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2 經濟半小時

《經濟半小時》 20140722 中國盾構機:從學徒到教練的逆襲

來源:央視網2014年07月22日 22:36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從受制於人到成為巨人,17年臥薪嘗膽成就自主品牌;從一無所知到世界三大巨頭,中國掘進機挑戰世界領先科技。】曾經“中國製造”是數億國人心中的財富夢想,它所代表的是30年改革開放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和繁盛。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形勢的衍化,讓昔日的製造神話也面臨褪色的命運。單純的“中國製造”已經不能滿足中國飛速發展的腳步。中國製造業如何實現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戰略轉型?

  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生産技術裝備的製造業,也是製造業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中大量涉及尖端、精密和複雜的技術。長期以來,中國在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方面一直被外資品牌“卡著脖子”。然而,這種情況正在改變。我們今天就先來看看掘進機行業。掘進機是用於開鑿平直地下巷道的機器。它用處很大,但技術複雜,造價非常高,一般在四五千萬到上億元人民幣。如今,經過17年的努力,中國正在成為這一領域的世界巨頭。

國産掘進機大規模應用

國産掘進機大規模應用

  臥薪嘗膽,研發之路阻礙重重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建斌:這一共分13個系統,有直立系統,有保壓系統,有附加系統,有高強系統,有液壓系統、有電器系統這樣的。

  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公司的生産車間,又一台盾構隧道掘進機裝備完畢,即將被運往遠在廣州的隧道施工現場。自2008年成功製造出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國內首臺複合式盾構機以來,中鐵裝備集團已經銷售了202台這樣的設備。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建斌:去年賣了47台,(今年)現在的訂單已經有60多臺。

國産掘進機大規模生産出售

國産掘進機大規模生産出售

  説起自己企業生産的盾構機,中鐵裝備集團董事長李建斌就掩不住的自豪。這位跟隧道施工打了半輩子交道的掌門人告訴記者,盾構隧道掘進機作為隧道專用工程機械,承載了世界上最前沿的技術,可以實現掘進、岩渣裝運、洞壁支護、一次開挖成洞。而李建斌初次見識這種機械的強大功能,還是在1997年。

  我們國家修建西康鐵路秦嶺隧道的時候,這個隧道比較長,18公里多,所以就想採用硬岩掘進機,這樣節省時間,這是我國第一次在隧道施工中使用大型盾構隧道掘進機,當時的設備是德國維而特公司的,它是世界上掌握硬岩隧洞掘進機技術的三家企業之一,而當時的施工方正是李建斌所在的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進場施工後,兩台硬岩隧洞掘進機創造了全國鐵路隧道施工速度的最高記錄,它的高效率讓在另外一條線上使用傳統人工方法施工的李建斌大吃一驚。

  很多工人拿著風鑽打,或者條件好用的是設備打,基本這種方式,就是要非常多的人工。

  記者:主要是人工比較多,耗時長。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建斌:效率低,人工打就是100多米,機器打平均300米,甚至到500米了,效率高好幾倍。

  而當時大學剛剛畢業一年的王鎮春被選中成為其中一台硬岩掘進機的主司機。

  中鐵裝備技術服務公司負責人王鎮春:價值1億多塊錢的設備,在我手中操控,我覺得很自豪。

  除了自豪之外,這兩台硬岩掘進機,從設備到服務,給王鎮春的印象,還有一個字,那就是:貴。

  在一個工地上,還要建游泳池這樣的專家樓,在工地上也是非常奢華的,同時我們提供的任何的項目,都不需要,如果不是我們。

  從1952年美國羅賓斯公司開發出第一台實用性的開掘岩隧道的掘進機開始,國外的盾構隧道掘進機技術突飛猛進,主要製造廠家集中在日本美國和歐洲國家。1996年以後,我國陸續引進了更多的盾構隧道掘進機,但由於國外公司控制著核心技術和集成技術,國內的施工方只能高價買單。在施工現場作技術人員多年的蒲曉波對此也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蒲曉波:當時我們在廣州的一台設備,當時電子系統出了問題,花了半個月,沒有任何頭緒,然後當時也找了老外,他們只工作8小時,這點是肯定的,第二個我們在現場他並且中間的時候還要出來有一個叫休息的時間休息時間就是説要計到8個小時,按照他們國外的習慣,點心,然後到了8個小時問題沒有解決,我們也跟他誠懇請求他,我們給你算加班費用,加倍給你算來幫我處理,他説不行。

