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2 經濟半小時

[經濟半小時]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十二):社區養老可行嗎?(20120831)

來源:央視網2012年08月31日 22:25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晚上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繼續我們的話題,“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前幾天我們報道了北京石景山區92歲的王成珍老人,一個人獨自照顧80多歲的患病妻子和50多歲的殘疾兒子,令人感動,又讓人辛酸。但是呢,曾經對王成珍老人提供過幫助的社區養老機構一直在虧損,僅2011年就虧損18萬元,沒有能力提供老人急需要的上門服務,那麼社區養老到底是否可行,難題如何解決,今天我們就到北京西城區什剎海社區去看一看,在這個社區,所有的殘疾老人、空巢老人足不出戶,就能夠實現醫療、家政、緊急呼救等種種需求,這樣的社區服務是怎樣開展起來的呢?

  魏華是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養老助殘員,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行程10多公里,對30多名老人進行入戶巡視和探訪。 

  魏華手裏拿著一個類似銀行刷卡機的設備,這個設備叫無線巡視機,每個養老助殘員人手一台,每次探訪,可以把老人的身體狀況、家中情況以及和老人需要的服務發送給社區中心和為老人服務的機構。這次老人需要一個家政服務員,在魏華向服務中心發出需求家政服務員的信息。 

  李寧:是保潔公司嗎,需要保潔服務你看到了吧,請儘快過去,服務後跟我們確認。 

  20多分鐘後,家政服務員就來了。 

  小時工: 大媽,您好,我是給您做小時工的,您看哪兒需要搞一下。 

  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街道社區服務中心養老助殘員 魏華:您給她説一下。 

  魏華告訴我們,什剎海社區的助殘服務是由北京市政府出資購買的,專門給高齡空巢老人、殘疾老人、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務。2006年,北京市陸續實施政府出資購買養老服務的政策,四種類型的老人可以享受政府購買的養老服務,第一類是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城鄉低保老人;第二類是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城鄉低 保標準,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第三類是 60周歲以上市級以上勞模和歸國華僑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第四類是80至89周歲生活不能自理或者部分不能自理的獨居老人,以及90至 99周歲的獨居老人,100周歲以上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高齡老人,各有各的需求,怎麼能及時了解老人的 需求,為老人提供服務呢?為了及時了解老人的信息,北京市民政局在全市、包括什剎海社區為這些老人配備了一種叫“小幫手”的電子服務器。 

  魏華 :大媽,這個小幫手,好使不好使。 

  大媽:好使。 

  魏華 :會用了嗎 您用用我看看 

  除了普通的手機功能外,“小幫手”電子服務器專設了親情鍵、短信鍵、朗讀鍵、急救鍵、報警鍵和收音機、手電筒等功能的,按鍵的數字很大,方便老人在出現緊急情況下使用。 

  魏華:這個3呢是衛生站的電話,假如説你身體不舒服了,頭暈了什麼的,你就長按一下3,3是衛生站的電話,就撥出去了。 

  “小幫手”電子服務器的短信鍵可以一鍵聯通到北京市96156社區服務平臺,由平臺的服務員把老人的口語變為短信轉發到子女的手機上。其中小幫手的親情鍵尤其讓老人喜愛。 

  魏華: 一摁這個2是您兒子的電話,這個用起來比較方便,比電話方便,一長摁就連接到您兒子的電話了。看您兒子給您説話呢。問您什麼怎麼樣,大媽身體挺好的。 
  魏華:有什麼需要就給我們打電話,不管什麼時候,我不是給您留的電話嗎,您就打我這個電話。咱們服務中心給您的卡?您一般都幹什麼用? 

