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精細採訪是基石

————《車神回家》札記

CCTV.com  2009年03月26日 21:1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第一次出現場,意義自不必説,最實際的還是工作經驗的收穫。

  俗話説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經歷此役發現前期準備還是不夠充分。

  關於策劃。

  關於信息。隨著採訪嘉賓數量的增多,讓我這個不懂新聞的新聞人漸漸進入了記者的套路,雖然只是一些基本技巧的1234,但已經沒了以前的蒙眼瞎問,現在也能根據文稿的內容需要,設置一些比較有目的性的提問綱要,有了一點點目標,有了一點點方向。

  也就是説整理當今世上有關於這個人的信息,由於網絡的發達,我們很多人可以借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來蒐集這個人在網絡上的信息。

  網絡上的信息真真假假充斥氾濫,即使關於我們的採訪嘉賓也一樣。一個人想要出名總有他的理由,整理現有資料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衡量信息的準確性,嚴謹性。我們的稿件中會涉及到很多數字,排名,名號等,可是以什麼為標準呢,以嘉賓的話嗎?比如説嘉賓一年練車跳躍十幾萬次,這數字從何而來,是腦瓜子一拍就脫口而出,還是盯著秒錶一個一個數到十幾萬,還是根據神算子推測得知,總之來源成疑,在堂堂國家級媒體上的每句話,每個字都是影響甚廣,要對信息的來源負責。

  稱號的講究,至今對車王車神等等諸如此類的用詞深存疑慮,是否恰當?一個人能稱王稱神,他的本領已是萬人之上,世上無人能敵了,朋友送個稱號,就能擺到大臺面上來了嗎?

  對於我的理解來説,首先亞洲車神陳雙全是一位車迷!他對於摩托車的理解和我們有著質的差別!他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就貢獻給了摩托車,他在自己成名以後,把自己的幾乎所有的積蓄都用在了摩托車上,買車床,買儀器,買車輛。就是歐洲名廠生産的摩托也要挑三揀四,對摩托車進行改進。他甚至於對名廠生産的摩托車的化油器、消聲器、減震彈簧等等等等都要改造!他對不滿意的地方就要改造,大到一個部件,小到一顆螺絲!他常常自己用鈦合金材料車一顆螺絲。

  關於採訪。説實話,採訪嘉賓不容易,一個身處台灣的藝人,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無條件接受你的採訪,首先是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由於嘉賓很夠意思,也很配合,我們是用網絡電話聊的,基本上能做到約定的時間接受訪問,雖然嘉賓已名聲在外,卻沒有一點架子,這是感到相當意外的。

  所以我也一直很好奇這個亞洲車神的稱號是如何得來?為什麼會有人以亞洲車神來冠之於他。所以我帶著這個好奇開始了我的採訪,我慢慢得知,他會高空無頭機車走鋼索、斜坡獨輪彈跳、空中翻轉、75度大斜坡、飛躍火圈、攀爬90度的陡坡、機車華爾茲、飛躍真人……摩托車上的陳雙全就像常人走路一樣輕鬆自如。柯受良的師弟、任賢齊的師傅,以及最新增加的歌手身份,更讓這個名字充滿傳奇色彩。1996年榮獲巴塞羅那世界技術車賽冠軍、1997年同柯受良並肩飛越黃河、2002年創造無頭機車行駛世界紀錄,這些成績讓陳雙全無愧於“亞洲車神”的封號。

  關於把握嘉賓心理。嘉賓一直談《摩友之歌》這首歌。我會想他為什麼老提這首歌呢?他背後有什麼重要的信息嗎?簡簡單單一首歌會有什麼信息呢?我好奇地問了嘉賓,原來是這樣:這首由台灣知名電視製作人高小敏先生填詞的單曲是專為緬懷陳雙全的師兄柯受良而作。全世界摩托車生産最多的是中國,騎摩托車人口最多的也是中國,為什麼沒有一首歌把這個精神唱出來?當年柯受良、陳雙全和高小敏三個好友對此憤憤不平,決定要做一首摩友自己的歌。但4年前的意外事故,讓柯陳二人合唱的願望徹底破碎了。時光飛逝,作為與二人相交多年的好友,高小敏終於在去年如約完成了這首“英雄戰歌”,並交給陳雙全演唱。

  陳雙全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我和小黑的父輩都是從大陸撤退到台灣的國民黨軍人,我們這些人對祖國的感情都非常強烈。”陳雙全説,柯受良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那股民族精神:“小黑一直從骨子裏認定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小黑做比較大型的活動的時候,他不會用歐洲或者是日本人,團隊成員都是中國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多中國人來完成一件對中國很有意義的事情。”

  由此我也了解到柯受良是陳雙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初在一次表演中相識,到共同飛越黃河、布達拉宮讓事業走上巔峰,陳雙全和柯受良始終並肩而行。雖然並沒有共同的師傅,但他們卻始終以兄弟相稱,那種交情是過命的。

  隨著交談的深入,和嘉賓之間的情誼也越來越深,對小片拍攝的順利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關於現場,是此行最大的收穫。

  沒有去過現場,這使我感到困惑,過程還是按照稿子的過程進行,可是為什麼會屢屢出錯,不知所措呢:缺少細節!缺少每個環節的預案。

  熱場,這應該是編導的責任,而我卻在一旁發呆。

  互動環節,什麼是無縫採訪,到了錄製現場才真正知道什麼是無縫採訪,話筒的及時到位和回收處理。到了後期採訪環節,也沒有及時跟上,造成了現場的脫節。

  表演安排的連貫性,道具不到位,真是無地自容。原先設計的表演由於種種意外不能實施,造成了自己極大的被動,也破壞了主持人嘉賓間的語境氛圍。

  沒有想到自己的“後事”,現場的照片,雖然有大批拍照的人員,可到最後很少有可用的照片。

  現場的秩序和組織安排,第一次有了調動所有的人員的權力,從政府人員到當地管理員,而自己卻開始混亂。這個現象從拍小片開始延續,拿出的方案不夠具體和可具有操作性。

  還是細節,如嘉賓聯絡方式,報銷細則等等,説不完,第一次出來就這麼草草收場了很不甘心。能有這麼一次鍛鍊自己的機會很難得,很寶貝,自己也很珍惜,人還是往前看的,好好學習,天天進步。

  《車神回家》嘉賓聯絡方式:

  嘉賓:陳雙全

  手機:13126606379

  電話:010-58264908轉618

  傳真:(86)010-5826-4761

  郵編:100022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蘋果社區北區1號樓2908室

責編:鄉約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