  就這樣拖了半個月,電子系統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而在工地上停工一天,不但意味著幾十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還潛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當時為了這個項目,我們很折騰,我們幾個全集團的電氣工程師,都在那兒很抓狂,無從下手,我們只能依靠他來做這個事情。

  最終,德國總部直接派出一名專家,帶著電腦來到現場,花了15分鐘,就輕鬆解決了困擾半個多月的問題。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蒲曉波:就是一台電腦連到我的硬體上面,把程序軟體一打開,修改了幾個副值,但是因為當時是保密的,沒讓我們看,就修改了幾個副值,這臺設備就好了。

  這短短15分鐘,花了中鐵裝備20多萬元。

  蒲曉波:老外給我們提供服務,按小時計費,並且是從出門就開始給你算的,一小時600到800歐元,從那兒之後我覺得要搞這個東西。

  下定決心要生産出中國自己的盾構隧道掘進機的不止是蒲曉波。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建斌:幾乎都是洋品牌,比如德國的,美國的,日本的,那是它們旗下的,每一年國內採購都是一兩百台都是他們旗下的。

  記者:每一年都是這個增長速度。

  李建斌:都是這個增長速度。

  記者:那當時著急嗎?

  李建斌:著急,但是我們手中沒有這樣的武器沒有自己研發的成果。

  為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局面,提升我國裝備製造業的水平,盾構關鍵技術在2001年被研列入“863”計劃,決定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盾構國産化。當時中鐵隧道集團組建了盾構研發項目部,&&人正是李建斌。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建斌:我們組建了18個人的研發團隊,在河南新鄉大家開始這方面的攻關,當時到2002年,國家863就資助我們進行這種關鍵技術的研究。

  雖然在多年的實踐中已經和洋品牌打過無數次交道,李建斌覺得自己對盾構隧道掘進機的外形已經爛熟於心,但是他很快發現,比模倣外型更難的是要搞清楚關鍵部件的設計理念。

  李建斌:比如説我們的刀具佈置是多少比較合理?佈置的高度、數量、刀間距都非常有講究,包括我們剛才的開口率,開口開到哪個位置上都非常非常的講究,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這個理念上的研究。

  切削刀具是盾構機的關鍵部件,直接影響盾構機使用的效率和壽命。而且地質不同對刀具佈置的要求都有所不同,研發難度可想而知。研發團隊針對不同地質,進行的實驗不計其數。

掘進機開發需要不斷鑽研

掘進機開發需要不斷鑽研

  李建斌:我們有可能碰上花崗岩,也可能碰上石灰岩,也可能碰上硬骨,或者軟骨,瘀泥,什麼地質都可能碰到,我們根據不同的地質我會配不同的刀具,這樣使效率最高,節省能源最省了這是。

  記者:咱們研究透了用了多久?

  李建斌:用了將近五年的時間。

  而如果把刀具比做盾構機的利齒,那麼主控系統就是盾構機的大腦。團隊中負責主控系統開發的,正是蒲曉波,那價值20萬的15分鐘,讓年輕氣盛的他在心裏憋足了氣。研發過程中,為了把進口盾構機的主控系統吃透,他愣是在隧道裏面的主控室裏呆了三天兩夜。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蒲曉波:因為那個項目太快,15分鐘就完成了一環的拼裝,30分鐘就完成了一環的掘進,15分鐘我還沒看清楚的時候,就已經拼完了,我們必須再等半個小時,然後又拼我又看哪個角度,可能還沒看明白人家又拼完了,又往前掘進,沒有搞清楚我們就一直在下面蹲著。