  大媽: 就買點吃的。 

  魏華: 還可以理髮。 

  快速反應系統和小幫手專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服務、緊急救助、信息諮詢等電子信息服務平臺,也開闢了信息化、高科技産品為老服務的途徑。通過一鍵式聯通,北京市已有450多人次通過999緊急救援中心得到了緊急救助服務,有許多老人由一鍵通挽救了生命。 

  北京市西城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主任 毛宗勝:我們養老助殘員主要職責,我們覺得有這麼幾項,一個是進行對老年人的一個定期的一個入戶的形式探訪和精神慰籍,安檢提示和信息需求的反饋,這是一個主要的職責。

  無論是無線巡視機還是小幫手,它們的信息都要匯總到社區服務中心,這些信息經過長期積累和分析,可以讓社區今後的服務做到更加有的放矢。 

  什剎海社區老人們得到的服務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根據我國發佈的2011-2015年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主要由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等三個有機部分組成。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將成為絕大多數老人願意選擇的養老方式,為了滿足居家老人的就餐需要,北京市的鼎力社區專門設立了老年餐桌,一份午餐8塊錢,這樣的老年餐桌能給老人的晚年生活帶來什麼幫助呢?

  家住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鼎力社區的王嘉向和張玉貞夫婦都已經年過八旬,兩位老人身體沒有大的毛病,但是自己親手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卻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負擔。
  
    張玉貞:人老了,也做不動了就是説,在家裏去買菜,回來打算怎麼做,怎麼弄的,有時候心裏想作沒有力量去做。另外一個腿不好了,我這個腿在家裏坐輪椅,一個腿去廚房去弄,兩個人都這麼大歲數了,都不方便。

  兩位老人偶爾也會打起精神做飯,通常是請小時工代勞。不過現在,眼看就到了飯點了,家中沒人做飯,兩位老人卻不慌不忙。

  張玉貞:我們(居委會)書記告訴我,現在請個比較就是好一點的廚師在那兒做各種各樣的菜,我們去了真是不錯,吃的挺可口的,價錢還便宜。

  原來,在他們居住的小區內就有一處食堂,是八里莊街道辦事處為社區的老年人設立的老年餐桌,每天在吃飯的時間都有大量居住在周圍的老年人前來就餐或者打包食物,這裡菜品的種類比較豐富,而且對於老年人來説,有一個比較實惠的價格。

  社區居民 趙長禮:我們一般經常在這兒吃飯的給我們辦了一個卡,這個卡8塊錢一份,就是兩個菜,一個湯,主食就隨便,這樣花錢也不多,也比較方便,也省了我們做飯

  在這個食堂,6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以8元錢的價格就餐,比普通價格低2元錢,這讓周邊的老人感到了便利和實惠。

  那麼餐廳對老人以這樣低廉的價格能否維持經營呢?餐廳的經理告訴記者,對於老年人來説,他們幾乎沒有利潤,不過北京市政府每年會給他們提供2萬元左右的補貼。

  海淀區鼎力社區建工雙興食堂經理 徐大成:現在經營狀況對老年人不賺不賠,從政府給了這塊補助以後,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積極性,讓我們以後把這個食堂,把老年小飯桌做得更好。

  海淀區八里莊街道鼎力社區主任馬小雲告訴記者,設立老年餐桌雖然不賺錢,但參觀的參與度非常高,現在他們社區已經有 家餐廳開設了老人餐桌的服務。

  海淀區八里莊街道鼎力社區主任 馬小雲:通過這一年多時間開辦,社區老人對咱們飯菜的質量上,價格上,其實關鍵他們實際的困難,讓孩子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通過我們社區居委會探索出了一條,如何在老舊小區,整合本地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舉家養老新的生活方式。

  海淀區鼎力社區建工雙興食堂經理 徐大成:當時居委會找到,北京市政府號召老年小餐桌這一塊,包括空巢老人,後來就找到我了,找到我了這是一條公益事業,我想這個公益事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參與。

  在北京市民政局,我們了解到, 2007北京市政府首次出資1億元為20萬老人購買養老服務,從2008年開始,本年滿60周歲以上的無社會保障老年人每月可獲得200元福利養老金, 惠及70萬無社會保障的老年人,設立老年餐桌只是政府購買的眾多養老服務當中的一種,目前政府購買服務主要包括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全額購買,如購買民辦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免費向青少年和老年人開放的項目;第二種是購買服務成本,社區養老院、日托所等社會組織在運作項目時,已從社會上籌集到部分資金,同時項目又是非營利的,對於這樣的服務機構,政府經核定後,按活動成本價格購買其服務,再提供給老人;第三種是資助補貼,政府對社會組織實施的項目提供支持和幫助,比如購買餐館服務,設立老人餐桌,專為老人提供配餐,而政府財政則按照成本價格6%的比例補貼給餐館。 

