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農民暗器王》節目文稿加同期

CCTV.com  2009年05月15日 17: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提要:筷子、菜刀、螺絲刀、土塊、水管、電焊條,信手拈來當暗器,百發百中!

  一個人跑少林寺,那時候就是太想學他們的功夫了。半夜起來,有刺客,半夜摸著飛鏢就起來了。隨手拿什麼東西都能當暗器?對!

  同期:他是名副其實的農民暗器高手,吉尼斯紀錄保持者。

  農民暗器王 ——楊正清,《鄉約》拜訪!

  小片1:《鄉約》細數天下各類暗器:小李飛刀,李尋歡的獨門暗器,一旦出手,必中無疑;冰魄銀針,劇毒無比,乃赤煉仙子李莫愁的獨門暗器;玉蜂針,古墓派獨門暗器,此針細如毛髮,卻一針致命。説到暗器,難免讓人毛骨聳然,坐立難安。直到清末火器盛行之後,暗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豈不知咱廣袤鄉村能人輩出,近日《鄉約》驚聞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鎮有人精通數門暗器,百發百中。閒話少説,趕緊瞧瞧去。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鄉約》,我是肖東坡。我現在是在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集鎮。俗話説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大夥説對不對?俗話還説呢 有錢的捧個錢場

  沒錢的捧個人場;俗話還説光説不練是假把式。今天我們《鄉約》行走至此,要給大傢伙表演一個獨門暗器功夫。看見沒有,大菜刀剁蘋果!大夥想不想看看?

  觀眾:想!

  主持人:想看就給我點掌聲!

  主持人:怎麼樣?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大菜刀啊!我一般情況下啊,這菜刀不會往後邊飛。準備了啊,給我點掌聲吧要不,準備好了!大菜刀剁蘋果!一!二!誰笑的?誰笑的?大爺,就你笑得歡,你上來,來,就你。我看你剛才嘎嘎在那笑著。抱孩子的那位大姐,來,你來,你來;那大嫂,來,大嫂,你來,你來,就你們仨笑得歡。來,試試,你們都試試。抱著孩子也能扔菜刀啊?孩子讓他們先抱著。大爺,你先試試,就在這,往那兒。你還不如我呢,暗器功夫不大行。來,看這位大嫂的。我一看你就是身懷絕世武功。來,瞄準那兒,這個小心啊,我看你,這可不是剁菜。也不大行。來,抱孩子的大姐,前面那蘋果,瞄準它,真瞄準。來,我離遠點兒。也不行。

  説白了,他們這幾個還都不如我。要想看看這個菜刀剁蘋果,掌聲歡迎今天《鄉約》的嘉賓

  楊正清。

  小片2:“暗器”,故名思義在暗中突襲的兵器。大體分為:手擲、機射、索係、藥噴四大類。多是武林中人創造,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大多有尖有刃,可以擲出十幾米乃至幾十米遠,速度快,隱蔽性強,是常規兵刃的大幅度延伸,具有較大威力。今天《鄉約》的嘉賓楊正清人稱暗器王,怎麼個暗器王?您瞧好嘍,來了!

  主持人:看見這蘋果沒有?我們四個都試了!

  楊正清:我也試下唄。

  主持人:扔出去之後,這個蘋果是什麼結果?

  楊正清:給它削開了

  主持人:是它削開了?還是蘋果削開了

  楊正清:蘋果給它削開了。

  主持人:菜刀能啥樣?

  楊正清:紮在板上。

  主持人:這菜刀在空中是轉的?

  楊正清:轉的。

  主持人:轉的,你就能保證,這個菜刀的尖能剁到蘋果上?不會是菜刀把兒剁到蘋果上?

  楊正清:那不會。

  主持人:有過失手的時候沒有?

  楊正清:有啊。

  主持人:一般失手都是什麼後果?這邊20米開外都不能站人,是嗎?

  楊正清:也不是這麼嚴重,也就是15米左右。

  主持人:真行啊?

  楊正清:試一下。

  主持人:我離這麼遠,安全吧?

  楊正清:安全了。

  主持人:我們的攝像師沒事吧?

  楊正清:沒事。

  主持人:那攝像機也沒事吧?

