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鄉約》2009年上半年創作總結

CCTV.com  2009年07月02日 10:1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眼下,2009年已過去一半,回顧上半年工作,《鄉約》在中心的領導下,圍繞中心制定的《2009年中心宣傳工作計劃》,以全面提升欄目節目質量為核心,堅持特色,堅守定位,努力朝著既提高收視率又追求品質的目標發展。截止到2009年6月20日的初步統計,欄目2009年《鄉約》常規節目的平均收視率為0.75%,達到了欄目歷史新高。

  下面將欄目半年來創作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做一總結彙報。

  圍繞定位 在追求“叫座”和“叫好”間探索

  一檔好的電視欄目,其追求的最佳收視效果肯定是既“叫好”又“叫座”。但在創作實踐中,能持續、平穩的達到這一效果,難度又很大。2009年,《鄉約》在總結2008年節目收視率出現下滑的經驗教訓後,明確提出了“以高收視率選題為目標,以提高節目品質為保證”的創作要求。實際上也就是要全力做到節目既“叫好”又“叫座”。那麼,在創作實踐中怎麼達到這一要求?欄目中抓到了“圍繞定位、突出主題”兩個著力點,即再有收視率的選題也要能夠解析出“精彩人生”的核心定位,再吸引人的情節也要能與講述嘉賓人生追求、刻畫嘉賓內心情感相勾連。有了這兩個抓手,欄目2009上半年的選題中雖然有不少仍是身懷絕技、有著表演才能的嘉賓,但欄目對編導的要求是,這類嘉賓必須要採訪到他們生動感人的人生故事才能獲得選題通過。這就為節目能達到“叫好”又“叫座”奠定了基礎。像2009年4月25日播出的《亞洲車神》,收視率達到了0.72%,中心審看組的審看意見是:“節目人物故事生動,節目內容精彩,飛車特技情節刺激好看。本期節目注重內容挖掘,包裝比較適度,值得肯定。”在2009年上半年播出過的節目中,類似的還有《金口哨》(收視率0.81%)、《農民暗器王》(收視率1.16%)等。這些節目的成功預示著《鄉約》在此方面的探索初見成效。假以時日,把其中經驗固定下來成為標準,必將成為欄目提升整體創作水平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根據此標準現已製作完成但還未播出的一期節目《客家藝人》,品質性和可視性結合得更加完善,相信這期節目將成為《鄉約》2009年探索創作“叫好”又“叫座”節目規律的代表作品。

  價值取向 在感動人心和娛樂大眾間平衡

  記得2008年,中心總編輯趙澤琨、副總編輯詹新華、藝術總監范宗釵在參加《鄉約》節目的一次審片會後曾不約而同地指出:“《鄉約》今後的創作方向應該是在堅持定位、保持風格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和昇華主題,多用真情實感提高節目感染力,提升節目的人本意識,在內容的延伸和創新上多下功夫,多元素、多視角提煉、反映嘉賓的人生感悟。”

  2009年伊始,欄目就將此作為節目創作最重要的價值取向來執行。但這樣一來,是不是會與保持《鄉約》“快樂訪談”的風格發生衝突呢?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欄目認為內容上追求感動人心和風格上的快樂訪談特色都要保留,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能達到平衡,還將形成《鄉約》節目創作上的一種新模式。具體實踐中,欄目制定的標準是把快樂的風格儘量保留在主持人與觀眾的開場互動段落,一上來就用特色風格來吸引住觀眾、感染觀眾。而主持人與嘉賓的訪談段落則側重於感人,欄目為此制定了一個雖不可量化但可定性的標準叫“走心”,即談話內容要走進嘉賓和觀眾的心裏,産生共鳴。2009年5月9日播出的《久生報恩》就屬於比較典型的一期。中心審片組對這期節目的審看意見是:這期節目質量比較好,主題歌頌“扶危濟困、知恩必報”的傳統美德,節目好看感人。創作者能夠通過現場互動、循循善誘、電話採訪受助人、專題小片輔助等手段,完善人物事跡,塑造了一個可敬可愛的形象……

