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電視競爭力與全球化時代的傳媒理念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尹鴻教授

CCTV.com  2009年04月21日 12:2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調研中心  

  如果説市場經濟是全球化的驅動力的話,那麼大眾傳媒就是全球化的潤滑劑。在今天,傳媒的意義不僅僅是政治的,也是文化的、經濟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集團的傳媒的地位往往也意味著它在全球社會中的政治/文化/經濟地位。所以,在全球化時代,傳媒必然是開放的、動態的、是在競爭中尋求發展的。

  我們常常説,只有能夠想到的,我們才可能做到。而這些“高層人士”提供給我們的就是,他們曾經或者現在“想到”的是什麼,“做到”的是什麼,他們是如何“想到”和如何把“想到”的東西“做到”的。正是這些“想到”和“做到”構成了世界上各個成功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從“探索發現—體驗世界”的理念中我們看到了探索發現集團的科技教育文化類節目的訴求方式;從對“故事”的熱愛中,我們看到了迪士尼的成長道路;從“你的需要,就是我的出現”中,我們看到了美國汎美衛星公司的經營服務目標;從“將金錢轉化成質量和價值”的承諾中,我們看到了英國廣播公司在公益與産業之間尋求價值平衡的努力;從“日本式的信息傳送”中,我們看到了日本東京廣播公司在本土化方面的文化自覺;從“拉近全球華人的距離”中,我們看到了鳳凰衛視試圖尋找一種全球華人“共同立場”的文化策略……。

  這些世界著名媒體的理念和行為儘管形形色色,這些形形色色的媒體對於中國傳媒業來説,儘管可能有的可學,有的不可學,但無疑都提供了豐富的參照。對於正處在從封閉壟斷向開放競爭、從國族媒體向國際媒體、從單純的政治輿論工具向大眾傳播載體轉型的中國電視來説,這些訪談所具有的啟示和借鑒意義是不言自明的。模倣和引進往往是創新的前提,正如孩子學習總是從模倣開始,所以這裡的許多媒體經驗可能對於我們來説都有不同程度的模倣和引進價值,但是從長遠來説,通過模倣和引進我們必須去研究這些媒體成功的原理和規律,進行元素分析和原創性轉化,借此找到創新的途徑。實際上我們不僅要引進經驗,更重要的是要創新觀念,將這種觀念放到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當中進行檢驗,形成中國電視媒介發展的原創性動力。

  讀了這些訪談,如果説可以總結一些啟示的話,那麼啟示之一就是電視媒體的發展要以創新為力。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媒體,無疑都是因為“創新”而獲得地位的。創新包括媒介理念的創新、體制機制的創新、經營方式的創新、節目觀念和形態的創新等等。與國外這些媒體比較,中國電視的還需要:

  1、在體制上進一步創新。中國電視應該將所擔負的喉舌功能與産業功能進行分類,採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不同模式的優勢,在使喉舌功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同時,也使産業功能能夠大大提高;

  2、健全競爭機制。通過制播分離,通過上崗競爭,通過機構組合,通過資源重新整理,形成不同的競爭主體,讓從業人員和各個機構能夠在競爭中優化自我,發揮更大的作用;

  3、建構合理的激勵機制。通過各種措施來保護、鼓勵、獎勵創新觀念和創新行為,按照貢獻和能力來使用人才和分配資源,通過這種激勵調動人們的積極性;

  4、加快人才的培訓培養,開展創新研究。通過大量現代傳媒人才的培養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使電視媒體能夠保持發展活力;