  楊正清:沒事。

  主持人:那行。來,再次掌聲熱烈歡迎他。

  (表演)

  主持人:都説你是這個鄉村暗器王,隨手拿什麼東西都能夠當暗器,今天能不能讓大傢伙都看看除了菜刀之外,其他的本領怎麼樣?

  (表演)

  主持人:給我把那半個蘋果放上,看看我的,這有何難。嗨!

  觀眾:好!

  楊正清:這不算打到它。

  主持人:一見你之後,我還真是功力大增啊。我看你那還有雙截棍,雙截棍也能當暗器用?

  楊正清:可以啊

  小片3:飛鏢、飛刀、金錢鏢、繩鏢、彈弓、吹針等楊正清通通不在話下,否則怎能擔得起暗器王的雅號?哪個男人沒做過武俠夢?小李飛刀、冰魄銀針、暴雨梨花針是否真的存在?能否擁有此等暗器,抑或親眼領略僅在武俠小説裏出現過的暗器的威力。別急,往下瞧。

  主持人:雙截棍也能當暗器用?

  楊正清:可以啊。

  主持人:我就想這玩意兒就這麼轉,轉著“梆”……算了算了算了。

  (表演)

  主持人:佩服佩服。

  主持人:這個能當暗器用?

  楊正清:我可以打很小的東西

  主持人:這個怎麼打很小的東西啊?

  楊正清:試驗一下。

  主持人:好。

  主持人:就是咱們家裏吃飯的那個筷子,在你這也成了暗器,是不是?

  楊正清:對。

  主持人:特製的筷子?

  楊正清:不是。

  主持人:我倒是看過那武俠電影上,拿著一把筷子,“唰”就能剁到那上頭,你能做到什麼樣子?

  楊正清:就這木頭筷子,隔著個鐵盆吧,穿破那個氣球。

  主持人:真的鐵盆?

  楊正清:對。

  主持人:真的鐵盆?

  楊正清:對。

  主持人:能把鐵盆穿透?

  楊正清:是啊。

  小片4:木筷子穿透鐵盆子,這聽上去可有點懸。筷子,起源於中國,以筷進餐少説已有3000年曆史,您可別小看這兩根非常簡單的小細棒,它有挑、撥、夾、拌、扒等多種功能,使用方便,物美價廉。可要是拿它當暗器,一頭圓,一頭方,還能擊穿鐵盆,嘿,咋看咋不像啊!

  下節提示:現場突發意外,觀眾竟然臨陣退縮,節目如何繼續進行?

  主持人:就這樣子?就這木頭筷子?

  楊正清:木頭筷子。

  主持人:能把鐵盆穿透?

  楊正清:對。

  主持人:那要是穿透肚皮,也沒問題。還綁一氣球,這誰幹的事啊,這是?剛才説話那個男的,來,就你,放你肚皮上行不行?你是咱村子裏膽子最大的了吧?

  主持人:行嗎這樣?

  觀眾:我估計他穿不透。

  主持人:萬一穿透呢?

  觀眾:穿透了,我就壯烈犧牲。

  主持人:真能行?

  楊正清:完全可以。

  主持人:真行?

  楊正清:真行!

  主持人:我覺得你還是把手放在這裡,這樣摁著這裡,別扎到手指頭上。

  觀眾:準備好鏡頭。

  主持人:準備好鏡頭。

  主持人:你看,關鍵時候,關鍵時候不行了。來,我來,來。這樣拿吧,別往臉這來,還是這樣比較好。

  楊正清:要不你就單手拿著吧,這樣都安全,氣球還會炸。這樣,高一點。

  主持人:還是用左手吧,萬一,右手還幹活呢。不,等一會,我越想越有點緊張。你離太遠了吧?你再近點,我有點,真緊張,我害怕。

  (表演)

  觀眾:好!

  主持人:你看,成名的機會讓你錯過了。早知道我就放這上,多厲害啊。不跟你玩了,我也再不去跟你一塊吃飯了。

  小片5:楊正清,43歲,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鎮人氏。這宿州,自古便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史稱這裡“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衝”為“百戰之道”。秦末,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這裡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決戰,霸王別姬的曠古悲劇在這裡唱響。南宋時期,這裡又是張浚、韓世忠抵禦外侮、抗擊金兵的“戎馬之郊”。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淮海戰役的主戰場。或許,歷史上的兵兇戰禍造就了這裡剽悍尚武之風吧?楊正清,家中姊妹三人,排行老二。其父也是練武之人,家境貧寒的他自幼跟隨父親習武。

  主持人:從小就是在咱這長大的是不是?

