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美麗的西雙版納 與蟒同眠十五載”

CCTV.com  2009年05月03日 16:1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拿到蟒蛇這個選題是在2009年春節後,當時我非常興奮,也有很多同事羨慕我,原因是拍攝地點是在神秘的人間仙境:美麗的雲南西雙版納。本來這個選題是楊姐的,但由於她剛剛擔任前期主編,工作任務繁忙,沒有時間策劃,所以轉到了我手裏。

  在開始策劃的過程中,我這期選題就很受領導的期待,因為欄目曾經做過一期節目《家有蟒蛇》,收視率達到了1.66,重播的收視率依然是1.66,因此領導對這期節目很期待,所以相對於策劃其它節目,本期節目的壓力也相對要大得多。

  在策劃的過程中,採訪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嘉賓楊建松和我平時採訪的嘉賓很不一樣,他是一個很有性格的人,其他的嘉賓對我這個所謂的中央電視臺的記者還是賣三分薄面的,都十分的配合,本期嘉賓楊建松卻截然相反,他有事的時候,首先是以他的事情為主,比如他在做工的時候,我必須等他收工後才能繼續我的採訪;再比如當他的孩子哭泣的時候,他是一定要等到哄孩子入睡後才繼續採訪,雖然他的妻子和家人也都在旁邊,可以幫他照顧孩子,弄得我是哭笑不得,毫無脾氣。採訪就在這樣的狀態下斷斷續續的完成,幸虧有肖老師和楊姐,幫我出了很多注意,才得以使策劃順利完成。可回頭想想,如果不是這麼有性格的人,也不可能會在自己家裏養一條重75公斤,身長5、6米的蟒蛇,也不可能會成為我們《鄉約》的嘉賓,這也許就是我們的嘉賓需要的性格吧。


  

  2009年4月23日,我和攝像阿林乘坐早晨7:30的航班從北京出發,經歷了近四個小時的飛行到了昆明,候機兩個小時後又轉機近一個小時飛到西雙版納州府所在地,然後又乘坐三個多小時的大巴車,下午五點半才來到我們的拍攝地點----雲南西雙版納望天樹阿蓮雅熱帶雨林主題公園。説實話,這三個小時的大巴車真的很受煎熬,西雙版納的天氣是悶熱型的,這種天氣讓我這個北方“漢子”還真不適應,喘不過氣來,再加上大巴車沒有空調,就像一個悶罐子,把我和阿林熱的差點沒暈過去,出汗渾身濕透,到住的地方一看,背上都是出汗留下的鹽鹼白痕。

  西雙版納望天樹阿蓮雅熱帶雨林主題公園,是2008年國慶節剛剛營業的風景區,還在初步發展階段,所有的設施還不是特別完善,比如我們所住的景區賓館裏連我們最需要的網線都沒有。尤其是我和阿林剛剛到達的時候,這裡竟然停電,我和阿林出了一天的汗卻沒法洗澡。但是我心裏已經非常感激他們,為什麼這麼説,由於景區才剛剛開始發展,他們部門經理級別的中層領導幹部住的都是類似高中宿捨得集體宿舍,相對於他們,我們在景區吃住的條件已經是他們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條件,所以我説要感激西雙版納望天樹熱帶雨林主題公園的全體人員,謝謝你們,是你們的大力幫助,使我們的整個攝製行程才得以順利完成。


  

  我們是帶著一身的臭汗,和景區的賀主任、趙偉經理、李剛經理、還有演出團的團長亮哥等人一起在燭光中用的晚餐,可以説是一場“燭光晚餐”!飯後我們坐在空曠的院子裏暢談,看著滿天的繁星和到處飛舞的螢火蟲、聽著鳥叫蟬鳴、聞著花草的清香,那種感覺真的有種説不出的暢快,這是遠離都市的車水馬龍、浮躁的心情的感覺,這是可以讓你閉上眼睛靜靜享受的美妙時刻!這裡是“鳥語花香”的桃花源!