  在提供服務的餐館,像王嘉向和張玉貞這樣的80歲以上的老人還可以使用政府發放的老年券,他們每人每季度可以領取300元的老年券。

  張玉貞:國家給我們80歲以上的老人都發那個券,我們那個券就到那兒吃了,很省事。

  老人告訴記者,這些老年券不但可以在餐飲服務時使用,還可以用於家電維修、家政服務、管道疏通、洗衣、理髮、照相、醫療等多種服務,在這份八里莊街道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商列表當中,僅這個地區可提供的服務商就有66家之多。

  張玉貞:社區做了很多工作,所以我們現在心裏特踏實,我們孩子不在跟前,我覺得心裏有底就放心了,有一點大運用,找社區,書記、主任兩個都幫著一塊解決,你説我們還有什麼顧慮呢。

  據了解,北京市民政局正根據老人的需求和社區養老資源的總量,準備推出適當的收費,在老人能夠接受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化方式使將這種模式健康地運行下去。 

  北京市民政局 副局長 李紅兵:我們發放的9.6億的養老服務券,實際上現在已經有98%已經轉化成了老人的受益。而其中,還引發了老年人自己又掏出了將近十個億的購買服務,因此形成了20億的市場,我們要通過市場的參與,通過政府建立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使更多的市場的主體參與以後,能夠提供更加完善的市場服務。

  在老齡化、空巢化趨勢加重的情況下,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如何才能走得更遠?老年餐桌這樣的嘗試顯然是越多越好。對社區養老的老人來説,最擔心的實際上是失能,失能老人需要專業的醫療救助和康復護理,社區養老怎麼來滿足失能老人的需要呢?再來看看北京市玉淵潭社區的嘗試。

  楊桐楨:我這個類風濕總疼,這個疼,這個類風濕止疼藥,這個不敢不吃,這個吃了這見效,那個吃的不疼不癢的,對肝,對胃,我説我何苦呢。

  但是我告訴您,那個藥,因為它不明顯,你看不到效果,等您看到效果的時候,就是過了十年,又過了十年,沒有得腦血栓。

  我還活十年,我都84了。

  要活好久呢,120不是夢想。

  正在和醫護人員聊天的老人名叫楊桐楨,今年84歲,因為患有類風濕關節炎行動不便,玉淵潭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上門為老人提供愈後照料服務。

  老人有三個兒女,兒子和大女兒都在外貿部門工作,經常出差在外,小女兒家離老人又比較遠。

  楊桐楨:在身邊,等於不在身邊,今天出差,在我身邊的時候很少。

  一遇到頭疼腦熱,老人就得往各處醫院跑,但是由於需要做輪椅,出一趟門就困難重重。

  楊桐楨:我們的孩子不是像一般工廠,我把廠關了,給看病,他們也不行,談判,談判談判,好多外國人,你不能走,我媽病 我也不好意思這麼幹,我一般不找他們。

  玉淵潭衛生服務中心是北京市最早推出的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針對社區養老的老人,他們可以提供康復或醫療護理,服務中心可以免費上門服務,如果需要到醫院,服務中心還能出動專門車輛接送。

  楊桐楨:前一段時間輸液去,他們對我照顧,給開了一個一個病房,到時候打針,我在人家派車,主任給派車,裏邊屋裏頭,你往哪個屋都行,派車他跟著來,接著去,然後呢,打完了,有的時候我回不來,車沒有時間,我就在那兒吃噸飯,他們跟我食堂買點飯,再回來。早上8點多去,有時候3、4點鐘回來。

  楊桐楨的女兒:比如心腦血管每年可能都要去稀釋,打點滴,打一個療程,他需要每天要去,上次要是平時我們都得請假,一天早晨晚上的打,然後肯定是不太方便,前一段時間他們正好有這個政策,每天早上車來接,然後打完了以後中午在那兒吃一頓飯,下午給送回來,太好了,又能解決她的情況。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居家老人實際上有三怕,一怕貧困,二怕疾病,三就是怕失能。失能是養老當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醫療和康復。為此,2011年以來北京市海淀區民政局和公共委公共服務委員會共同整合、創建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為慢性病、手術後及半失能老人進行專業護理。