  楊正清:對。

  主持人:從小幹過農活嗎?

  楊正清:打過地、種過豆。

  主持人:那豆見你都害怕,是不是?幾歲開始習武啊

  楊正清:七歲的時候吧。以前我們是家傳,跟父母學,跟舅舅學。

  主持人:開始練扔什麼東西?

  楊正清:練基本功吧,扔土塊、扔石頭。

  主持人:見誰腦袋大扔誰,是不是?每天都練嗎?

  楊正清:以前練功吧,剛開始都是四五點鐘起床,無論冬天、夏天都是這樣。練到太陽出來以後,就不練了,然後晚上吃完飯以後,還得再繼續練。

  主持人:看過《少林寺》沒有?

  楊正清:我那時候小學五年級左右吧,《少林寺》這對我影響很大。

  主持人:看完之後有什麼感覺?

  楊正清:就模倣他們練嘛,做夢都是能成為功夫高手。總認為醉拳吧,是人家喝過酒以後

  才能練醉拳。

  主持人:醉拳,肯定是喝了酒,喝的大醉之後才行的。喝的啥酒?

  楊正清:偷我爺爺喝的那個老白幹,喝了半斤。

  主持人:喝多了能練好。

  楊正清:喝完之後也瞇了兩下,但是一瞇呢就起不來了。

  主持人:還沒打呢,就睡著了,就趴地下也起不來了。

  楊正清:那時候才知道,這個醉拳不是喝過酒練的。

  小片6:初中畢業後,為了生計,楊正清離家到南京打工……。

  楊正清:那時候剛去就是刷刷盤子、洗洗碗、幹些雜活。

  主持人:當小工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呢?

  楊正清:六十。

  主持人:那個時候還有機會扔這土塊什麼的嗎?

  楊正清:收了工以後也可以到那個河邊,也可以練練。

  主持人:摸著家裏的剪刀、菜刀、螺絲刀,就是摸著什麼練什麼。都能剁那上頭去?如果是我站那兒,那是啥樣兒?

  主持人:這個我行,我覺得行。這個拔不出來。我放棄了。就這幾個。誰在那喊倒彩呢。謝謝。扎上了再喊好。還不信了我還,我還不信了我還,我還。這是我有史以來,讓我得到的最尷尬的掌聲了。

  主持人:幹了多長時間

  楊正清:大約得有半年的時間吧。那時候也是,可能當地人吧,在當地請飯,想要找點毛病吧。跟我們飯店老鄉就要幹起仗。

  主持人:打仗了。

  楊正清:打仗了。關鍵是他們認為他們人多嘛就欺負人少。我也是練了幾年了,也是像有點打報不平的感覺。

  主持人:正好練了這麼長時間醉拳了,還沒試試呢。

  楊正清:對。我覺得也能像《少林寺》裏的小孩一樣,把他們打倒了。結果沒幹過他們,把我打了一頓。

  主持人:打了一頓以後,就不幹了。

  楊正清:對,就不幹了。我想好點去學點功夫,遇到他們,再把他們再打敗。

  主持人:想到外面去學功夫去,然後自己也找飯店,去打去。學功夫上哪去學呢?

  楊正清:那時候到少林寺學,一直想到少林寺去學。就是跑到那個…

  主持人:還打著的?

  楊正清:那時候沒有。

  主持人:打著車。

  楊正清:買的車票。

  主持人:自己去過沒有啊,以前?

  楊正清:沒去過。

  主持人:從來沒去過。

  楊正清:沒有。

  主持人:自己一個人。

  楊正清:一個人。

  主持人:一個人跑了大老遠,到少林寺,敲山門去了。像那李連杰一樣,師傅。

  小片7:少林寺有“禪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剎”之譽,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位於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少林寺有入門基本功、佛門禪學、氣功、柔骨功、童子功、鐵砂掌、霸王肘 、排打功 、梅花樁、鞭勁法、石鎖功、少林寺武術套路、十八般兵器等等功夫及絕技,卻沒有暗器一門,後來的楊正清如何稱為暗器王的呢?