  2009年4月24日,肖老師和楊姐都給我發信息,説重播節目《家有蟒蛇》的收視率又是1.66,這讓我既有壓力又有動力。中午我在看現場的時候,楊姐給我電話説孫磊那邊正在下大雨,上午錄不了現場,讓我趕緊幫攝像凡哥和俞淼把今天下午的機票改簽成明天和肖老師一起的航班,可是幫我們訂票的西雙版納望天樹熱帶雨林主題公園給我們定的都是不得改簽的機票,可景區的領導非常理解我們,趕緊幫我們退了不能改簽的機票,又緊急改定了第二天和肖老師一班的機票,好在訂票及時,沒有耽誤攝製組的行程。


  

  屋漏偏逢連陰雨,昨天跟嘉賓溝通的時候還好好的,今天在打電話的時候他竟然又出去上班去了(嘉賓在一個農場裏割膠),説耽誤幹活要補償工資,我真是無語了,好説歹説不頂用,只好答應給他補償400塊錢的工錢才搞定;更讓我無語的是中午的時候他竟然説蟒蛇正在蛻皮,不能動,我差點氣暈過去,之前我再三核實的時候他都説沒事,還説蟒蛇已經過了冬眠期,隨時可以拍攝,我好説歹説才同意把蟒蛇接到景區訪談現場,最後一句話我才明白,原來他是怕運到現場後,被森林公安給扣下,在我的再三保證下,他才勉強同意,我還真怕他明天出爾反爾~

  2009年4月24日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拍攝景區的宣傳資料,清晨我們坐快艇出發,穿越很長的、圍繞原始森林的河道前行,在一個吊索旁,趙偉經理告訴我們,這個吊橋叫做克木橋,穿越這座克木橋,裏面住著一群克木人,這是分離出我國56個民族之外、還沒有被命名字的民族。這座吊橋看上去顫顫巍巍,可是當地居民竟然能開著小型拖拉機從上面穿行而過,看得我背上冷汗直流!


  

  兩岸的原始森林歷歷在目,裏面參天的大樹比比皆是,地上低矮的灌木叢秘密叢生,根本找不到路在哪!據趙經理介紹:這裡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世界上最小的偶蹄動物“鼷鹿”、一米多長的蜥蜴以及熱帶雨林巨松鼠等等珍稀動物!景區還有一顆世界上最高的望天樹,關於望天樹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傳説佛祖雲遊至此,發現西雙版納是一個美麗的人間仙境,於是駐足講經,所有的人和動物都跑來傾聽,正在佛祖講的最投入的時候,忽然傾盆大雨瞬間而至,這時,一隻美麗的孔雀銜來一枚七彩種子,種子落在地上後就長成一株類似傘狀的植物,為佛祖遮風避雨,即今天的望天樹。佛祖把喝剩下的茶潑在地上,於是就有了南臘河,意為茶河!當然這些只是美麗的傳説而已,可足見其神秘的一面!

  2009年4月25日,我帶著阿林來到嘉賓楊建松的家裏,拍攝小片也不是一帆風順,嘉賓的蟒蛇正在蛻皮階段,只要是他覺得蟒蛇累了,打死他也不讓拍了,拍攝這期節目,我估計跟嘉賓説的好話,足夠我説五年的~~


  

  2009年4月26日,今天讓我最難忘的是我們攝製組和當地的傣族青年男女一起過潑水節,開始的時候,肖老師出錢每人為我們買了一身具有當地特色的服裝,穿著拖鞋。潑水節剛剛開始我們就玩得不亦樂乎,除了阿林扛著攝像機拍攝以外,我們每個人都在瞬間“濕身”,每人手裏一個水盆(此時水槍顯得那麼的無力),近一個小時的時候,我們玩的是不亦樂乎!

  2009年4月27日是肖老師的生日,40歲的生日,俗話説“四十不惑”!因為在景區根本找不到可以買蛋糕的地方,於是我跟楊總和趙經理説了此事,想讓他們幫我訂做一個蛋糕,由於白天得拍現場,晚上我想我們攝製組給肖老師過一個簡單的生日。沒想到楊總和趙經理非常熱心,專門為肖老師按照當地的傣族習俗策劃了一個讓肖老師,也讓我們難忘的儀式。上午我們乘快艇一路進入景區,一路上又是唱傣族歌曲、又是傣族禮儀,真是大出我們的意料之外。晚上他們又給肖老師專門舉辦了一場傣族舞蹈演出,節目精彩讓人難忘!

