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cctv調研區頻道 > 會客廳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蔡雯] 從“公共新聞”到“公民新聞”

——試析西方國家新聞傳播正在發生的變化

CCTV.com  2009年06月12日 17:1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公共新聞”運動是20世紀80年代末在美國發軔,到90年代盛極一時的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潮流的新聞改革運動。在這場運動中,一大批新聞傳播研究者、新聞從業者、新聞教育工作者聯合行動,新聞媒體、新聞院校、社會團體和社會公眾等多種力量共同參與,無論是對美國社會還是對當時新聞傳播業的發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紐約大學新聞學系主任傑羅森(JayRosen)教授被認為是“公共新聞”運動的學術領袖,他第一個提出“公共新聞(Public/Civic Journalism)”概念並對這場運動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尤其是自“德拉吉報道”網站對克林頓醜聞案的揭露始,人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開始有了明顯的變化:從公共新聞運動時期因媒介的發動組織而被動參與,到自發地、主動地進行事實傳播和觀點表達。

  “公共新聞”運動的倡導者羅森教授開設了名為“新聞業思考”(Press Think)的個人網站,在美國2004年大選活動中産生了較大影響。2007年,受韓國公民新聞網站Ohmynews的影響,羅森又領銜開設了一個旨在發動普通民眾參與新聞傳播的網站As signmentZero,開始了更新一輪的實驗。這時,他關注的焦點也由“公共新聞”轉移到了“公民新聞(Citizen Journalism)”。

  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反映的卻是近二十年來美國直至全球新聞傳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公共新聞運動:美國新聞業的自我救贖

  美國公共新聞運動的興起,主要是以199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為契機,針對當時民眾對於政治與媒體的失望、報紙發行量長期下滑以及美國公共生活的衰退而在新聞業內部所自發組織的一系列的改革策略。新聞媒體機構在實踐中獲得學界和社會團體的大力支持,這場運動無論是對美國新聞媒體還是對美國社會都産生了重要影響。

  1988年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之間唇槍舌劍,卻缺乏對實質政策的辯論與主張。而當時媒體的報道也讓受眾倒足了胃口:它們不是對候選人之間的惡言惡語進行火上澆油的報道,就是抱著冷眼旁觀的心態進行冷嘲熱諷。媒體的做法招致各方的批評,報紙發行量銳減,人們對於政治和公共事務愈加疏離。在多重壓力下,一場以“重振社區精神”為口號,旨在“提高報紙的閱讀率、增強讀者的社區聯絡感、改善民主運作的品質”的新聞改革拉開了序幕。

1/5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