  就在李建斌、蒲曉波和研發團隊的同事們夜以繼日進行關鍵技術攻關的時候,國家也加大了對裝備製造業的政策支持力度。2006年6月,國務院正式發佈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將盾構研製列入16項重大技術裝備之一。這一年,中鐵裝備研發人員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在盾構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盾構控制系統模擬檢測試驗平臺並投入使用。2008年4月,我國自主研發、自主設計的“中國中鐵1號”盾構,在河南新鄉下線。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建斌:從2002年到2008年,這6年的時間,我們完成了五項的國家863計劃,這個計劃是一個關鍵技術,一個關鍵技術的在突破在整體的性能指標,掘進控制上面,我們都不比國外的差,所以增加了我們國産化的信心。

  經過不懈的努力,中鐵集團的掘進機在技術上已經成熟,然而更艱難的事情才剛剛開始。技術過關了,如何讓市場信任?面對如此昂貴的機器,大多數企業都不願意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負責掘進機市場推廣的李建斌也陷入了新的困境。他該如何迎接來自市場的巨大挑戰呢?

  揚帆破浪,國産設備走向國際市場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建斌:最難熬的是市場認可。因為你自己覺得沒有問題,可是客戶不認可,所以你承銷起來就非常難。

  李建斌沒有想到,研發團隊在實驗室裏苦熬六年,辛辛苦苦生産出來的盾構隧道掘進機,在投入市場之初,卻處處遭遇閉門羹。

  記者:別人怎麼説呢?

  李建斌:説你讓我對你工程當你的實驗臺,這話説的你就非常難受了。

  雖然難受,但李建斌也理解客戶的顧慮,畢竟一台盾構機動輒四五千萬,在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生故障,就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安全隱患,連洋品牌都無法避免這樣的問題,更不會有人願意使用國産新品牌冒險。萬般無奈之下,李建斌硬著頭皮使用了一招瞞天過海。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建斌:第一台我們做出來以後,正好天津要用盾構機,我們就把他告訴業主,這是進口的,因為他也分辨不出來這個進口和國産有什麼區別。

  這臺盾構機同時進場的,還有好幾臺國外品牌的盾構機。雖然李建斌和團隊對自己研發的機器有信心,但每個人都捏了一把汗。因為這臺盾構機要挖掘的地段,正好要經過赤峰道上的瓷房子,這是一座由多件古董裝修而成的法式洋樓,價值連城,如果掘進過程中稍有不慎,出現地陷,後果不堪設想。

瓷房子下面開掘隧道,國産盾構機無任何沉降

瓷房子下面開掘隧道,國産盾構機無任何沉降

  李建斌;因為沉降大了,如果超過30毫米。有可能要開裂,地面開裂也可能導致建築物開裂。

  蒲曉波:最容易出問題的是電氣系統,因為電氣系統是屬於一個稍微一個參數不對,可能某一個開關跳了,或者説某一個電氣出故障了,在工廠沒遇到的都會發生,我們戴著安全帽,一會兒去調整這個開關的參數,一會兒調整那個電腦參數,或者電腦連在主控室裏面的就這樣幹。

  記者:一點都沒休息嗎?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蒲曉波:也算休息,就拿帽子靠在角落裏面,在那兒休息。

  反正一有問題拍我,我就起來,就這樣幹。

  蒲曉波這一熬又是三天四夜,在盾構機實現正常掘進後他才離開主控室,見到四天以來的第一縷陽光。在他眼裏,那無疑是勝利之光。

  那是我們真真正正的成功。

  記者:當時什麼感覺?

  蒲曉波:不堪回首,現在我覺得那時候不敢想象那時候能幹出那樣的事情。

  最後隧道順利貫通,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內,業主對這臺國産盾構機讚不絕口。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朱有偉:業主還以為是國外的東西好,表現又快,沉降控制又好,效果超過想象的,當他們認為這個品牌確實好的時候,才告訴他們是國內的産品,他們非常欣慰,而且最後專家驗收之後全部順利通過。

  天津首戰告捷,以此為起點,中鐵裝備集團自主研發的盾構機以過硬的質量開始向其它城市進軍,從國際品牌手中一點一點地奪取市場。

  李建斌:我們去成都都是清一色外國的産品,當時的招標文件上都進行叫一個強制要求,就是説必須買國外哪一個品牌的,你才能有資格來投標,或者説你買哪家的,我負責給你加分,這樣加分就意味著你能中標。

