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個人檔案
●出生年月:1964.02 ●任教學科:小學語文
●畢業學校:膠州師範學校,後參加全國自學考試取得專科學歷,並取得福建師範大學遠程教育本科學歷
●從教地點:山東省膠州市鋪集鎮鋪集小學
●任教經歷:1982.09-1992.09在鋪集小學擔任民辦教師
1992.09-1994.07在膠州師範學校進修
1994.09至今在鋪集小學擔任班主任,語文教師
李日華和孩子們做遊戲。本報通訊員 劉振華攝 |
投稿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珠市口東大街5號光明日報社社辦公室(請註明“最美鄉村教師2012投稿”字樣) |
李日華的人生箴言:
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關心孩子成長的每一步。
同事的評價:
李老師最大的優點就是關愛孩子,孩子有什麼心裏話都願和李老師交流,她是孩子的知心朋友。
鋪集小學二(1)班班主任刁玉霞
家長的評價:
如果沒有李老師,我的家庭可能早已不存在,孩子也將荒廢學業,是李老師挽救了我的家庭,她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學生家長 董建敬
山東省膠州市鋪集鎮,一個距離膠州、高密、諸城市區均70里路的三縣交界處。1982年,高中畢業的李日華來到鋪集鎮鋪集小學當了一名鄉村教師。從垂髫少女到兩鬢斑白,李日華在這裡一呆就是30年。
多年來,李日華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每一個學生,呵護著一顆顆幼小的心靈她做孩子們的玩伴,敏感地發現孩子心理的微妙變化;她寫紙條、講故事,不厭其煩地鼓勵孩子;她堅持家訪,一次又一次地上門與家長溝通……
剛剛48歲的李日華已銀絲斑駁,腰背微駝。一談起孩子,她馬上興奮起來:“我就是喜歡孩子,他們需要我。”
“像媽媽一樣愛他們”
給大偉洗完熱水澡,裏裏外外換上自己兒子的乾淨衣服,給他帶上一包水果,牽著他的手送到門口。
大偉踟躕著,一步一挪,眼裏噙著淚水,戀戀不捨地回頭望著,突然“哇”地一聲哭出來:“李老師,我想媽媽……”
幾年前的那一幕,永遠定格在李日華的心裏,她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像媽媽一樣愛這些孩子。”
大偉來自一個特殊家庭,家境特別困難,哥哥先天性癡呆,有一次突發意外,差點把大偉勒死。驚魂未定,父親就把大偉帶到鎮上來上學,母親在村子裏照顧哥哥。剛來學校時,大偉露著腳趾頭,流著鼻涕,耳朵眼兒裏都是灰,老師們看了直皺眉頭。
李日華心疼地牽起大偉的手,把他領到自己班裏,噓寒問暖。
從此,大偉的家裏有了一個常客。李日華經常去串門,與大偉的父親聊聊近況,讓他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而大偉在李日華家的飯桌上,也有了一個近乎固定的位置。
“更讓人感動的是那次找孩子。”鋪集小學教導主任張磊告訴記者。
那一年,大偉上六年級。有一次父母吵架之後,他離家出走,要到北京打工。“胡鬧!”李日華得知後,扔下吃飯的筷子,披上衣服就衝了出去。
正是深秋的大霧天氣,能見度不到5米,李日華把學校老師、親戚分成幾組,從鋪集鎮順著到高密的路步行慢慢尋找。
“要到北京只能從高密的火車站上車,沿這條路找就一定能找到!”李日華説。
走到高密火車站已是深夜,仍然找不到人,“是不是遇上壞人了?”李日華擔心著,邊打聽著邊往回走,深一腳淺一腳,邊走邊喊,一直尋找到第二天早晨。人終於找到了。
原來,大偉到了高密火車站後,買了方便麵後就沒錢了,自己返回到村裏的破屋子裏烤火取暖,看到老師奔波一夜尋找自己,他滿含熱淚懺悔不已:“老師,對不起。”李日華緊緊抱住了孩子:“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那一夜,李日華來回奔波了100多裏路。
如今,大偉已經從一家職業學校畢業,有了一技之長的他在修理廠上班,家境也越來越好。
而在李日華看來,每一個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她常教育學生:“每一位同學都是你們的兄弟姊妹,誰都不許瞧不起誰,誰都不許欺負別人。”
那些單親家庭、智力有障礙的孩子、思想有波動的孩子,更是李日華的重點關注對象。她像媽媽一樣,幫助孩子們解決大大小小的生活問題。她常年備著針線包,隨時為孩子們縫補開線的衣服、書包、被褥;她的抽屜裏,準備著各種常用藥品……
去年班裏有一個學生小美,媽媽患尿毒症去世,爸爸在外打工,剩下她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小美説話含糊不清,像流浪孩子一樣,整天在大街上東遊西逛。李日華給她買衣服、鞋子、吃的、用的,像媽媽一樣愛護她,同時教育班裏的學生去關心她,讓小美體會到家的溫暖。在老師和同學的關心下,小美學習進步了,衛生也好了,臉上有了笑容。