  今天最重要的拍攝行程是拍攝現場,由於前一天晚上肖老師剛剛把策劃又重新修改了一遍,裏面有更好的內容需要拍攝,所以肖老師的生日儀式進行到一半我就跟凡哥和阿林出發去楊建松的家裏,把準備拍攝的小片補齊,然後把楊建松和蟒蛇接到現場。

  整個現場緊張有序的進行,當地寨子裏的人都盛裝趕來,讓我感動,本來預計二三百人的現場,到最後竟然多出一百多人無處可坐。現場還算順利,但是由於大蟒蛇的存在,現場一度出現混亂,這也許就是我們節目所需要的吧!可是嘉賓楊建松在訪談現場又犯起了犟脾氣,肖老師讓他抱著大蟒蛇採訪,他卻嫌沉不願抱,還説要抱就坐在地上抱著,事後我跟肖老師解釋説咱們的嘉賓脾氣很怪,讓他不要生氣,小老師很大度的説:“沒事,他要是沒有這樣的性格,就不會養15年的大蟒蛇,更不會上咱們《鄉約》欄目!”

  2009年4月28日,今天一早6:40,阿林叫我起床,因為我跟林業局約好7:00來接我去採訪林業局局長,當我醒來的時候,發現床頭的一切我笑了:一碗泡麵放在我的床頭,眼鏡還戴在臉上,原因是這幾天特別累,頭天錄製完現場,晚上看光盤到兩點,當我睡覺的時候覺得有點餓,就燒水泡麵吃,水燒開的時候已經困的有點迷糊,水燒開泡完面後就不知道什麼時候睡著了,眼鏡都沒摘。從林業局回來後,我們攝製組收拾好行李就出發去一個傣族寨子,在寨子裏,肖老師開始發揮他的“大師”風範,給大夥每人拍了一組特漂亮的照片,卻把自己累的大汗淋漓,中午的時候我們在傣族寨子裏吃了頓正宗的傣族風味,真是回味悠長。飯後我們來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景洪,這也是我們回北京的航班起飛所在地。在這裡我們又參觀了“大佛寺”,其宏偉壯觀令人乍舌。


  

  節目拍攝完畢後,我們攝製組的每個人都意味深長,有很多值得記憶和思考的地方:西雙版納位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北緯2108′~2236′,東經9956′~10150′.屬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濕潤區。1993年10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接納西雙版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西雙版納境內共有植物二萬多種,其中屬熱帶植物5000多種,有食用植物一萬多種,野生水果50多種,速生珍貴用材樹40多種。許多 植物是珍貴用材或具有特殊用途,如抗癌藥物美登木、嘉蘭;治高血壓的羅芙木;健胃蟲的檳榔;風吹楠的種子油是高寒地區坦克、汽車 發動機和石油鑽探增粘降凝雙效添加劑的特需潤滑油料;桐子油可替代柴油;被譽為“花中之王”依蘭香可製成高級香料;有1700多年前的古茶樹;有天然的“水壺”、“雨傘“;會聞樂起舞、會吃蚊蟲的小草、見血封喉的箭毒木……  廣大茂密的森林,給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息場所,目前已知有鳥類429種,佔全國鳥類總數2/3,獸類67種,佔全國獸類總數的16%,西雙版納鳥獸種類之多,是國內其他地方無法相比的。其中被列為世界性保護動物的有亞洲象、兀鷲、印支虎、金錢豹等;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牛、羚羊、 懶猴等13種,還有許多二、三類保護動物。這裡,更是蟒蛇的理想棲息地。

  鄰居上山採蘑菇撿回一堆鵝蛋大小長滿花紋的“怪蛋”,感覺好玩的雲南動臘男子楊建松要了9個來放在家中,只一天時間就孵出了9條小蟒蛇,14年來,楊建松一直將僅存的1條蟒蛇當做玩伴養著,甚至晚上還同床共枕。如今,胃口越來越大的蟒蛇成了36歲才成家的楊建松不小的負擔,於是,他想著把這條胸圍達52厘米的蟒蛇出讓,以減輕經濟壓力,但卻有些難以割捨。 巨蟒“坐”沙發嚇壞客人