  5、面向世界,面向社會,大膽開放。從世界各國,從社會各界吸收資源,吸收人才,發展自我。

  媒介創新和改革的核心動力當然是利益,只有利益才能夠創造動力,當然利益是多個層面的,對於西方國家來説,首先是市場利益,市場利益幾乎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創新的主要動力。對中國來説,正在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因此市場利益也將成為中國媒介創新和改革的內在動力之一。這也是中國媒介産業發展的目標,就是要儘量地通過創新或改革擴展媒介産業利益。因此一個良好的利益分配方式對於媒介創新肯定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從每一個媒介從業人員個體到每一個媒體,如果他能夠在一種公平競爭的環境當中,通過自己的創新獲得最大的利益,那麼他就會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相反,如果創新行為得不到利益的合理回饋,那麼創新就將失去動力支撐。當然傳媒作為一種特殊行業,除了市場利益之外,還有對社會利益的追求,社會利益可以是一個媒體,或者媒介從業人員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得到社會尊重,但是如果他的社會責任感不能得到體制的保護,那麼他為社會利益所驅動的創新意識也會減弱。所以保護和尊重媒介從業人員和媒介機構的市場利益和社會利益是創新改革最內在的動力。

  啟示之二,電視媒體的發展要以內容為王。從世界各個主要媒體集團、公司來看,節目或者説內容都是其最重要的競爭資源。所以,中國電視傳媒必須通過有限的開放市場來促進媒介內容産業的發展,傳媒業沒有內容的發展,一切都是空談。我們可以有有線、無線網絡,可以有衛星、寬帶,可以有各種新媒體的傳輸方法,但是如果沒有內容,這一切就失去了價值。因此中國傳媒改革必須要向有利於內容産業發展的方向進行改革,例如要改變目前電視臺對媒介內容提供者的壟斷地位,要改善對媒介內容的審查制度,要改善媒介內容産業投資環境,大力扶持媒介內容産業的發展。只有這樣,中國的電視傳媒業才有發展的基礎。應該説目前中國從管理體制到市場狀況到産業環境,對內容産業的發展都有相當多的限制,或者不利因素。這些問題不解決,中國傳媒業的發展就是空中樓閣,老百姓看不到優質的國産産品,就為境外媒體內容的進入留出了巨大空間。中國傳媒內容將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資源。

  啟示之三,電視媒體的發展要以人才為本。世界各個主要傳媒機構,都將人才的吸收、培養和使用作為自己公司戰略的最重要的內容。如果説人才對於任何行業都重要的話,那麼對於電視傳媒這種技術含量高、創意含量更高的行業來説,就更加生死攸關。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成功傳媒,都是由那些最優秀的管理者、製片人、主持人、編導、明星們支撐起來的。而中國傳媒人與國外媒體人目前存在一些重要差距,這種差距首先是在學校的人才培養方面體現出來的。這種差距特別明顯地體現在:1、自我封閉。對國際環境、國際傳媒了解不夠,因此我們要培養開放型的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學校的新聞傳播學應該強化雙語教材、雙語課堂,邀請境外教師講課,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能力,只有在這樣一個國際背景之下,才能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傳媒發展道路;2、缺乏管理經營人才。中國的傳媒教育應該提倡更多的學科相互交叉,培養複合型的具有經營管理專業能力的人才,改變目前只有政治家和藝術家從事傳媒管理的現狀;3,缺乏跨學科的綜合型人才。傳媒人作為傳播學意義上的看門人,他必須對從門裏進出的各種信息具有判斷能力、分析能力,而這種能力緊緊依靠新聞傳播知識是不夠的,他必須依賴於媒介人員對其他領域和學科的了解和思考。因此應該強調電視人才培養具有多學科的綜合性以適應媒介自身的特點。4,缺乏專業實踐動手能力。過去我們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都是通過到傳媒業的被動實習來完成的。而現在我們應該更強調對培訓項目的主動設計,通過主動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不是單純地跟隨媒體進行被動的訓練。當然,人才問題的最大瓶頸還是缺乏外部的競爭環境和內部的競爭機制,因此優秀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往往都非常困難,現有人才的創新動力也不能充分發揮,所以目前應該説隨著中國傳媒業的發展,各種體制和機制都會對電視臺形成一定的挑戰,電視臺也必然會進行自身的改革,改變人才培養機制,以增加電視臺的發展活力。

