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因應市場善於創新
三十三歲的陳家偉已經比很多同齡人成功,對此,他並不忌諱承認自己擁有比一般人優越的家族資源,但他沒有強調,更重要的是,他有效地把握了這些資源,比同齡人更早地開始為自己的事業做準備。
早在陳家偉還未大學畢業的時候,父親曾收購一些食品廠,生産健康飲料,又在上海開過連鎖餐廳。而剛剛畢業的他,被理所當然地安排到上海的廠裏,幫手打理生意。面對第一份工,陳家偉竭盡所能,憑藉自己的知識和對市場的觸感,大膽地嘗試,設計兼具美味和健康,價錢又有競爭力的産品。
初來乍到,陳家偉就發現,當時廠裏只生産豆漿,實在太過單一,「日日飲太悶」,而且,「上海街邊幾毛錢已經可以買一杯豆漿,人家為何要花幾元錢去高級餐廳買你的豆漿?」而超市中,不同牌子的豆漿琳瑯滿目,「雖然我們的産品用最好的黃豆,爸爸又發明一項技術可保證豆漿的原汁原味和最高的營養價值,但一般人未必感受得到這與一般豆漿有何不同。」他坦言,做開工業的人,始終覺得埋頭做好的産品最重要,對廣告這件事也不會投入太多資源,「認為是丟錢入鹹水海」,但缺乏宣傳,「根本沒人識」。加之豆漿不可保存,賣不出去只得處理掉,面對超市分成和運輸等費用,收回成本已是艱難,更別提賺取利潤。
要維持一間廠,賺錢是起碼,為了這個目標,陳家偉挖空心思,認為應該要設計多樣化的産品供顧客選擇,與同類産品的差異性,除了要體現于內在質量,外在上,也要更加「顯而易見」。他最初開發一種港式的紅豆沙豆漿,當時內地、香港市場都未出現如此新穎的産品,「即使是香港某知名飲料,也是在我們這樣做了之後,才出了更多口味。」而質量方面,他也堅持最初的「健康」原則,絕不添加防腐劑。隨産品在市場上獲得了良好反響,他又趁熱打鐵地推出了黑芝麻豆漿、粟米豆漿、紅蘿蔔豆漿、米漿豆奶等十種口味的飲品。
憑藉切合市場需求的創新,陳家偉交出了工作後第一份不俗的成績單,但初出茅廬的他,意識到自己不是經營、管理上的老手,也非技術人員,又非生長于內地,不夠了解當地文化和市場,自認「沒有本事可以在上海管理好一間廠」。而父親也發現,兒子的強項是因應市場,「想新點子」,就放手讓他自行創業。陳家偉也算繼承了父親發明家的基因,他雖無法像真正的發明家一樣親手完成一項發明,但總有一些妙想,並總能設法將其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