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用心把握 真誠表達

————紀念農村改革30年主題晚會《熱土》主持有感

CCTV.com  2009年04月07日 16:1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2008年12月18日,這是一個對於中國改革開放具有特別紀念意義的日子。因為正是30年前的12月18日,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也正是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刻,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推出的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系列宣傳的壓軸之作——大型主題晚會《熱土》播出了。作為這場晚會的主持人之一,即便在節目播出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當時參與其中的那種興奮、激動之情依然久久不能釋懷,或許是節目中那些真實的歷史畫卷和感人的人物故事不由得不讓人受到感動,引發思考。而我覺得更讓自己受益的還是在參與這樣一個重大題材的電視創作活動中,給自己的思想素質、業務水平等各方面又帶來了一次新的檢驗和提升,當時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諸般感受常常最讓我回味體會。

  1、扣準主題緊湊發問。

  《熱土》整場晚會氣勢磅薄、場面宏大、結構精巧、邏輯縝密、內容豐富。我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改革30年當中的一個個精彩瞬間的主人公進行現場訪談,來讓觀眾更多地了解歷史背景、透視事件原委、感受時代脈動。晚會從整體節奏考慮,給這一段落預留的時間並不長,每次只有大約3-5分鐘。很短的時間內要有很大的信息量,這就要求每段訪談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緊緊圍繞主題集中發問,絕不能跑題,也不能有廢話。像晚會上我採訪1981年的全國售糧狀元楊小運的時候,沒有重復短片內容,而是直接拋出能夠將話題引向揭示變革背景的問題:“你種地也不是一年兩年了,為啥一直到1981年才成賣糧狀元呢?”這樣問話的目的是儘量讓嘉賓一開始就圍繞主題提供簡單有效的回答,然後緊緊抓住嘉賓每一次回答中最接近主題的關鍵語句連續發問,層層“封堵”,使得訪談以最快速度逼近主題。例如,嘉賓與我隨後的幾個問答是這樣的——

  嘉賓:因為以前沒黑沒白的幹也完不成。

  主持人:為什麼沒黑沒白地幹完不成?

  嘉賓:以前都是給生産隊幹活,不捨得下力,偷懶。……

  主持人:那為什麼後來大家就都不偷懶了?

  嘉賓:因為包産到戶後,大家是給自己幹了。

  一連串的為什麼像連珠炮似的“發射”出去,從而很快“擊中”目標——“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創造和推動了中國農村改革”。而做到這一點,不僅要熟知整個晚會的創作意圖,更為重要的是要對中國農村改革30年的政策用心學習掌握直至熟悉,所謂厚積才能薄發。

  2、生發細節活躍氣場。

  在有限的時間內要想緊扣主題,還要吸引觀眾。從我平時主持《鄉約》的經驗中可以提取一個訣竅,就是要發現、延展和製造細節。這一是要在現場善於觀察、捕捉;二是要在上節目前做大量功課,最好儘量提前與每一位嘉賓進行深入細緻的溝通,事先“做好細節炸彈”,就會在這方面做到遊刃有餘。比如在訪談“中國第一商販”、傻子瓜子創始人年廣久時,我注意到了年廣久名片上印著的《鄧小平文選》中的語句;在採訪江蘇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包麗君時,我放大了那個給華西帶來“一個億效益”的特殊會議;而我在與1981年全國售糧狀元楊小運訪談的時候,提到的“實行家庭聯産承包後大家幹活拼命,一頭耕牛搶著借,最後牛胯都累掉了”的細節,則是事前從與嘉賓的溝通中得來的;還有在與來自成都邛崍市湯營村村民方曉麗探討城鄉統籌建設以後農民的日子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時,我細心地發現了她身上那件不一般的好衣服等等。正是這一個個珍貴的細節,使一向枯燥乏味的晚會訪談環節生動鮮活起來。有句經常被引用的話叫:細節決定成敗。可如果稍不留神,很多細節也許就會擦肩而過。