  應該説,中國電視傳媒正面臨一個新的發展環境,全球化、産業化、數字化,對中國電視傳媒的現狀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中國傳媒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的模式之下發展,雖然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與目前的市場經濟的現狀、消費社會的發展、全球文化的衝擊,以及民族身份認同的需求相比較,應該説很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媒介産業體制的不適應。中國傳媒業目前主要仍然是計劃經濟下的傳媒業,缺乏應對市場的經驗和機制,也缺乏充分競爭所産生的創新活力。因此在經過前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以後,目前的發展面臨更多的阻力,而西方傳媒業歷史悠久,特別是與市場經濟的結合經驗比較豐富,形成了競爭與發展比較良性的機制,這個差距是最根本的差距。

  第二,傳媒業規模的不適應。西方傳媒業走過了競爭融合的過程,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大傳媒企業為主導,輔之與中小傳媒共同運作的基本格局。這些大傳媒企業大多已經成為跨國界跨行業的國際性企業,其資金規模、市場規模、人才規模、産品資源等規模,都遠遠超過中國傳媒,因此在傳媒業的競爭當中,西方發達國家明顯處於強勢位置。中國傳媒必須要走過一個從做好到做強,再到做大的這麼一種發展過程。單純地做大而沒有做好不一定能夠做強。

  第三,媒介文化的積累的不適應。西方傳媒業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形成了許多比較優秀的傳媒産品,這些産品構成了西方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們作為一種傳統營養的現代傳媒,這種文化的積澱和積累應該説超過了中國的現代傳媒,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但是還沒有轉化為現代傳媒文化的營養。

  第四,人才的不適應。中國傳媒人才相對比較匱乏,不僅傳媒人才的教育和培養與傳媒本身的發展不相適應,而且現有的傳媒人員也缺乏專業學習和知識更新的途徑,特別在人才使用方面我們對傳媒人才的重視和建設也明顯不足。這些都是中國傳媒人才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重要差距,競爭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競爭,因此歸根到底,中國傳媒業的發展必須培養適應傳媒現實的現代媒介人才。

  中國媒介的發展跟國外媒介的發展應該説是處在一個不同的階段,國外已經基本進入多雄並立、全球競爭的穩定發展時期,其規模和影響在相當一段時間還會擴張。而中國傳媒業正處在一個轉型時期,這個轉型將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體制機制轉型。中國電視傳媒要改變現有的體制機制的弊端,形成一個開放競爭整合發展的格局;第二,觀念和法制法規政策轉型。中國電視傳媒將走向法制化的管理,目前中國還沒有電視法或者電影法,各種法規也非常不健全,這對於傳媒業的發展和創新保護都非常不利,因此未來傳媒法規建設將成為中國傳媒發展的重點之一;第三,産業轉型。中國電視傳媒在適度開放和充分競爭的前提之下,要形成更加多元的投資、製作、交換、播出和副産品開發的産業鏈條;第四,核心競爭力轉型。在傳媒競爭的過程當中,中國會逐步形成一些跨區域跨行業跨媒體的真正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大型媒介企業,以及一些具有競爭靈活性的中小型媒介企業,這些企業將以內容生産和製造為核心,相互補充,相互支撐,推動中國傳媒業進入新的階段。就目前而言,由於付費頻道的出現,由於其他傳播載體的發展,可以逐步打破目前媒介壟斷的地位,加快制播分離的步伐,對促進傳媒內容産業的發展會起到重要作用。媒體的核心地位將向內容的核心地位轉型。

  儘管與世界各國那些優秀媒體相比,中國電視還有種種的差距,但是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視大國(收視人口與電視機數量),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具有連續性的文化大國,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具有經濟活力的發展大國,中國電視仍然具備一種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些優勢,我們需要借助於世界各國的經驗來開掘和利用,中國電視傳媒在未來的發展當中也將經歷開放-競爭-整合-多元發展的過程,在競爭當中提高電視産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只有市場競爭力提高了,中國電視傳媒才能夠面對國際挑戰。從這個意義上説,本書提供給我們的就是一些電視媒體的經典個案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提高電視競爭力的不同的創新理念。

責編:文靜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