  李紅兵: 這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跟老齡的結合,就是老醫一體,讓它直接支撐社區的為老的 這樣一個醫療、康復和護理的服務。

  在玉淵潭衛生服務中心的老年康復照料中心,我們看到,他們提供的服務包括,愈後康復,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以及心理指導,每天8點都要出車分批次由醫護人員將老人接到中心進行康復或醫療護理,老人中午在中心病房吃飯和休息,下午進行了理療和康復,再出車由醫護人員將老人一一送回,現在每天都有幾十個病人在康復照料中心接受服務。

  玉淵潭衛生服務中心門診科主任 趙衛華:我們注意到有一部分老人不能來咱們這,不能由於各種原因,自己的原因,或者是家庭的原因,他不能來這兒,這樣的話,我們就深入到他家裏面,去給他進行一些生活照料,包括健康的質詢,管理。

  在這個照料中心除了基礎的醫療服務外,設有娛樂休閒設施以及可供休息的房間,此外,有專業的醫療人員對老人進行心理輔導。

  趙衛華:治療這地塊就是醫保報銷,再就是接送,需要接送就是一個接送的費用,再就是一個吃飯的費用,就是這兩個費用,其他的沒有什麼費用。

  F:你好,大夫。

  C:你好。

  F:我想諮詢一下,我的血壓高,吃藥是不是必須連續。

  C:對,你血壓有幾年了?

  F:我的血壓好像現在有四五年了。

  C:有四五年了,是嗎?你是醫院診斷的是吧?

  F:對。

  C:你説。

  F:要是不高不吃也行吧?

  C:一般是診斷高血壓的話,不要擅自停藥,如果血壓控制穩定的話,然後可以告訴大夫,然後大夫給你調一下藥。

  在玉淵潭衛生服務中心設有一個遠程視頻健康管理系統,目前,服務的區域涉及海淀區5個街道的5家社區,在這些社區的居委會都有一套終端設備。

  趙衛華:離社區居民更近,讓它在家裏就可以通過這個終端,進行一些健康的體檢,比説心電圖,血壓,包括一些血常規的檢測,都可以在社區居委會進行檢測,檢測之後直接通過網絡的系統,傳到咱們主機這一塊,從咱們這個主機這一塊,有咱們聘請的這些專家教授來直接在實時對於他進行一些指導,這些免去他到大醫院,挂不上號,看病難的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北京市的社區養老,特別是老年人的日間醫療護理和慢性病的康復,有著巨大的需求。 

  北京市海淀區民政局老齡辦主任 梁燕華:2011年民政局和工委聯合在玉淵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廣了兩年社區的醫療服務,它的目的是解決老年人就進看病方便,同時解決日間康復照料。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説,目前醫療服務中心主要還是依賴政府投資,其實養老是需要社會化、專業化的服務,他們下一步的計劃是由政府搭建養老服務框架,吸引更多的社會的資金和更多的服務機構參與進來。 

  李紅兵:就是應該把這裡的資源和相關為老服務的人,都在這樣一個平臺當中去集聚起來,這樣使我們為老服務的人、財、物能夠更準確的投放到社區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區域當中,為老人在15分鐘的服務圈當中,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正如北京市民政局負責人所説的,建立良好的政策環境,讓更多的市場主體介入,才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可行之道。相關數據表明,我國的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預計到201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約佔總人口的16%;2020年達到2.43億,約佔總人口的18%。面對這麼龐大的人口規模,在更大範圍內,諸如北京這樣的探索和嘗試能否複製,如何推廣?廣告之後,請繼續關注,明天我們如何養老?

