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打造藍綠交織的生態文明之城

來源:中國環境報 | 2022年05月17日 16:52
中國環境報 | 2022年05月17日 16:5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碧波盪漾、魚翔淺底,春回白洋淀,“華北明珠”再放異彩。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區設立。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5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河北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圍繞堅定不移打造藍綠交織的生態文明之城、全面提升新區環境質量和水平的目標,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水更清,“華北明珠”再放異彩

“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

河北雄安新區設立後,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白洋淀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五年來,河北省堅持補水、治污、防洪“三位一體”統籌規劃、協調推進,白洋淀淀區水質逐年提升,持續大幅改善。

決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河北省全面完成唐河污水庫治理,白洋淀上遊9條河流、3萬多平方公里、涉及37個縣區的流域治理成效顯著;白洋淀內78個淀區村的污水、垃圾、糞污直排入淀難題得解。全流域3萬餘家“散亂污”企業被取締,實現動態清零,1.3萬個非法排污口全部封堵。

白洋淀水凈了。

一系列治污措施的落實,推動白洋淀水質發生了歷史性新變化,2021年白洋淀淀區整體水質為Ⅲ類,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三項主要指標均同比下降16%以上。這是1988年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白洋淀首次實現全域Ⅲ類水,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生態環境支撐。

白洋淀水多了。

河北省統籌黃河、長江、上游水庫等多源補水渠道,入淀水量累計達26.66億立方米,目前白洋淀水位穩定在7.0米左右,水域面積近300平方公里。

“小時候,河水是黑色的,還經常散發著異味,兩岸護坡幾乎寸草不生。”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綜合室負責人谷雅亭出生在白洋淀上遊一條河流旁邊的村子裏,“從事環境保護工作,讓我親眼見證了白洋淀的變化,如今淀區碧波盪漾,飛鳥翱翔。”

白洋淀水活了。

隨著水質的改善,白洋淀水生態實現了明顯改觀。在白洋淀遷徙、越冬的鳥類數量也有較大提升,再現了“鳥類天堂”的生態美景。截至2022年1月底,白洋淀野生鳥類數量共計230種,較新區設立前增加了2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白枕鶴等10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等41種。

日前,河北省正圍繞“實現淀區水質穩定達標、水生態持續改善”這一目標,紮實做好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為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提供堅實生態保障。

天更藍,空氣質量逐年持續改善

塔吊林立、機械轟鳴,是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最美的場景。如何讓大規模建設實現綠色施工?雄安新區創新實施了一系列辦法舉措。

“我們開展了揚塵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分階段、分領域明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重點。在綠色施工中,指導施工單位建立完善綠色施工體系,嚴格施工作業機械尾氣排放管控,減少污染排放。”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孫建東介紹説。

指導施工單位建立完善綠色施工體系。雄安新區生態環境部門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分別在容西、容東等重點片區,組織106家參建單位召開懇談會,提升企業綠色施工水平;開展專項幫扶,對發現的各類揚塵污染問題限時整改。

嚴格管控施工機械尾氣排放。新區全域劃為低排放控制區,實施嚴格的機動車排放標準,嚴格管控非道路移動源,建設工程使用的重型柴油車應達到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非道路移動機械滿足Ⅲ類排放限值要求,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強化指導幫扶,實現達標排放。

建設“無煤區”是雄安新區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又一重要舉措。2017年以來,新區完成清潔取暖37.81萬戶,基本實現了“無煤區”建設。近年來,雄安新區所轄的雄縣、安新縣、容城縣完成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區(Ⅲ類)的劃定,制定了散煤復燃管控方案,取締散煤銷售網點,確保了“無煤區”建設成效。

強化源頭控制,推進工業企業治理。雄安新區完成240余家VOCs低效治理企業升級改造,33家包裝印刷工業企業完成深度治理,2家企業4台工業爐窯停産整治,5家頁巖磚製造企業退出,35家有色金屬熔煉企業停産。

聚焦重點領域,強化源頭控制,讓“一片藍天”常駐雄安。2021年雄安新區PM2.5濃度4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改善36.9%,優良天數達到240天,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提供了良好生態環境支撐。

地更綠,“千年秀林”生機盎然

2021年11月30日,18平方公里的雄安郊野公園全面建成並開始運營,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城市郊野公園,為“綠色雄安”畫卷增添了亮麗底色。

“雄安郊野公園建設近2萬畝城市林,共栽植280多種樹木和200多種地被,保留原有大樹、古樹1600余株,形成了多樹種混交、異齡復層、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忠介紹。

雄安郊野公園是“千年秀林”建設的樣板,集中展示了雄安新區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先植綠、後建城,千年大計從“千年秀林”開篇。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區在“千年秀林”9號地塊栽下第一棵樹。截至目前,“千年秀林”和郊野公園累計造林45.4萬畝、植樹2300余萬株。五年來,雄安新區森林覆蓋率由11%提高到32%。

隨著“千年秀林”的建設和一批城市公園建成運營,雄安新區“三帶、九片、多廊”的綠色空間骨架基本形成,實現了“300米進公園、1公里進林帶、3公里進森林,林蔭道100%覆蓋”。

讓“一方凈土”孕育新城。雄安新區還以“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和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為抓手,重點圍繞源頭預防、風險管控、治理修復等工作全面推動土壤污染防治,雄安新區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確保了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水更清、天更藍、地更綠,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5年來,在雄安新區,一幅藍綠交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正在有序鋪展。


編輯:胡悅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更多精彩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雄安打造藍綠交織的生態文明之城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