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鐵路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
今年2月,國務院明確了今年上半年制定出臺民間投資實施細則的時限要求,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批轉的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將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七個領域列為2012年需要重點落實的工作任務,明確要求抓緊制定出臺實施細則。
相比《關於鐵路工程項目進入地方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招投標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質變”,《鐵道部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實施意見》則代表了一種“量變”。
在投資主體方面,2005年的《意見》規定,“凡是允許外資進入的鐵路建設、運輸經營及運輸裝備製造領域,也允許國內非公有資本進入,並適當放寬條件。”而此次《意見》則明確,“對各類投資主體同等對待,對民間資本不單獨設置附加條件”。
在投資領域方面,此次《意見》在過去開放的建設、客貨運輸、裝備製造和多元經營四大板塊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鐵路産品認證、質量檢驗檢測、安全評估、專業培訓、合同能源管理等第三方技術服務。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見》的第十三條“加強政務公開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以及第十四條“切實轉變鐵道部職能”,在過去的改革方案中從未出現。這也意味著加大鐵路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度,還鐵路運輸企業以市場主體地位,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
鐵路建設管理及運營模式亟待改革
既然鐵路鼓勵吸引民間資本的政策已經出臺近7年,為何這兩份內容豐富的改革方案並未能迎來民間資本挺進鐵路領域的高潮?
紀嘉倫分析,這些年鐵路投融資改革效果並不理想,關鍵還是兩個問題,一是在鐵路系統運營方式並不透明的情況下,較難取信于社會資本,難以保障其投資收益權;二是如果要形成多元化投資主體,鐵路需要放棄部分決策權和控制權。一些優質資源讓渡于其他投資者後,如何分配路網資源,鐵路部門也沒想清楚。
實際上,要吸引民間投資,中國鐵路目前的建設、管理、運營模式在很多方面都亟待改革創新——
由於承擔基礎公共運輸服務,中國鐵路長期實行計劃價,運輸價格並不跟隨成本及供需關係及時調整;
中國鐵路還承擔了大量的公益性運輸任務,像化肥、棉花等物資,鐵路必須無條件保障,同時還要給予學生、殘疾人等弱勢人群半價票和高峰時期的乘坐優先權;
中國鐵路是計劃管理體制,有限的“車皮”調往哪,如何分配,全靠“計劃”,聽統一調度指揮;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資源分配不均衡,西部鐵路基本不賺錢,連貨運都常常是空車調入,而東部鐵路為滿足民生需求,春運期間常常“停貨保客”,為此,目前鐵路採取統收統支統分的清算模式,各鐵路局所有收支都是“肉爛在鍋裏”,實際上是一本説不清的收支賬目。
“民間資本是逐利的,要吸引它,必須要説清投資投向哪,怎麼花,怎麼賺。要吸引民間投資,不僅在於鐵路投融資體制的改革,而且涉及到了鐵路體制方方面面的改革。而這種倒逼的效果恰恰是深化鐵路體制改革需要的。”紀嘉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