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cctv調研區頻道 > 會客廳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閔大洪] 中國新聞媒體應充分展現自信

CCTV.com  2009年06月12日 16:5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2009年 1月 20 日,是美國的一個大日子:首位非洲裔總統奧巴馬在華盛頓舉行就職典禮。200 萬名民眾冒著嚴寒聚集在現場,參與並見證這一盛典。至今為止,美國雖然舉行過 55 次美國總統就職儀式,但從未如此盛況空前。用一位在場民眾的話來説:“這不僅是政權的交接,更是歷史的交替”。

  奧巴馬就職也成為中國媒體 2009 年元月最重要的國際報道的主題。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當晚進行了直播,各報第二天上頭版、出專版,不一而足。網絡媒體更是做足了文章,尤其是各大門戶網站和重點新聞網站的專題,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讓人目不暇接。

  重大國際事件報道,不論是突發事件,還是既定事件,均考驗一家媒體編輯團隊的實力與水平。既定事件由於是在時間、地點、人物、主題、程序確定的狀況下,更反映編輯團隊的策劃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相較其他媒體的報道形態而言,網絡媒體的專題被稱為“殺手級應用”,因為它可以將各類信息形態納入其中,對事件進行集中而全面的報道。一家網絡媒體的編輯實力如何,從其專題形成時間的長短、專題數量的多少和專題水平的高低就可以看出來。

  以奧巴馬就職儀式報道為例,網絡媒體的專題內容大體分為三部分:一、背景資料——就既定事件而言,因為事前可以進行充分的準備,編輯的信息收集、整合在這部分最見功力。例如,奧巴馬就職儀式,一般專題包括就職流程(有技術實力的網站用 Flash製作示意流程)、總統檔案、內閣成員、大選回顧等信息,而新浪網的專題還設有美國以往 20 位知名總統宣誓就職情況的版塊,顯示出超群的信息收集能力。二、動態新聞——在事件開始後,儘管按照既定程序進行,但編輯團隊對全過程信息的掌握處理便上升為首位。此時在專題動態內容部分,往往包括最新消息、典禮瞬間、花絮報道、圖文報道、視頻報道、國外報紙版面信息等。在運作中要求編輯充分掌握網上有關新聞和新聞源,如 GeoEye-1 表示將會在就職典禮後三小時提供從衛星上拍攝的高清照片,屆時編輯就應登錄其網站以最快速度獲得照片。

  三、分析評論——通過刊發媒體、媒體人,乃至網友博客的評論文章來分析、解讀事件,並輔以在線調查等手段,反映出中國媒體和民眾對事件的看法。

  應該説,中國媒體對奧巴馬就職一事的報道在總體上是全面、真實、客觀的,但其中的一個操作,反映了媒體的心態還不夠自信:當奧巴馬在演講中進行某些表述時,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立刻切斷了直播信號;隨後,眾多網絡媒體在提供中文譯文時,儘管標明是“全文”,卻將有關字詞和段落刪除,呈現給網友的是 “刪節版”和“潔本”。奧巴馬的就職演説充滿了對美國價值觀的闡述和美國精神的宣揚,其實,受眾只有讀到這些被刪段落,才能夠了解美國政府制定內外政策的基石,而當今後美國與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發生摩擦和衝突時,也才不會感到意外。

  從專業操作的角度看,對於奧巴馬就職演説及其類似的演説或文章,新聞媒體在進行報道時可以用摘要的方式去處理,可以用評論的方式去平衡,然而,只要標明是“全文”刊登,就不應隨意刪節。今天,中國受眾對信息完整性真實性客觀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有自己的判斷力,不希望看到媒體如此處理新聞。更何況,“刪節”這樣的動作在互聯網時代完全不起作用。

  在 30 年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中國媒體的國際報道的內容和形式在不斷進步。作為一個大國的主流新聞媒體,在開放的信息環境中需要有自信的心態,需要有成熟的專業運作,不斷提升在廣大受眾心目中的美譽度,並贏得國際傳媒界的普遍尊敬。

  (作者係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絡與數字傳媒研究室主任)

  來源:南方傳媒研究

  (責任編輯:郭晶)

責編:文靜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