  成都位於沖積平原,肥沃的土地下面是砂卵石層,是地下隧道施工中難度最大的地質之一。這樣的施工條件,連許多國際知名品牌都敗下陣來。

  成都地鐵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分公司總經理張智:像洛佩斯,洛瓦特但是表現的都不太好,都不太好,所以的話基本上在成都的市場化,相當於建立了海瑞克的地位。

  朱有偉:我們一次一次跟別人交流,拿出我們的方案,一次不行兩次,前後加起來13次,中間特別艱難,都感覺到快堅持不住的時候,我們感覺還不能放棄。

  經過一次次努力,當朱有偉第13次帶著營銷團隊到成都的時候,終於爭取到了4台盾構機的入場資格。同時入場的還有另一個國外知名品牌的三台盾構機,兩大品牌同場競技。相比于有著40多年曆史的國外大牌,初出茅廬的國産盾構機表現毫不遜色。

  記者:咱們給對方提前幾天完成?

  朱有偉:提前至少得一個月。我們的掘進速度,穩定性、實用性,還有材料的消耗好,故障率,客戶最在意故障率和材料消耗,無論是油脂還是泡沫之間,在使用上指標非常好。

  張智:應該是從地層的適用性,産品穩定性,包括這個是現場售後服務,各方面應該都還可以基本上就是可以和海瑞克分庭抗禮。

使用國産掘進機順利完成工程任務

使用國産掘進機順利完成工程任務

  自此,曾經拒國産盾構隧道掘進機于門外的成都開始向中鐵裝備的産品敞開了大門。現在,中鐵裝備有24台盾構機在成都的工地上開工;此外,在北京、天津、深圳、鄭州、蘇州等20多個城市都出現了中鐵裝備生産的盾構機的身影,曾經被國外品牌一統天下的盾構機市場正在被國産品牌替代。短短六年,中鐵裝備生産的盾構機市場佔有率達50%以上。而繼中鐵裝備之後,其他一些中國企業也紛紛生産出了自己的盾構産品。中國盾構産業的迅速崛起,讓“洋盾構”感受到了強大壓力,紛紛下調價格向中國促銷,降價高達一兩千萬元人民幣。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中鐵裝備現在的盾構的産品它的技術水平 整體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個別技術指標達到了技術領先,所以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市場上佔有率最高,在全球市場上也達到了第二。

 國産掘進機銷量佔中國市場量達百分之五十

 國産掘進機銷量佔中國市場量達百分之五十

  守業艱難,國産設備如何實現中國創造?

  從零開始的中鐵盾構機,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揚眉吐氣。不過,別忘了那句人們説了千百遍的話:創業難,守業更難!中鐵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領先地位呢?

  在國産掘進機十幾年的研發過程中,幾乎每個參與集中的人都感受到受制於人的尷尬。跨國企業憑著技術老大,在售後服務效率上也讓國人吃盡苦頭。如今中鐵的掘進機已經賣到了全國甚至全世界各地,中鐵集團決定,通過全面提升售後服務,讓活躍在各地的技術服務隊,隨時為客戶解決難題,擴大産品競爭實力。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蒲曉波:像左下角這臺就是南寧的時實數據,包括在裏面的所有參數,都跟現場數據實施同步。

  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公司總部,這套遠程監控系統今年3月份剛剛投入使用,負責這套設備研發的正是當年研發盾構機主控系統的蒲曉波。

  蒲曉波:通過這個系統我就可以一兩個技術人員坐在這裡,把所有在線的電腦,都可以時實每30分鐘巡一千米,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我的目的就是要減少技術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也節省了成本。

  如果系統在巡檢過程中發現任何數據異常,工作人員將在第一時間通知工地現場,並指導對方對相關參數進行調整。

  李建斌:客戶反映很好,因為就像上次我們有一台設備掘進數據出現了問題,我們在這個地方看到它的掘進數據,就告訴他,對著我的圖紙説你可能在圖紙的第多少頁某一個接線或者某一個元件有了問題,他就對著圖紙去15分鐘就解決了,我們目的就是達到快速響應,獲得解決。

  除了後臺檢測遠程診斷,中鐵還在很多城市專門建立了項目部,為盾構機提供現場服務。曹明飛就是中鐵裝備成都地鐵盾構技術服務負責人,成都現在已經有24台中鐵裝備生産的盾構機,每天他都奔波在不同的工地之間。

  記者:是他們找你,還是你們主動找他們?