  歡迎回來,前面我們看到,在北京,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一些街道社區的殘疾老人、空巢老人的養老得到了較好保障。但北京市民政局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通過市場化運作,動員更多的社會資源進入才是最終方向,那麼如何為社會資金、社會機構進入養老市場打造更好的外部環境,我們來聽聽專家的意見。

  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主要由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等三個有機部分組成。其中社區養老將解決7%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

  朱文俊 中國房地産業協會老年住區專家委員會執行主任:它是要通過這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等等,那麼提供兩種功能,一個就是收養日間暫時沒有人照料的老人到我這個社區來,白天在我這兒接受養老服務,或者是個別的在我這短期寄養,晚上也在這兒的這種托老所,這是它的一個功能,另外一個功能呢它要為這些居家養老這些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朱文俊認為,社區養老在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環節,有其獨特的服務內容。

  朱文俊:這個社區養老主要是解決的半失能老人到已經幾乎是全失能的老人來給他們提供相對專業的這個照料,康復護理服務/它能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也能夠將自己承擔不了的失能老人的這個養老服務,通過他可以轉送到這個機構去養老。

  雖然社區養老在我國社會養老體系當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由於我國社區養老尚處於起步階段,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還面臨著許多問題。

  朱文俊:我想主要是在於收費上不去,成本居高不下,那麼導致很多民營的這些養老機構它沒辦法去持續地健康地去開展社區養老服務。

  除了經營困難,社區養老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在大量居住區建設規劃當中的缺失。在比利時,每個社區都有一個公立養老院,每家養老院會派護理人員為老人上門服務,例如把每日餐點送到老人家裏,還可以幫助老人理髮,足部護理等等,費用都很低。退休金低於1000歐元的老人就有資格申請進入社會福利中心下屬的各個社區公立養老院。然而在我國,社區養老建設卻嚴重滯後。以北京市為例,目前北京市約有2700多個城市社區,然而在民政局備案的社區養老院卻僅有4家。

  朱文俊:一個是這個我們國家的這個居住區的這種建設,房地産開發的速度非常的快,另外呢,就是對老年人的權益保障,對這個如何讓老年人能夠去更好的生活,這個認識還不夠,從政府到投資企業,到社會大眾,是近些年來才開始真正的去關註明天我們如何養老。

  朱文俊認為,要想解決社區養老面臨的難題,離不開政府的監管和政策扶持。

  朱文俊:第一呢,就是在這個用地規劃方面,首先要保障這個在新建小區當中一定要有一定的這種養老設施的配套,就是社區養老的這種設施一定要按照國家的規範那麼去真正的落實到位。/那麼第二條我認為就是對老舊小區的改造/比如説這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舊小區裏面用哪一部分的用房來轉變用途變成日間照料中心,或者托老所。那麼另外呢,就是無障礙的這些條件要增加上去,那麼坡道和扶手是比較簡單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多層甚至是小高層的電梯如何解決。

  除了新居民區的合理規劃與舊居民區的適當改造,政府還可通過減免稅費、培訓護理員等措施降低社區養老的運營成本,從而促進民間資本在這一領域發揮更多的作用。

  朱文俊: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對它的這個支持最主要是要想辦法要降低它的這個成本。使他們能夠在有限這樣的收費,這種能力的情況下,能夠通過降低成本呢,實現可持續的這個發展。

  事實上,除了節目中提到的北京購買養老服務外,全國各地還出現了虛擬養老院、機構延伸服務等種種模式,這些模式都為明天我們如何養老提供了探索和經驗。而就我國的現實而言,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也必將是養老的主要方向。如何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前段時間,在接受財經頻道記者專訪時,全國老齡委相關負責人指出,最關鍵的是,“政府不能包辦、不能親力親為、不能自己做這些服務,可以扶持、可以給政策,可以提供寬鬆優惠的政策。”有了這個前提,我們相信,民間的力量將可以發揮出令人驚奇的作用。

  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感謝收看。接下來的《央視財經評論》當中,評論員將針對養老金欠賬進行討論,目前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負擔到底如何化解?國企紅利能否用來補充養老金缺口?歡迎收看。再見。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2年08月31日 22:25

視頻簡介:本節目主要內容: 1、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十二):根據2011至2015年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主要由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組成,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將會成為絕大多數老人選擇的養老方式。2006年北京市陸續實施政府出資購買養老服務的政策,部分老人可以享受政府購買的養老服務。北京市在近些年的建設當中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系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支撐起了社區的為老醫療康復和治療的服務。本期節目以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社區的養老助殘員、海淀區鼎力社區的老年餐桌和玉淵潭社區社區老年醫療等社區服務的先進例子,介紹了北京市民政局在社區養的逐漸完善等方面作出的努力。 2、半小時觀察:社區養老,政府扮演什麼角色?

收視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