年來,無論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還是印尼、海地等發展中國家,都發生過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面對災難,不同國家政府的關切度、民眾的參與度、救災的深廣度及其實際效果各不相同,而中國總以高效而務實的作為贏得世界的高度讚譽。汶川和蘆山兩次抗震救災中,科學的決策體系確保指揮暢通,強大的動員體系確保舉國響應,有力的執行體系確保令行禁止,完備的組織體系確保運轉有效,充分的保障體系確保應急需求等,充分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正如阿根廷外交部公告所言:“中國是全世界勇氣和進步的榜樣。”

  舉國體制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在抗擊汶川特大地震中已經得到充分體現,在這次蘆山抗震救災中再次得到印證,讓世人信服。黨的堅強領導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地震剛一發生,黨中央國務院立即作出部署,啟動抗震救災I級響應,各級抗震救災指揮部迅即成立,全國上下緊急行動,形成了“上下貫通、軍地協調、全民動員、區域合作”的搶險救援工作機制。各級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廣大共産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成為抗震救災的“先鋒隊”、災區人民的“主心骨”、受災群眾的“貼心人”。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爭分奪秒搶救生命,救援人員第一時間入村入戶入房,確保不漏一人,實現救援全覆蓋;盡心竭力救死扶傷,最大限度地減輕傷員的痛苦、降低致殘率,救治費用一律由政府保障到位;震後第5天,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規劃正式啟動。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充分發揮作用:黨中央部署果斷,全國人民響應廣泛,人民軍隊馳援火速,“一切為了災區,全力支援災區”立刻成為舉國上下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充分顯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制效率、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