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華西從昔日人人窮得沒飯吃的貧窮小村,發展到今天戶戶住別墅,家家有汽車,人均存款超過百萬的“天下第一村”。華西的巨大變化不僅讓人驚嘆,也讓人深思。其發展經驗對新農村建設有諸多啟示。
啟示之一,新農村建設必須有一個好的領路人。如果説華西村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完全是吳仁寶一個人的功勞,可能連吳仁寶自己都不認可,但是,吳仁寶在其中發揮的核心作用,卻是無人能夠取代的。沒有吳仁寶,華西固然也能像其它農村一樣能得到發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變,恐怕很難。正是由於有吳仁寶這樣的好&&人,華西才先後實現了“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汽車村”、“別墅村”。因此,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有一個無私奉獻、信念堅定、能領着鄉親們艱苦創業的好&&人。
啟示之二,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千難萬難,實事求是最難。華西村富就富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富就富在他們走出了一條符合本村實際的科學發展道路。當人們“抓革命,促生産”時,華西卻“抓生産,促革命”;當人家割資本主義尾巴時,華西村創辦了五金加工廠;當全國農村轟轟烈烈地包田到戶時,華西村卻決定由30名種田能手集體承包全村糧田,絕大多數勞力轉移到工業上去;當中央説“抓大放小”時,華西卻“抓大扶小”,甚至要“抓小放大”;當華西村和吳仁寶成了明星,參觀游客絡繹不絕時,他偏偏要收參觀者十元錢的講解費,幾年後,這個小小的接待站成為躋身全國20強的旅行社…… 。這種始終從實際出發,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華西村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光。建設新農村千頭萬緒,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同樣只有從實際出發,找準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道路,才能擺脫貧困,走上富裕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啟示之三,新農村建設必須大力發展經濟不動搖。吳仁寶曾説:“我是窮過來的,看到有人窮我就心疼,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這是我的原動力。”他還説 :“是共産黨的幹部就要讓人民過好日子!如果我們這些幹部不能讓人民過好日子,算什麼共産黨員?!”幾十年來,在“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的思想指引下,華西村興辦了一個又一個企業,並逐漸成為企業集團。目前江蘇華西集團擁有58家企業,八大上市公司,雄居全國2000萬個鄉鎮企業之首,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因為有這樣的經濟實力,華西的村民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
啟示之四,新農村建設必須壯大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讓所有的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共産黨人的一個理想和奮鬥目標。怎樣才能實現這樣的理想呢?過去,我們實行的人民公社制度,雖然在消除兩極分化、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和群眾就醫問題等方面有巨大的貢獻,但在實踐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農村大包乾靈活的生産方式雖然有利於釋放人們的熱情、幹勁,但在實踐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尤其是村級經濟薄弱使農村的公益事業發展緩慢;農村的社會動員能力、應急反應能力差;社會救濟、社會扶持基本上依靠村民個人的少量募捐和政府的財政性撥款,很難大面積解決群眾遇到的困難。華西的實踐證明,只有走集體經濟道路,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在農村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實現共同富裕。我們看到,在不少地方,農民自覺自願成立的新興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已經不斷涌現。這些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改變了過去村民一家一戶的散亂局面,在生産銷售信息發佈、農村弱勢群體扶助等方面,已經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這樣的組織雖不同於過去的人民公社,但只要引導得好,卻完全可以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華西是一個值得人們認真研究的標本和模板。領悟到華西發展的精髓,汲取華西創業的經驗,像華西人那樣拼搏奮鬥,我們的新農村建設步伐一定會大大加快。(作者:丁仁能)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逯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