李日華説,她只是想讓學生們從自己身上感覺到:幫助他人是一種快樂。希望他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在別人需要幫助,而他們有能力對別人進行幫助的時候,能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讓這種關愛與溫暖在他們身上延續和傳承下去。
做孩子們的玩伴
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更接受自己?聽進去自己的話?李日華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跟孩子們打成一片,成為他們的朋友和玩伴,才能贏得他們的真心。
有一年冬天,她跟考試前的孩子們許諾:如果下一場大雪,她就帶著全班出去爬山,打雪仗。
大雪如期而至。澄月湖岸邊,雪球滿天飛,一個雪球打在李日華眼鏡上,“哈哈,老師成熊貓了”,李日華笑呵呵地拿起雪球反擊。
爬山的時候,她給全班規定了目標,不能讓別人幫忙,要自己爬上山頂。那時雪下得挺厚,容易滑倒,孩子扯著草根,拉著小樹,一步步爬了上去,沒有一個掉隊。
站在山頂,李日華和孩子們面朝太陽,享受著登頂的喜悅。“這個小山就好比人生中的困難,你們只要努力,登上頂峰,就能看到無限的風光。”李日華教育孩子們。
爬山的第二天就是學校的期末考試。那一次,李日華班級的成績,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年級第一。
學習課文《草原》的時候,李日華帶著全班的學生到萬畝生態林遊玩,那時正值中秋,滿地金黃。孩子們歡快地踏著落葉奔跑。在第二天上交的作文裏,林邊低頭吃草的羊群、天空中翱翔的老鷹,甚至落葉的沙沙聲,都出現在學生的作文裏,這讓李日華十分驚喜。
李日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跟孩子們在一起,她課間十分鐘總是在教室裏跟孩子們做遊戲,帶著孩子們玩老鷹捉小雞,踢毽子,甚至還跟調皮的男生“打牌”。她説:“孩子們是很單純的,你對他們好,他們就聽你的話,對你好。”
朋友一般的感情讓李日華和孩子們沒有絲毫的距離,有些不跟媽媽説的心裏話,也願意悄悄地説給李日華。與此同時,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的一些心理變化,也被李日華看在心裏。每當發現孩子有進步或者思想上有波動,她都會細心地親手寫上一張小紙條,放在孩子們的書包裏、作業本裏。發現了問題,她就結合自己的經歷,講故事給孩子們聽。有一次,她將自己在田裏勞作的故事講給孩子們“憶苦思甜”,孩子們聽得入了迷。
架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橋梁
在許多家長看來,李日華不光是孩子們的朋友,還是他們家長的“主心骨”。李日華的敬業贏得了家長的尊敬。有些家長找不到拿主意的人,就找到李日華請教。
有一次,李日華佈置作文題目《難忘的一件事》。張成的作文上寫的是自己父親酗酒和母親吵架的事。第二天,李日華到張家家訪,了解情況。
對於酗酒的事,張成的父親平時並不在意。當李日華把張成的作文拿給他看時,他慚愧地滿臉通紅,連聲説:“再也不了,再也不了。”
“很多家長都忙事業,很少關心孩子,”李日華説,“老師是很關鍵的一環,從孩子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或者一篇作文,都能發現問題,並及時與父母溝通。”
王麗是一個活潑的小女孩兒,能歌善舞。有段時間成績卻下滑得厲害。
李日華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變化,經過了解才知道,王麗的父親染上了打麻將的毛病,晝夜戀戰讓已經懂事的王麗苦惱不已。但她不知道怎麼辦,也不敢去跟父親表達。
“有些話説不出口可以寫信。”李日華鼓勵王麗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把信放到父親的口袋裏。
李日華與王麗共同起草的情真意切的信讓王麗父親幡然悔悟。李日華趁熱打鐵,跟上家訪。幾個月後,戒了賭癮的王麗父親開了一家飯店,日子過得蒸蒸日上,王麗的成績也慢慢提了上來。
多年來,李日華利用週末和節假日家訪遍了鋪集鎮的69個自然村,並利用家訪和家長會等時機對家長進行孩子教育方面的輔導。她利用母親節、父親節組織專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家長會上,讓每個學生給家長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以促進父母與孩子的情感溝通……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羞于表達的農村孩子開始懂得了感恩,主動問候辛勞的父母、生病的老師,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贏得學校、家長、社會的廣泛好評。在她班上的學生家長普遍反映:孩子懂事了,知道體貼父母了,不亂花錢了……
(本報記者 淩 翔 本報通訊員 劉振華 耿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