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體改研究會長高尚全:體制創新是關鍵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3日 17:56)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近日就《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的有關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他説,在新世紀新階段的經濟體制改革中,體制創新至關重要。
25年改革經驗彌足珍貴
高尚全説,經過25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25年改革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堅持人民創造財富的觀點,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改革的最終目標;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各種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堅持改革的漸進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堅持産權多元化,大力發展混合經濟;堅持微觀基礎重塑與宏觀調控體系建設相結合;堅持政府職能轉變,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經濟體制重點領域亟待完善
高尚全説,我國各個領域改革進展並不平衡,這種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改革滯後於開放,宏觀改革滯後於微觀改革,政府改革滯後於企業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於經濟體制改革。
從現實情況來看,亟待完善幾個方面的改革: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發展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深化農村改革,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步形成城鄉協調發展體制;進一步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使其符合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的功能定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加快推進就業和分配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合理的社會公正調節機制;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領域改革,完善經濟法律制度,加快形成經濟、政治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
著力清除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高尚全説,近年來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幾乎所有重大問題,諸如國內市場的擴張、城鄉結構的調整、産業結構的升級、收入分配差距的縮小、就業領域的開拓……都需要相應的體制改革來配合。加快制度創新、為經濟發展清除體制性障礙,既是現實生産力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當前改革和體制創新的主要方向和切入點。
清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關鍵是要根據體制環境的變化,從根本上改變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政府主導型經濟發展思路,讓市場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這就要求繼續深化市場取向改革,大力削減行政權力對市場運行的過度干預,不斷擴大市場化資源配置的範圍和領域;深化産權制度改革,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積極推進政府改革和職能轉變,為非政府投資、公民創業和自主就業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激發社會成員創造財富的積極性,增強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高尚全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之後,能否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直接決定著宏觀經濟體制改革成功與否。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是不排斥政府干預的,但這很容易成為復歸或強化舊體制的藉口。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干預的前提是政府與市場功能的科學、合理界定,政府干預不僅不能違背而且必須服從市場規律,配置資源的主體是市場而不是政府。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門強調自已的“宏觀調控職能”,很大程度上是計劃經濟時期行政性控制的翻版。應通過立法和法律監督限制和隔離政府直接干預經濟活動的權力。
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
高尚全指出,行政性壟斷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損害了社會公平,阻礙了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增加了開放市場與引進競爭的成本和難度。近年來,壟斷行業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長期存在的體制性障礙逐漸暴露,特別是壟斷行業的壟斷利益合法化。從目前情況看,壟斷行業存在不少突出問題:改革的範圍和層次比較窄;有效競爭的市場環境尚未形成;壟斷行業中特大型國有企業改革明顯滯後,已成為國企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監管制度改革剛剛起步,政府職能亟待轉變;立法滯後,不能依法有效約束各類市場主體行為;配套制度安排不到位。
進一步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必須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加快構造壟斷行業的有效競爭格局,加快壟斷行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加快推動相關行業的法規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公開透明、監管有力的壟斷行業監管體系。有條件的壟斷行業要積極推進多元化持股。在經濟轉軌時期,加快壟斷行業股份制改造,不僅有利於兩權分離、政企分開,解決投資不足、提高運營效率,更為重要的是,它是非國有經濟進入壟斷行業的基本形式,要充分估計到股份制改造在促進非國有經濟進入壟斷行業中的重要作用,並採取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和步驟。(毛曉梅、李江泓、杜宇)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