  在動臘農場三分場新4隊的一排平房裏,我們攝製組找到了居住在這裡因為養蟒蛇而小有名氣的楊建松。   他來到後院,打開一個上著鎖的大鐵櫃後,一個如拳頭般大小的蛇頭吐著信子伸了出來,隨後是大碗口粗的蟒蛇緩緩溜出鐵櫃。整條蟒蛇完全出來足足花了10多分鐘,呈現在記者面前的,是一條身上長著巴掌大的金色花紋,背部猶如綢緞般漆黑而又光亮的罕見巨蟒。   一齣鐵櫃,這條巨蟒就拖著肥碩的身軀向著陽光下的主人家門前爬去,隨後抬起頭爬上主人腳背蹭來蹭去地撒了一會兒嬌後,開始熟門熟路地爬進主人客廳,而且毫不客氣地爬上沙發後又扭來扭去,將陪同記者採訪的民警老袁嚇得臉色驟變。最後看到主人打開電視機時,這條巨蟒又慢悠悠地爬到電視機前靜靜地躺著,好像也會欣賞電視節目一般。

  撿回“怪蛋”孵出蟒   據楊建松介紹,1994年6月,鄰居到後山的森林中採蘑菇時,撿回一窩有鵝蛋大小,通體長著類似鵪鶉蛋一般花紋的“怪蛋”。當時的楊建松感到好奇,就向鄰居要了9個拿回家來用臉盆反扣過來放著,誰知第二天就有9條筷子長,大拇指粗的小蛇破殼而出。   “初一看到這個狀況就被嚇了一跳!”楊建松説,最後慌忙跑出去找來鄰家的一位老人看後,這位老人告訴他這是大蟒蛇。於是,有7家鄰居就過來,共拿走了7條蛇,剩下的兩條自己就一直養著。  可最終,鄰居要走的7條小蟒蛇都先後死了,只有自己留下的兩條一直養到了兩公斤重。楊建松回憶説,當時他在生産隊當聯防隊員,每天除了下班後飼養兩條小蟒蛇外,上班時他也一直帶在身上,有空就拿出來玩耍。在1995年的一天,他帶著兩條已經有50多厘米長的小蟒蛇出去玩時,一個親戚看見他衣服口袋裏裝著什麼東西撐得鼓鼓的,就將手伸進他的口袋想掏出來看個究竟。誰知伸進口袋一抓,就抓住了口袋中的小蟒蛇,拿出來一看,嚇得驚慌失措的這位親戚慌忙一下子就將手中的小蟒蛇摔在地上,結果這條小蟒蛇當場被摔死了。  從此後,為了避免再次嚇到別人,楊建松就再也不在出門時把剩下的1條蟒蛇帶在身上了,開始將其安置在籠子裏飼養。

  與蟒蛇同床共枕

      “蟒蛇初生時,因為在電影中看過蛇會吃青蛙,就到野外去捉青蛙來喂食。”楊建松説,當他辛辛苦苦捉來了10多只青蛙放在小蟒蛇面前時,兩條小蟒蛇顯得有些不屑一顧的樣子一動不動,最後到市場上買了10元錢的豬肉來剁成小塊,才掰著嘴喂了進去。從此後,他每次都要買10元至30元錢的肉回來,才能將兩條小蟒蛇喂飽。1年後,感覺每月的工資無法支撐了,楊建松就乾脆買來了一個電子捕鼠器,在晚上到農貿市場或者樹林中老鼠較多的地方捕捉老鼠。

  “這時候的小蟒蛇一次要吃50多只老鼠,有時候為了讓兩條蟒蛇吃飽,我捕捉老鼠一直捕到次日淩晨3點才回家,第二天還得照常上班。”楊建松説自從被親戚摔死了一條蟒蛇後,剩下的另一條蟒蛇他放在籠子裏養了一段時間就乾脆放在房間裏養,只要肚子吃不飽的時候,蟒蛇就會爬到門口將房門敲得“咚咚”直響,直到肚子吃飽了它才會安安靜靜地睡去。