  3、心懷尊重平等溝通。

  有記者同行撰文論述新聞採訪,提出這樣一觀點——“新聞採訪有三種風格:質疑、引導和交流。態度則只有,也應該只有一種,那就是平等。”對此我深有同感,要使採訪對象樂於提供信息,自己從而獲取有價值的東西,就必須在採訪當中始終保持一種平等的真誠態度,縮小彼此的心理距離,讓對方把採訪者視為自己人,産生“認同效應”,這樣的交流才能直達對方的心底,産生最佳效果。《熱土》整場晚會中請來的嘉賓眾多,但我訪談的卻絕大多數是農民,而採訪這一群體正是我的拿手活兒——那就是真誠、質樸、語氣平和,不問大和空的問題。這一點在採訪那些生活在怒江邊上曾經“飛索求學”的孩子是感觸最深。首先我在和孩子對話時都是蹲下來以保證他們不用仰面對著我和話筒,其次是我的語氣極力保持柔和,讓孩子們的心情保持平靜以講清楚他們最真實的經歷和感受。在這樣用心營造的氛圍中,孩子們的講述也就會最能打動人:節目中的小男孩説過江時最怕繩子突然斷掉,掉到江裏就永遠見不到爸爸媽媽。小女孩在我的鼓勵下從容地演示綁縛繩索的過程。看到這裡,我相信所有的觀眾都會動容,而打動他們我猜想或許正是這些孩子平靜講述難以置信的經歷所形成的情緒反差。同樣,平等的語態我還用在了跟每一位嘉賓的打招呼上,其間我要麼直呼其名字中的後兩字,要麼依據其年齡稱其為“老某”,讓嘉賓感覺我這個主持人更像他們的一位老朋友,對老朋友還有什麼無話不談的嗎?

  4、特色言語發自內心。

  除了平等的態度能獲取嘉賓更多的認同,我覺得的富有特色的語言風格也會對放鬆嘉賓緊張情緒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我在現場採訪江蘇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包麗君時,以華西村老書記、全國聞名的農村改革典型人物吳仁寶的鼻子來進行調侃——

  主持人:你們老吳書記的鼻子是不是跟一般人不一樣?

  包麗君:一樣呀。

  主持人:是不是他的鼻子的特別大?

  包麗君:和別人的差不多大。

  主持人:那怎麼聽説他的鼻子特別敏感呢?

  包麗君:哦,……。

  話到此處,嘉賓很輕鬆地跟隨我將話題轉向對吳仁寶改革創業的講述。我還在晚會上將別人對江西省上高縣漁業合作社理事長聞德輝稱為“聞理”這樣一個細節信手拈來,調侃為“看著你紋理不錯呀”,從而引來嘉賓會心一笑;在和眾位新農村裏最牛的新農民上場互動時,我則儘量採取幽默輕鬆的語調。所有這些看似輕鬆隨意的舉止,實為長期積澱的結果。

  5、理解三農線引珍珠。

  如前所述,《熱土》晚會因為其立意高、氣勢足、編排精因而獲得了整體上的成功。參與其中,如果不能對通篇主題有所把握,不能對“熱土”含義有所感悟,要使通篇訪談與整場晚會渾然一體、流暢有序實為奢談。必須從宏觀的角度理解每個訪談段落預置的政策意義,必須對每一位嘉賓的背景事跡瞭如指掌才能使得整個節目中的情緒把握精當於分寸之間,也才能讓每一段訪談在細節的堆積中閃出光澤。或許憑藉多年對三農採訪積累起來的紮實經驗,也許是深感主持這樣一台主題晚會的責任重大,從晚會前的備稿到晚會現場的主持,我把對三農的理解和晚會的創意認真梳理,做到了然于胸。正是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晚會中那一段段精彩訪談才把30年改革間的一個個精彩瞬間巧妙串起:全國售糧狀元楊小運勾連著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傻子瓜子創始人年廣久暗合著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包麗君見證了鄉鎮企業的發展、中國第一打工仔劉延林延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大流動、全國種糧大戶侯安傑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補貼、取消了農業稅等一系列惠農政策對接等等!

  當2008年成為歷史的時候,改革30年也已成為一座豐碑矗立在人們的心中,有幸以主持人的角色見證了電視對這座豐碑的一段記錄,誠如《熱土》晚會片頭中表達的:這片熱土展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磅薄畫卷,記錄了農村改革的腳步,蜿蜒著探索前行的道路,傳遞著光榮與夢想!我想只有將胸膛與這片熱土緊緊相貼,你才會感受到它熾熱的溫度,這是我主持這場晚會所帶給自己永久的一份收穫。

責編:鄉約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