  楊正清:剛開始的時候,進了一個所謂的武校吧,結果在那邊交了學費以後一練吧

  ,也不是這麼回事,每天教你扎馬步。

  主持人:在武校裏呆了多長時間啊?

  楊正清:呆了就幾個月吧。我基本上是差不多把這麼長時間打工的錢都花到裏面了。那邊接觸幾個朋友,還不錯,他們介紹慢慢的接觸了寺院裏的高僧們。後來再到寺院裏的那個主持方丈肅喜,經過跟他一段時間的學習呢,就正式拜他為師。

  主持人:就住在寺院裏?

  楊正清:對。除了練以前各種拳術吧,刀棍,就是通過練他們的功夫,把我的那個特長髮揮得更好一點。

  主持人:聽説那個放的那個光碟在你這也能當暗器?

  楊正清:對,作為我的飛鏢暗器在用。

  小片8:春夏秋冬,四時更替,過了五年習武生活的楊正清想家了,告別少林回到老家的他,重新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之後,娶妻生子開飯店,生活跟所有常人唯一不同的是所有空閒時間他一定要不停地扔點什麼?飛鏢、土塊、筷子還有大菜刀……,十多年就那麼扔著扔著扔過去了,2003年一天,楊正清正在家中看電視,看著看著他看到了一個人!

  主持人:我很想知道,你第一次上電視是一個怎樣的經歷?

  楊正清:04年,有時候在練功啊,都喜歡看《武林風》嘛,都是練武術的人,看到河南《武林風》,就認為怎麼能到這個臺,就羨慕,上個電視鏡頭,結果就看到一個師兄弟的表演。

  主持人:以前就是跟你在少林寺一塊學習武藝的師兄弟?

  楊正清:對。我就開始給他打電話,我説你把我的名字也跟他們報報,我是練什麼東西的,跟他們説説。他説行,他們正想找一個能表演這方面的絕活的,就很容易的他們那邊就打電話來了。

  主持人:邀請什麼時候過去?從來你也沒上過電視?

  楊正清:當時很激動,從來沒看到這麼多燈在上面。

  主持人:這麼多燈,多浪費啊,老是照著你。

  楊正清:就緊張。平時練不緊張,老是手出汗,候場的時候,老是感覺著又渴,渴了,還不敢老是喝水,你喝水,到廁所還找不著。結果直到喊我的名字,那時候我用的少林寺法號釋德鏢,德鏢師傅上場,我那個時候一愣,德鏢,德鏢是誰,結果我上場了,但是在表演在一半的時候,那時候就完全放開了。

  主持人:表演什麼內容?

  楊正清:大菜刀、電焊條、小斧頭,什麼什麼繩鏢,都給他們亮了一下。

  小片9: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媒體找到了楊正清。老楊也時不時地被人邀請去表演暗器絕活。楊正清,《中華武術展現工程》(人民體育出版社錄製)系列光盤中唯一一位使用暗器的表演者,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上軟兵器:繩鏢項目冠軍,人送綽號:千鏢手。後來他乾脆關掉飯店,專心幹起了表演。一年365天,倒有大半時間奔波在外,這位開始揚名立萬的普通農民,背後有個怎樣的普通或者不普通的女人呢?

  主持人:經常你半夜裏睡著睡著覺,起來之後就開始練是不是?

  楊正清:以前練飛鏢很入迷吧,白天在練,有時候晚上也在練,腦子裏老是有這個飛鏢這個概念。

  主持人:半夜起來,有刺客,“咔”拿著飛鏢

  楊正清:那是也是在睡著了吧,睡著以後,腦子好像是在想這個事,好像做夢一樣,怎麼突然學到一個新的手法,當時就醒了,那當時怕睡覺的再忘了,摸著飛鏢就起來了,就到後面去練。當時把我老婆也喊起來了。

  主持人:把她喊起來幹啥啊?

  楊正清:她整天都看我練鏢,差不多能跟我説説。

  主持人:我想起來了,這很多絕世武功都是坐在那兒夫妻對練。是不是整天把蘋果放在她腦門上扎她?

  楊正清:這倒沒試過。

  主持人:嫂子來了沒有?你家裏還有筷子嗎?