  有時候夜間天冷時,蟒蛇還會爬出房間,將楊建松臥室的門弄開,爬上床來與楊建松同床共枕,碰到楊建松睡覺翻身壓到身上時,這條蟒蛇還會“自覺”地挪挪身子給他騰地方。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楊建松結婚,將其安置在後院特製的鐵櫃中才告結束。

  離家出走一月又返回

      1997年4月,在楊建松一次喂下30多只老鼠後,已經有碗口粗的大蟒蛇可能是因為肚子吃不飽發出抗議,在楊建松出門後就爬出窗子離家出走。當回來發現蟒蛇已經不見了的楊建松趕忙發動全家人找,可找了7天都沒有一點音訊,就在一家人都感到絕望了的第31天,離家出走的蟒蛇終於又回到了家中。

      楊建松説,當蟒蛇爬到與自己一墻之隔的鄰居家中時,那個鄰居剛一伸出手想去抓,蟒蛇就抬起頭來發出“哧哧”的聲音向鄰居發動攻擊。嚇得這位鄰居趕快跑來叫他過去。他看見後,剛一伸出手,蟒蛇就立刻安靜了下來,並停止了攻擊動作爬上他的手臂纏在他的身上,被他很輕鬆地帶回來家中。

      從那以後,感覺喂食老鼠無法滿足其食欲的楊建松,開始改為到市場上去買鴨子來喂蟒蛇。“每次將鴨子投進房間,蟒蛇就會一口咬住並迅速捲曲身軀將其勒死,隨後吞食下去。”楊建松説剛開始,這條巨蟒每次要吃8隻鴨子才能吃飽,每月得喂食兩次,每年除了11月底到次年4月初的4個月冬眠期不用進食外,其餘的8個月都要喂食。如今這條養了14年的蟒蛇,身長有4.6米,腹圍粗達54厘米,體重超過了62公斤。兩個男子想要將其抬起來都顯得極為費勁。

      經森林公安機關鑒定,這是一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花大蟒,但是這樣品種的大蟒能夠長這麼大,實為罕見。

  想出手又難捨難分

      楊建松告訴我們,由於家中經濟狀況一直較差,除了每月將為數不多的收入用來給蟒蛇買食物外,還得花費很多精力照顧蟒蛇,因為這條蟒蛇除了和自己玩耍外,家中的其他成員都不敢靠近它。

      楊建松説為了養這條蛇,自己在36歲前都一直找不到對象,交往的女方不是一聽到家中養著蟒蛇望而卻步,就是對他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感到失望。雖然現在38歲的他已經結婚兩年,但自己在7年前就已經下崗,眼看同樣沒有工作的妻子快要生孩子了,他只有將蟒蛇託付給弟弟喂食,自己外出打工養家糊口。

  “想要出手又感覺難以割捨,真希望有旅遊景區或者單位願意接納我們,把這條蟒蛇變成能夠供遊客合影掙錢的項目,以緩解家中的經濟壓力。”楊建松説。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自然資源。保護野生動物,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不僅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的重要標誌。 我國是一個野生動物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但是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人為破壞,致使我國野生動物的數量、分佈範圍正日益縮小,許多種類已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近幾年,濫食野生動物的現象屢禁不止,使得許多已經處於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的處境更加艱難。

  為此,我們倡議: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普法力度,媒體和社會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保護野生動物的普法、宣傳教育工作,使《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宣傳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楊建松與蟒蛇15年的情緣 也在於此,在我們拍攝現場的時候,楊建松甚至連自己養了15年的蟒蛇是公是母都不知道,恰恰是他的這份樸實,體現了他對蟒蛇的愛,對自然的愛,這也是我們報道楊建松的意義!

  《冷血朋友》嘉賓聯絡方式

  嘉賓:楊建松

  手機:13988174465

  地址: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動臘縣動臘農場三分場新四隊

  郵編:666100

責編:鄉約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