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原理:
將城鄉垃圾等有機固廢,經智慧分選、破碎、深度乾燥、低溫熱解、高溫熱解、催化成氣炭燃燒,轉換成清潔能源,通過智慧配送系統輸送到用戶端。800℃以上深度熱解,有效打斷有機物的化學鍵,高效摧毀有機物分子結構,避免前驅物二噁英等有害物質生成。熱解産生的CO、H2、CH4和C等成分導入燃燒室,被燃燒爐底部鼓入的空氣流態化燃燒後,再經過高溫四元催化反應二次1000℃以上燃燒,將CO、-CH-、-CCl-與NOx 反應,顯著降低煙氣中的NOx含量,實現熱解炭、氣提質反應及催化氣懸浮燃燒一體化。煙氣釆用“布袋除塵,脫硫、脫酸、凈化、乾燥、光氧催化、靜電除塵”等工藝,熱交換自逆卡諾原理冷卻處理至尾氣35℃以下環保冷排放,二氧化碳定向排放至植物工廠進行光合作用,提供廉價CO2,帶動現代智慧農業發展,真正實現了碳的自然中和。垃圾熱解、燃燒後産生的灰渣可作園林綠化肥料、水泥廠原料,少量廢水處理達標排放。
利用化學熱力學原理,控制熱動力學過程,集成關鍵技術構成有機質生活垃圾智慧分選、高溫熱解氣化、催化分級燃燒、完成垃圾就地無害化及多效熱值資源化智慧處理處置。開闢生活垃圾等有機固廢安全經濟處理處置系統,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構建了完美的環保經濟産業鏈。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處理校園內生活垃圾、園林垃圾,供2萬人生活熱水,30萬平方中央空調製冷(溴化鋰換熱)制熱。
二、碳減排路徑分析
冷排放技術,餘熱排放做到全熱回收,煙囪以常溫排放,無熱量排放煙囪出口尾氣與環境溫差小,沒有冷熱空氣交換産生氣溶膠,包裹PM2.5升空讓形成霧霾,對霧霾屬於根治方法。無熱量排放,熱效率達95%以上,而垃圾發電只有20%多,節能減排,對地球熱島效應起作巨大的貢獻。配套建設定向讓二氧化碳排放到植物工廠,以植物的需求量定向中和,種植産生的甲烷等溫室氣體可以被反抽回作為燃燒入爐進氣,達到自然碳中和,帶動現代智慧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三、治理效果
污染物排放濃度值低於國家標準《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二噁英濃度遠低於國家標準,數值對比見下表。
由於本“能源站”是冷排放(35℃以下),會産生煙氣冷凝廢水。煙氣乾燥區等産生的少量冷凝廢水(20t/d規模每分鐘約3升),經處理後達到國家標準排放,不對環境造成污染。
四、國內外先進技術對比分析:
1.垃圾轉化成能源,製冷、制熱;
2.節約垃圾壓縮、運輸、處理費用60%-80%;
3.供能價格優惠40%;
4.熱解爐設置地下,上建音樂咖啡廳等休閒設施,將難看、散發異味的垃圾站變成美麗景觀,居民易接受,降低市政工程成本;
5.垃圾不壓縮、沒被滲瀝液浸潤,處於蓬鬆狀態熱解速度快,分解徹底,能量轉化率高;灰燼少,減容效果好;
6.冷排放方式(塑料管排放)凈化後排放的氣體當量小,基本無污染,且隨大氣循環自然分解均衡;
7.産生的少量灰渣是就近園林綠化的上等肥料,量大也是生産有機肥、生産水泥的原料;
8.及時處理新鮮垃圾消除了中轉、運輸、填埋等集中處理産生的異味、水體污染等二次污染。
9.移動互聯網+操作,採用智慧手機APP遠程控制,全自動化運行。
五、技術創新點:
本項目將生活垃圾等有機固廢採用連續式移動流化床,催化懸浮燃燒等關鍵技術。通過合理的爐膛設計和空氣動力場,實現了垃圾熱解爐一體化的強制氣化和強化燃燒,解決了傳統氣化工藝的焦油處置難題。在垃圾熱解爐總體佈置和設計,一二次風的佈置,尾氣環保冷排放、無熱污染排放等方面實現了技術創新。
六、攻克的技術難點和解決的難題:
本項目採用顛覆性分佈、200℃烘乾、400℃低溫熱解、800℃高溫熱解+1000℃氣炭焚燒,自主研發的納米爐壁二次催化燃燒、二次配風,煙氣多級凈化,將城鄉生活垃圾、工業一般可燃性垃圾等,經篩選、破碎、乾燥,在缺氧狀態下熱解成可燃氣體和炭,達850~1000℃爐溫溫差恒定在1℃內催化懸浮燃燒解決了二噁英生成,35℃以下冷排放技術解決了二噁英的末端二次合成,無熱污染,比傳統熱排放節約20%左右的能源。將生活垃圾等有機固廢採用連續式移動流化床催化懸浮燃燒,解決了熱解無焦油、尾氣環保冷排放凈化後,二氧化碳可以定向回收給植物工廠進行光合作用,真正實現了碳的自然中和等關鍵問題。
七、技術鑒定(評估)情況:
本項目湖南省地方標準已經公示。
2018年,湖南省生態環境廳、湖南省科學技術廳組織有關單位、專家對“能源站”項目進行了嚴格評審與現場考察,評選為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列入2018年湖南省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目錄發文件推廣。
2019年11月,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出具了《科技查新報告》結論是:該查新項目“分佈式垃圾熱解冷排放能源站”中提出的技術點,經檢索國內外文獻,未見與委託方相同研究的報道”。
2019年12月經科技部和環保部國家專家庫專家進行成果評價,結論技術為國際先進,建議全國推廣。
2020年3月“分佈式垃圾熱解冷排放能源站”項目經中國高科技産業化研究會科技成果轉化協作工作委員會審查,列為科技成果重點轉化項目,項目已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