  楊正清妻子:家裏筷子不多了。

  主持人:筷子是不是都讓他扔出去了?臉盆也沒有是不是,都讓他用筷子扎漏了?

  楊正清妻子:白天練就練就算了,晚上還練,反正半夜把我叫起來是有點不大高興的,然後我就想有點神經病的嫌疑,就是這個感覺。

  主持人:你覺得他這個喜歡扔飛鏢、扔暗器,是不是勝過喜歡你了?

  楊正清:老婆第一,飛鏢第二。

  主持人:他整天出去表演,一年都有多長時間能在外面?

  楊正清妻子:有大半年在外面吧。

  主持人:他回不回來都無所謂了是不是?

  楊正清妻子:我們經常電話聯絡。

  主持人:有電話就行了,還要他幹啥?老不回家的時候會想他嗎?

  楊正清妻子:那肯定。

  主持人:還不好意思。

  楊正清妻子:想是肯定想。

  主持人:我聽説有一次在外面他給你打電話,還專門給你吹口琴?

  楊正清妻子:以前我們剛接觸的時候他就喜歡吹口琴。

  主持人:吹什麼曲子呢?

  楊正清妻子:《真的好想你》。

  主持人:還挺浪漫的。

  楊正清:吹哭了。

  主持人:把你給吹哭了?

  楊正清妻子:當時是有點感動。

  主持人:真的好想你,其實括號飛鏢。

  小片10:2008年11月13日,楊正清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中國吉尼斯之夜的挑戰,成了一分鐘木筷子穿透鐵盆數量最多的吉尼斯紀錄保持者。而今天《鄉約》現場,楊正清要表演一個從未表演過的節目。五米,吹釘射中乒乓球!更為驚險的是,這個乒乓球要放在一個人的頭上。萬一,嘴角一抖,性命豈不是……,不敢想象啊!大夥還是先看段廣告穩定穩定情緒!

  主持人:五米,吹釘子扎到乒乓球裏,怎麼吹?

  楊正清:咱們家裏的一個自來水管,放上一個咱們用膠帶捲起來的一個釘子插在裏面,做那個吹鏢一樣。

  主持人:一般都放在什麼位置?

  楊正清:有一個師弟,也是個光頭,我想就放在他頭上吹。

  主持人:你把乒乓球放在頭上,然後把釘子吹過去?

  楊正清:對。

  主持人:然後乒乓球成啥樣了?

  楊正清:乒乓球跑出來了,頭可能還在那。

  主持人:你總共有多少個師兄弟?

  楊正清:很多,光宿州市有六七十個吧。

  主持人:今天來了多少?

  楊正清:今天沒來這麼多

  主持人:我知道那些人為啥沒來了,都讓你給吹的。那個什麼樣的釘子?

  楊正清:用膠帶捲起來的,釘子插在裏面。

  主持人:真釘子?不會吹著頭吧?

  楊正清:自己師弟,吹著也沒有事。

  主持人:吹著頭不要緊,不會吹到眼睛裏去吧?

  楊正清:不會 。

  主持人:用嘴又不是用這個,更難瞄準,我覺得。這光頭,還真光的挺亮。今天他馬上就要拿那個往你腦上吹,有什麼想説的沒有?

  觀眾:有點害怕。

  主持人:以前他吹過沒有啊?

  觀眾:也有過,但是不是在頭上。

  主持人:從來沒在頭上吹過,怪不得頭上看不著有傷疤呢。你準備好了?這可是真釘子,我摸摸脈,我看緊張不緊張?哎喲,手冰涼。

  觀眾:主持人頂一下。

  主持人:誰説的,大點聲。叫誰頂?

  觀眾:換主持人頂。

  楊正清:叫你頂。

  主持人:我頂沒事吧?

  楊正清:反正不會偏差太大的。

  主持人:行了,應觀眾強烈的要求,這個事改成我了。

  楊正清:這個,説是説吧,還是我師弟頂吧,他沒有頭髮,不遮我的眼。

  主持人:不遮你的眼?

  楊正清:對.

