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2 經濟半小時

[經濟半小時]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十):何時退休(20120829)

來源:央視網2012年08月29日 22:35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20120829下崗工人養老
  主編:袁柏鑫  記者:王婭莉 安靜  攝像:?

  大家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繼續來關注“明天我們如何養老?”這個話題。這幾天我們一直在探討養老難題,其實需要面對困難的不僅是過了60歲的老年人,許多即將踏入老年門檻的人群,他們就已經提前感受到養老壓力。今天我們節目的第一個主角就是這樣,雖然還有幾年才到退休年齡,但養老卻成了他最擔憂的事。

  凌玉昌的家坐落在瀋陽市沈河區第三糧庫的職工宿舍裏,50平米的老式簡易房雜亂不堪,到處落滿了灰塵,屋子裏除了這臺舊電視外,再沒有一樣像樣的電器。墻上,老式的挂鐘還在走着,可是日曆卻停留在2006年8月19日,這是凌玉昌父親去世的日子。

  凌玉昌:癌症18年後才去世,這18年裏的費用,吃藥,保健品,花了多少錢?89年,那時候就拿了六萬多,困難到什麼程度,人家吃點好的,我就對付一口。


  今年57歲的凌玉昌原來是瀋陽市第三建築工程公司的一名焊接工人,2002年,47歲的他正當年富力強,沒想到卻遭遇到了下崗,2萬元錢一次性買斷,他從此被推向了社會。下崗不久,妻子就跟他離婚了,帶走了僅有的幾萬元存款和唯一的女兒,剩下他一個人。雖然有着一手過硬的焊接技術,養活自己似乎沒那麼難,但是母親常年臥病在床需要照料,父親身患癌症需要治療,10年來凌玉昌一半的時間是在病床和醫院裏度過,出去打工也只能是斷斷續續。

  凌玉昌:到什麼程度,甚至不出去幹活,老人需要我得去看護。

  有點收入要先緊着給老人治病,從下崗那天開始,凌玉昌的養老保險就一直懸着,沒再交過一分錢。直到今年3月,聽説補繳養老保險的窗口要關閉,他去社保中心諮詢了一下,才知道,10年期間自己要補的養老保險金加起來是43311元。

  凌玉昌:從02年,1372.2元,2012年(3月),總共是4萬多,中間有7000多,8000多,我瞅着費勁。現在我完全交不上。

  做為老工業基地的瀋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批工人分流下崗。2000年的數據顯示,瀋陽市當時累計下崗職工已超過65萬。對於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障,1991年6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規定養老保險費用由國家、企業、個人共同負擔,1995年,國務院發出《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正式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新模式,幾經調整,2005年,最終確定了個人8%,企業20%的繳納比例。凌裕昌在下崗的時候,企業就停止了為他繳納保險。如果補繳,需要他個人承擔全部28%的費用。凌玉昌算了算,除了過去欠的四萬元,到60歲退休還有三年,每年還要再繳納將近一萬元的養老金,也就是説,60歲退休前他還要再補將近八萬元。沒有錢,他想到了賣房子。


  凌玉昌:再交四萬,再加三萬,將近8萬多,加上醫療保險,10萬多,從哪出呢,説句不該説的話,我就得把家裏的房子,大的賣掉,換小的,交上這部分錢。

  凌玉昌住的是父母當年分的福利房,也是他目前唯一的資産,如果實在沒辦法,他也只能走這條路,不過現在,他的心裏還有個小算盤,他聽説自己從事的焊接工或許可以算特殊工種,享受提前退休的政策。

  凌玉昌:要是按照特殊工種退的話,還能省一部分。但我一個老百姓諮詢有關部門後,工作人員説,按照政策你不算,人家根本不做解答。

  按照規定,特殊工種男職工可以提前到55歲退休,如果能算上特殊工種的話,老凌不僅可以少交5年的養老保險金,而且現在就可以拿到一個月2000多元的退休養老金。老凌算過,這裡外裏差了近10萬元,這對凌玉昌來説,可是救命的好事,但是,老凌説,他去辦過,沒辦下來

