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産品暢銷卻一度換來蝕錢
▼陳家偉(中)表示,父輩經營的工廠,是自己堅強的後盾
有了一定的積澱,陳家偉躊躇滿志地回到香港創業,在長輩們略帶懷疑的態度中,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做食品貿易,「無員工、無渠道、無關係」,一切由零開始。然而,即使是那些最有才華,或者先天條件最為優越的人,經歷一些挫折就像劇本的特定情節。
最初,陳家偉繼續賣在上海時開發的豆漿系列,又發明了一種全新的紅棗汁。設計這種産品的靈感,源於他發現,傳統的紅棗飲品只是將紅棗用來煲水,無法完全用盡原材料的精華,製作出的飲品味道也不夠濃郁,他於是運用父親工廠的技術,將紅棗汁徹底逼出來,製成的飲品中,紅棗的香甜被最大程度地提煉。有了好的産品,接是好好推廣,陳家偉帶紅棗汁,挨家挨戶地與商家洽談,對方覺得産品特別,不少大小超市都入了貨,甚至連加拿大的大型連鎖超市也肯擺出專門的貨櫃,陳列這種新品。
對於年少輕狂的陳家偉而言,他是在長輩並不完全看好的情況下,以「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倔強和幹勁,抱「死都要試一試才肯罷休」的心情在努力。然而,一度認為「自己係得,係叻」的他,雖然也獲得了看似不錯的市場反饋,但好現象並不足以讓他收穫實質的效益。現在回想起來,他坦言,有好産品只是起步,最終仍是要看「數字」,沒有控製成本、平衡收支的經驗,他面對的是産品暢銷,公司卻蝕錢的殘酷現實。
陳家偉分析説,因為當時做的是從産品開發到銷售、推廣,全盤自行負責的生意,他甚至親自到銅鑼灣街頭,招攬顧客試食産品。因為父親從小就教導他,不要總是靠別人,凡事要自己先做出榜樣,才能吸引別人跟做。但所有環節都涉及的生意,有別於傳統「做廠」,凡事都想親力親為的他,因為經驗不足、精力有限,根本無法兼顧全盤生意的方方面面,顧此失彼,自然難與一些已相當成熟的同行競爭。「所有環節都要投入成本,面對的卻是牛奶公司、維他奶、益力多,這些已經有自己固定的渠道和市場的公司,怎麼同他們競爭呢?」
經驗很多時候都是從失敗中獲得的,陳家偉總結得失,更深入地進行市場調查,才有了如今家得路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