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思考之三:沒有財政危機就不會有金融危機
不少人對地方融資平臺的規模憂心忡忡,認為將導致銀行壞賬率水平的大幅上升,或引發中國的金融危機。但地方融資平臺的負債,主要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其實質是財政問題而非金融問題。據官方統計,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規模在10萬億左右,如果這一數據可靠的話,那麼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合計的債務負擔率在40%左右,相比目前發達國家的債務水平並不算高,如美國超過100%,日本超過230%。
而僅僅看債務水平是不夠的,更應該看債務結構和償債能力,如日本政府的負債率雖然高,但外債所佔比重很低,其凈外債是負的(與對外凈債權相比);從償債能力看,經濟增速快的國家比增速慢的國家要強。中國不僅債務負擔率不高,而且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即便增速回落至7%-8%的水平,增速也遠高於發達經濟體,在財政收入已達10萬億的水平下,償債能力也遠遠高於西方發達國家。
此外,從各國政府的資産負債表看,中國政府所擁有的“權益”也是遠遠超過其他經濟體的,不僅擁有大量的土地、礦産、森林等資源,而且有一大批國有企業。比如,至2011年底,僅央企和四大行的凈資産就達14.8萬億。故政府在減輕債務負擔的辦法其實很多,如減持國有股份、出讓土地使用權、開徵新的稅種等。例如,目前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電力、電信等行業,或參與國有企業的重組,本身也屬於減持國有股份的舉措。
從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看,中國出現財政危機的可能性不大,故銀行的壞賬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也比較小,投資增速維持在兩位數應該有把握,信貸規模增長也不會太低。簡言之,中國不會出現財政危機,也就不會有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