  中鐵裝備成都地鐵盾構技術服務負責人曹明飛:我們主動找的佔60%,沒問題,沒事主動找一下,了解一下設備情況,運轉有些方面就是説,有些雖然不是,用的不太好,我們就多動一下,看能不能優化。

  一方面天天跑工地,一方面還有24小時不關機的工作熱線。我們注意到,曹明飛隨身攜帶的手機就有三部。

  中鐵裝備成都地鐵盾構技術服務負責人曹明飛:就是説,基本上有兩個是,就是有時候客戶,有時候領導打電話,有時候家裏打電話,電話哪打,老是通話。

  我就設置了,設置了一個呼叫轉移,我接了一個電話的時候,有人打進來了,我就轉移這個手機上,然後我回頭給他回,怕漏接電話。

  記者:還有什麼?

  李建斌:還有一個就是,這個號碼是沒人知道,就我跟我媳婦打,這兩個都佔線的時候,我媳婦找不到我了,有時候一上午都打不通我電話。因為這事兒生我氣。

  除了通話之外,公司給每個人的手機都裝上了專門的系統,方便像他這樣在工地上奔波的人可以隨時無線辦公。

  曹明飛:主要我們靠的話,最常用的工作這方面是生産部流程,跟這部分,生産部的話是每天有好多報表,下邊的每天報表,然後是決定參數表,時間表,匯總。然後是也是每天更新上邊,還有就是每月匯總都會呈現在上面。

  小手機,大用場。除了在手機上辦工,為了提高服務團隊的專業技能,中鐵裝備技術服務公司還通過社交媒體提供專業知識的學習機會。

  

掘進機售後進行科技化管理

掘進機售後進行科技化管理

  中鐵裝備成都地鐵盾構技術服務負責人曹明飛:QQ群的話是我們有個每日一題,技術人員給我們發每日一題來進行搶答。

  記者:大家積極性高嗎?

  曹明飛:積極性很高,也是就是説,忙完工作了,處理完一個故障了,上來喝口水,休息一看,是個題,大家搶答一下,挺有意思。

  在成都地鐵的另外一個施工現場,我們見到了郭家慶,他是負責西南片區售後服務的資深技術專家,在公司的遠程監控系統發現現場參數的問題後,他當天就從南寧趕到了成都。

  西南片區售後服務的資深技術專家郭家慶:到了之後,下飛機之後,花了2個小時左右對現場進行了解,當時主要發現參數不是很正常,主要表現為推力比較大,扭矩比較大,推進比較慢。

  不適當的參數設置直接影響施工質量和效率,郭家慶連夜和施工方討論方案,第二天就修訂了參數,盾構機的表現趨於穩定,但郭家慶説自己還不放心,還要繼續觀測幾天盾構機的施工表現。

  郭家慶:我們能夠就是應該在國際的品牌很強的情況下,創立的一個新的國産品牌,而我們這種盾構本身又與地質有關係,在這種難度又很高,與風險息息相關的設,我們國家,特別是我們的客戶能夠用我們的設備,用我們的設備,給我們這個舞臺,我個人覺得這是我們應該給他們的。

  擁有著豐富現場施工經驗的中鐵裝備集團深知盾構機一旦停擺,對施工方就意味著鉅額經濟損失和巨大的安全隱患,基於這種認識,他們所提供的服務已經超越了設備本身。王鎮春自已就是中國第一位盾構隧道掘進機的主司機,現在他已經是中鐵裝備技術服務公司的負責人。他的團隊的任務就是為每台盾構機提供管家式的貼身服務。

  王鎮春:管家式的服務,5S的服務,這樣一種專業服務,專業服務是我們其中一個,第三我們是狀態監測,第四個是實時監控快速響應,,第五點,我們是,還可以進行一個技術培訓。

  正是這一系列高效優質的服務體驗,吸引了越來越多吃了不少洋服務苦頭的客戶。就在不久前,成都一家專門從事機械租賃的民營企業在對中鐵裝備盾構機的施工現場和生産車間反復考察之後,斥鉅資訂購了兩台中鐵裝備集團製造的盾構機。