  主持人:這就不能怪我了,不是我不敢。

  楊正清:雖説懸殊不大,要有個眨巴懸殊就麻煩了。注意了師弟,不要緊張。

  主持人:哎呦,天哪,嚇得我這心怦怦直跳。

  小片11:吹釘竟能射中頭頂那小小的乒乓球,這楊正清的手上功夫著實厲害!可楊正清以上的表演對距離都有所要求,基本上超不過10米。為此他苦惱不己。日思夜想:如何才能突破距離的限制?一次作夢,竟讓他發現了其中奧妙!

  小標題:夢裏學絕招

  主持人:厲害,厲害。人説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聽説你有一段時間,你特別想克服能夠提高遠距離這樣的一種方法。

  楊正清:對。

  主持人:這個要提高遠一點的距離,能怎麼樣?

  楊正清:它就會打不準目標,我反復地練習,反復地練習,總是找不到。遠一步都很難。我在夢中,就能打到很遠的距離了。

  主持人:打什麼?

  楊正清:那就是各種鐵筷子了,之類的那種。

  主持人:那最遠的,能多遠?

  楊正清:最遠,也得十幾米左右吧。

  主持人:要提高這麼遠的距離,你怎麼找到的方法?

  楊正清:也就是通過自己做夢吧,好像是受到神人點化一樣,夢醒了,把老婆也喊起來了。

  主持人:你先告訴我,夢裏頭夢到什麼了?

  楊正清:夢不是太清晰,好像在學成功以後,你在練飛鏢,同樣也能掌握一種手法。

  主持人:這個手法跟以前的手法有什麼不一樣?

  楊正清:這種手法,它有點秘密。這個東西,我不大想讓大家都知道。

  主持人:但是讓大家看一看,行不行?

  楊正清:看,當然行。

  主持人:咱看看這遠距離是什麼樣子。

  主持人:哎喲,還能再遠。快點,快點。這麼遠,也能打。

  觀眾:好。

  主持人:這麼遠都能剁上。

  楊正清:對。

  主持人:再讓我看一看,把那拔下來,

  主持人:有個事,我就不明白,你看像那個鐵筷子,你要這麼扔出去的話,它一定要在空中要翻滾,對不對?

  楊正清:對對對。

  主持人:那你怎麼能保證這個尖扎到目標上呢?

  楊正清:這就是練的飛鏢的一種,屬於轉圈。你必須控制它轉半圈,或者是幾圈,這麼打上去,這一點是最難的。

  主持人:很微妙的一點。

  楊正清:對。

  主持人:她跟你在一起睡覺,還挺危險的。

  楊正清:那倒沒沒出現危險。

  小片12:慢慢地,很多鄉下年輕人找楊正清學藝,老楊也樂得以此謀生立業。先後向上百名青年傳授技藝,並推薦他們到各地商場、公司當保安,而他自己也常被武校聘請當教練。如今,有了一定積蓄的楊正清養了一群藏敖,開了家正清奇石館,月收入上萬元,一家三口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

  主持人:你現在有多少獎牌了“

  楊正清:一大堆,武術表演的這些冠軍,繩鏢這塊,還有咱們在中央三套的這個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廣東佛山第一屆民間絕技挑戰吉尼斯,在山西衛視《才藝大比拼》第一名。

  主持人:下一步想幹什麼呢?

  楊正清:下一步我想搞一個像我這個特長的專業培訓班,武館之類的。

  主持人:女兒多大了?

  楊正清:八九歲吧。

  主持人:將來她會不會成為威震一方中華女暗器王?

  楊正清:這或許都有可能,她只要願意學就行。

  主持人:現在我聽説在市場上都出現了你這個盜版的光盤了?

  楊正清:我也是聽朋友説的。我自己到少林寺買我的光盤是40塊錢一張,我聽説在網上賣我的光盤,才賣幾塊錢一張,那肯定是假的。

  結束語:今天我親眼領略了現實中的暗器高手,讓人嘆為觀止,卻不像小説中描述的:“騰空急射中順手在腰間摸出一樣事物,一道冷光閃過,對頭應聲倒地”那般玄乎;也不是李白在俠客行中描述的:“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一樣替天行道的大俠。他是鄉村裏一位追求好生活、普普通通的農家漢子。那質樸又真實的人生,因為一份愛好帶來的本領,而顯得閃亮又可愛!好了,觀眾朋友,看《鄉約》查詢農村百事通,感謝收看,下週六晚九點四十二分再見!

責編:鄉約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