  通過這一評價,可以看出《鄉約》在提升價值取向上的努力得到了認可。而其收視率表現也不是很差,達到了0.59%,遠遠高於以往同類題材的節目。同屬此類在2009年上半年已經播出的節目還有《陽光農民工》(收視率0.44%)、《老周追妻》(收視率0.69%)、《麋鹿之父》(收視率0.63%)等。

  敘事邏輯 在完整流暢和渲染放大間協調

  《鄉約》的傳統節目創作標準是用小片來承上啟下、交代背景、設置懸念;用訪談來講述人生故事;用表演來渲染情緒、吸引觀眾。可在以往的創作中,這種方式稍有不慎就會因過多注重情節的渲染而忽略故事的完整流暢,給節目帶來支離破碎的感覺。在今年的節目創作改進中,欄目將保持人生故事的完整流暢放到了創作標準中的第一位。在此創作理念的引領下,欄目的諸多節目有了改頭換面的變化。比如,為了消除以往節目“皮太厚”的感覺,去掉了用於延展、渲染話題的第一個小片;為了加快節奏,簡化了一些瑣碎、滯緩的環節——諸如交代背景的過渡性小片。把省出來的空間用於講故事,以儘量保持故事的完整。同時去除了以往節目中曾經常用的邊訪談邊插接影視資料、動畫視頻、特效等手法,以保證節目進行地更加流暢。

  受此改進影響,《鄉約》今年上半年在創作創業致富類題材的節目上獲得了長足進展。以往此類節目中所佔比例較大的現場餐飲表演、美食品嘗等環節得到了精簡,更多的篇幅用來講述嘉賓創業故事,從而使節目收視效果得到較大改觀。目前,這類節目已成為《鄉約》創作上比較拿手的一類。像今年上半年播出的《麵條變色記》(收視率0.62%)、《魔石入菜》(收視率0.57%)、《簡單發明》》(收視率0.75%)、《臭豆腐西施》(收視率0.68%)均得到了中心專家好評和不俗的收視表現。

  節目包裝 在突出主題和保持特色間取捨

  在2007年底的一次《鄉約》節目研討會上,中心的傅雪柳副總編輯針對欄目的包裝問題曾提出過“《鄉約》應該在這方面考慮做減法而不是加法”的指導意見。在2008年的中心創作研討會上,中心審片組專家趙立魁老師又專門針對《鄉約》的包裝過度問題提出了振聾發聵的批評。痛定思痛,欄目下決心在2009年上半年徹底改掉這一“積習”。但是怎麼改依然是擺在欄目面前的一個難題。因為《鄉約》包裝過度的問題有著較深的根源。一是它曾經是欄目改變談話節目枯燥、乏味的一個有效辦法,欄目曾利用這一辦法形成了節目特色,主創人員由於思維慣性等原因一時難以割捨;二是《鄉約》擁有較強的包裝製作能力,包裝製作人員曾提出過“只有前期拍不到,沒有後期做不到”的口號,這樣一些“身懷絕技”的欄目後期包裝製作人員,往往不把包裝添加到一定程度就“技癢難耐”。在此情況下,欄目根據中心領導和專家的意見,將節目包裝的總體目標定位為“為主題服務,不打斷節奏”。強調凡是對突出主題無用的包裝一律不要,凡是破壞談話現場感的包裝一律不要。在具體操作中,欄目對與節目包裝相關的製作標準做了硬性改動,硬把包裝量減了下來。比如以前的欄目工作導航中有這樣的標準——“每期節目不少於3個動畫特效”,在新的導航中就去掉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目前《鄉約》過度包裝的問題已經得到很大改觀。中心審片組在今年上半年的部分審看意見中寫下了這樣的評語:“與去年的一些節目相比,這一期包裝適度,整體走向返璞歸真。”欄目在包裝上的刪繁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

  對《鄉約》的創作來説,或許在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長一段時期內,仍然要經歷一段艱苦磨練才能真正達到節目品質的整體穩步上升。但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欄目有信心在中心領導和各位專家的指導下,在觀眾的繼續支持下,揚長避短,把節目做好做精。

責編:鄉約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