  陳揚:説我們後期在技術需要,技術支持的話,這樣的話可以形成很快速一種反映。

  比如説海外的品牌,那麼他們在設計上,還有我們的就是適應性,他肯定是達不到咱們中鐵項目的使用我們中鐵國情。

  現在,中鐵裝備在全國成立了7個服務中心,組建了6個區域合作聯盟,除提供隧道裝備産品外,中國中鐵裝備集團圍繞産品上中下游價值鏈,為客戶提供包括設計諮詢、設計聯絡、掘進分包、設備租賃、再製造、技術培訓、技術服務、配件供應、數字監測在內的全面解決方案。

  李建斌:從單純的製造業,轉向了製造服務業,變成我們雙贏驅動了,或者我們就是第一個單缸的發動機,現在成了兩個發動機來驅動,我會更快,我們現在技術服務上的收益現在能佔到我們的利潤30%,其實是很大一塊的。

  在國內攻城拔寨的同時,中鐵又將目光轉向了海外市場。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志國:你在中國做得已經那麼好,但是你在中國,是中國的規則,而且中國的規則情況下你可能很多時候有政府的支持,有企業的支持,但是走到海外市場上去,你的表現是什麼樣的,你沒有經驗,我對你非常擔心。

  張志國聽到的這些質疑來自於馬來西亞地鐵的業主方。然而,經過十多次的見面溝通,對方終於簽下了兩台盾構機。在入場施工後,它們以最高日掘進21米,提前計劃工期43天貫通的成績,創造了馬來西亞盾構施工新紀錄。

  張志國:主要是我們的設備和德國的設備,最後選擇了兩家,然後我們設備在掘進的過程當中,還是表現要更好一些,因為整個貫通的時間,它晚始發,還提前貫通。

  這條線下來以後,下一條線,他們也表達了合作的願望。

  現在,中鐵裝備在香港、德國、巴西、澳大利亞建立起四大國際營銷中心,同時正在積極開拓伊朗、阿塞拜疆、印度、俄羅斯等市場,並與其他企業一起努力讓中國盾構走向世界。

  這一收購讓李建斌感慨不已,17年前,秦嶺隧道引進的敞開式硬岩掘進機讓他見識了大型成套設備機械化隧道施工,而當時所使用的正是維爾特公司所製造的硬岩掘進機,17年後,他所代表的中國裝備人卻以實力和雄心收購了這家企業依然領先的核心技術。

  李建斌:太驕傲了。把它分佈了説明咱們國家競爭力的發展,國家實力的增強,如果不是我們的,他不會瞧得起我們,也不會説願意我們,能夠説你説的,把我們的産品能夠繼承下去,還有現在我們的實力很強的,在這一方面,我們能夠説我有信心,他也會相信。

  【半小時觀察】:技術決定話語權

  裝備製造業是科學技術和知識 轉化為生産力最有深度、最具影響的産業,也是國家工業實力的綜合體現。而今,世界工業大國在裝備製造市場上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製造,開始向服務的縱深轉型。這意味著,要想在市場上獨具優勢,不僅要有尖端的産品,還要具備優秀的服務。這既是對裝備製造的新挑戰,也是對系統化服務的新要求。目前我國裝備製造業水平大幅提升,我們的産品正在縮短與發達工業國家的距離。但是我們還要意識到,在産品研發、系統性維護、運營服務等方面,我們還有差距。只有正視這種差距,持續發力補短板,才能在科技創新、産品創新、服務創新上實現新的突破,才能真正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22日 22:36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17年前,在中國挖掘隧道還要靠人工,當拿著風鑽的李建斌看到國外掘進機的挖掘速度時,簡直大吃一驚。此後,中國開始大規模引進掘進機,但動輒上億的價格和遲緩的售後服務讓中國施工隊吃盡苦頭。經過17年的臥薪嘗膽,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成功研發出自主品牌掘進機,並最終成功收購德國品牌,成為世界裝備製造業巨頭。 (《經濟半小時》 20140722 中國盾構機:從學徒到教練的逆襲)

收視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