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一針一線”縫起來的生意

 

CCTV.com  2009年08月03日 15:2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從銷售皮衣到改衣服再到連鎖店“一針一線”,商業嗅覺加上用心經營,讓潘軍敏的創業之路一帆風順,不過,未來他能借力電子商務嗎?

 

  2008年年初上海驟然來襲的大雪讓潘軍敏想起了10年前作為服裝廠銷售經理在各大百貨商場推銷皮衣的日子。

 

  那之後冬季仿佛不曾來過,1998年,潘軍敏也嗅到了以保暖為功能的老式皮衣將逐漸式微,他迅僮小?/P>

 

  當時,有朋友給他指了條“路子”:去商場改衣服。兩三台縫紉機,一個僻靜角落,接接專櫃塞過來的活—“牢適意的額”(輕鬆又穩定)。“當時他們跟我説,隨便做做就可以了。”潘軍敏笑笑,“結果一做就做了11年。”

 

  11年,當然不可能一直做改褲腳的小裁縫。經過調查,潘軍敏發現:隨著上海越來越多新式社區的出現,以前常見的私營小裁縫店已經越來越少;更重要的是,衣服越來越多元,許多版型的衣服必須經過修改才能適合亞洲人的身材;許多人不知把貴重衣服送到哪去改才放心。這便是潘軍敏創辦“一針一線”專業服飾修改連鎖的初衷。現如今,除了上海的17家店舖,“一針一線”已走到上海周邊,在無錫和蘇州開店。

 

  這19家店都採用與商場合營的方式。除了永安百貨、永新百貨和第六百貨三家是傳統的百貨商場,其餘皆為外資商場或Shopping Mall。潘軍敏從未想過把店開出商場:除了房租較高之外,和商場合作常常會讓顧客覺得信譽有保障;另外,來自不同專櫃的服飾修改的要求也構成了“一針一線”的大部分業務。長時間合作下來,潘軍敏和各個專櫃都有了默契,錢通常採取月結的方式。如果有非專櫃顧客上門,則當場結算。

 

  剛創業的時候,潘軍敏還只和傳統百貨商場打交道,但他很快就發現這不是長久之計。許多傳統百貨有自己修改衣服的櫃臺。即便願意和“一針一線”合作,商場也沒有把潘軍敏當回事—改改衣服又能賺多少錢呢。於是鋪面被安排在安全通道裏,逢到消防檢查還要歇業幾天,負責改衣服的師傅常常不敢把貴重的衣服放在店裏,只能抱回家。潘軍敏沒有覺得委屈,他決定去和外資百貨商場談談。

 

  第一家讓他覺得受到尊重的合作夥伴是淮海路百盛。“百盛覺得一旦我們定下來要合作,這塊地方就必須像一個形象專櫃一樣做好。”潘軍敏很受這種態度的鼓勵。他找來經驗純熟的師傅,每個店舖配備3名。師傅一般不直接跟顧客交談,溝通的事情由前臺負責。在“一針一線”,前臺也擔任店長的角色,必須熟知服裝修改的各種工藝,還要有耐心的服務態度。通常,“一針一線”的前臺都要跟著不同的改衣師傅學習半年時間,一邊培訓一邊工作。每接待一位顧客,前臺都必須敲定每個細節,有時候還要簡單定型打樣,讓顧客試穿以後再正式修改。

 

  2005年,“一針一線”發展到10家,已經有商場慕名找到潘軍敏,邀請他去開店。每進駐一家新開張的百貨商場,在別的合作者都向商場索要地理位置更好的鋪面時,潘軍敏卻要求偏僻一些位置分給“一針一線”。以往的經驗告訴他,新商場在鋪面出租率還不高時給出的位置最後都會讓給別的專櫃,因為“商場講究平均效益”。

 

  早年,“一針一線”為推廣自己的知名度,常常去各大商場拜訪專櫃的負責人,發發傳單、送一些小禮物。專櫃也很幫忙,有客人需要修改就介紹到“一針一線”。漸漸地,潘軍敏有了很多回頭客。

 

  而現在它每天也在面對要求不同的客戶,“幾乎每一個都是個案”。送來的既有“洞多得像是被機關槍打過”的羊絨衫,也有裝在專門定制的木盒裏的皮草。雖然大多數顧客把衣服送來都是為了穿得更好看,但也不乏寄託了厚重情感的例子。那件滿身是洞的羊絨衫,曾讓潘軍敏非常不解:按照“一針一線”修補的單價,修完這一身洞的錢足以再去買一件。然而顧客的回復是:你們儘管修,這衣服我修好不會穿,是要放起來的。

 

  “一針一線”把各種訂單分成“快單”和“慢單”兩種。修改幅度較大、工藝比較複雜的“慢單”往往需要和顧客反復討論之後才會動手,修改過程中可能還要顧客過去試穿,就連輔料也可能成為難題。一件西裝,改完之後還需補一粒紐扣。但是這種紐扣花紋特殊,市面上找不到替代品。潘軍敏只能去紐扣廠訂制,最後從8000粒裏挑了8粒,把西服的袖扣全部換掉才算過關。

 

  “一針一線”從未做過廣告,幾乎全靠口碑傳播,主要顧客都集中在上海或者周邊地區。19家店,潘軍敏一個人忙不過來,便把公司裏業務表現出色的小夥子黃華提拔為發展部經理,處理在上海以外開店的業務。黃華作風穩健,他告訴《第一財經週刊》,“一針一線”目前還沒有大踏步發展的計劃,北京和廣州雖有商機,但地域太遠不便管理,所以暫時還不在開店計劃之內。

 

  為了提高效率,潘軍敏找到軟體公司,要他們替“一針一線”設計一套訂單流程軟體,讓顧客可以在線查看自己衣服修改的進度,自己也能明確一件衣服經過哪些師傅的手,又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但是講不清楚,他們從來沒給這個行業設計過軟體。”潘軍敏説:“我就跟他們説,你看過飯店點菜那種嗎,照著做一個。”最後出來的軟體並不盡如人意,就連“一針一線”的網站還停留在原始的階段:僅僅是公司業務的平面介紹以及修改的單號查詢。潘軍敏不懂這些,他還在試著讓軟體公司更好地理解他。

 

  被問及行業門檻的時候,潘軍敏的回答是:“都是慢慢積累起來的口碑,不是一下子能用錢砸出來的生意。”正如“一針一線”這個名字,潘軍敏的事業屬於“慢工出細活”。但他希望電子商務能夠給自己的公司加把油:“我們希望有更好的軟體幫助我們管理,也許將來可以把衣服的清洗、護理業務也囊括在內,或者還能試試定製成衣。”

 

 

 

責編:趙玉環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