  凌玉昌:告訴我,你是水電焊,不算特殊工種,我説為什麼不算,我們在物質匱乏的時候享受油票,還給我們保健費,後來工作人員電話裏回答我,説有些問題我解答不了,請你到瀋陽市勞動局解答。我去的時候,工作人員也是這麼回答的,你水電焊不算,我説看看有關文件,對不起,沒有文件 

  老凌説,他一直想知道,他到底算不算特殊工種。為了幫助老凌搞清楚,我們決定陪老凌一起去一趟瀋陽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到了人社局,從一樓到二樓,又從二樓到一樓,老凌被晾在了一邊。在我們的溝通下,瀋陽市人社局一位主管養老工作的處長,出面給老凌做了解釋。

  瀋陽市人社局養老處負責人:這不是我們的規定,我們的職責相當於,電影院的導視員,你買完票,幾排幾號,我負責給你引到哪,不負責解答,我無權解釋,無權修改。這裡邊,有這個工種,我對照你檔案,你倆合拍,符合條件,我負責給你批,錯了一點我也越不了雷池。

  凌玉昌:這個既然是有毒有害工種,為什麼不給我們定特殊工種?這個不是我們勞動部門。你講清楚了,我提出來的問題,不是你解答範圍之內的。
  我解釋不了。

  雖然最終也沒搞清楚,但老凌從瀋陽市人社局出來時,還是有些激動,畢竟見到了相關負責人。傍晚五點,正是下班時間,瀋陽的街頭人和車都多了起來,一個人生活的老凌每天都要自己買菜做飯。

  像凌玉昌這樣的情況,在全國並不是少數。在國企改制脫困的歷史過程中,有許多國企職工通過各種方式下崗分流。由於當時一些配套措施不到位,再加上後來養老保障體制發生了變化,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都面臨歷史遺留問題。與凌玉昌同在瀋陽的戴澤峰,也同樣因為養老金而發愁。

  這間30平米的簡易樓裏住着老戴一家三口人,廚房、洗漱間和女兒的臥室混雜在一起,沒有冰箱,沒有洗衣機,也沒有衣櫥和梳妝檯。今年55歲的戴澤峰原來是瀋陽市第三糧庫的一名普通工人,2000年,企業給了他2萬元,一次性買斷25年的工齡,他和工廠的幾百名職工一起下了崗。

  戴澤峰:孩子考高中,一炮幹進去1萬5,屬於自費。省重點,壓上線了,多花點錢,能不去啊,老爸頭十一沒了,(剩下的錢)給他花了。

  沒有手藝,也沒有積蓄,戴澤峰只能四處打打零工,工地,商場,傢具城,他幾乎什麼出力的活都幹過,沒多久妻子也下崗回了家,沒有收入,一家三口只能靠他每個月賺的一千多塊錢。生活雖然拮據,但還能勉強維持,可沒想到的是,2005年,他被查出得了肝病,不僅不能再掙錢養家,而且還欠了一堆外債。

  戴澤峰:住了一個月院,花了1萬多。老媽贊助點,小姨子贊助點,大夥湊。00:25:51治病老媽花了多少?那有幾萬。三四萬有了。00:26:16原來那邊還有個房子,都賣了,給我治病。沒賣多少,10多萬。

  母親把房子賣了,給他治病,還給他補交了一萬七千元的養老保險。但隨着職工工資平均水平的上漲,瀋陽市接連對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基數進行了調整。到2009年後,他每個月的養老保險繳費漲到七八百,就再也交不上了。老戴説,到現在還欠着兩萬多,一直沒交。妻子每月打工能掙800元錢,加上已經過了50歲,可以拿到每個月1500元的退休金,現在家裏全靠妻子維持。

  戴澤峰:現在我藥錢,固定得一個月500多。這個和這個,這個醫院有證,國家照顧,兩盒藥一百零點,這個藥,一盒55,一天三遍,一盒吃四天,一個月八盒,四百四。

  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戴,只能在家裏一邊養病,一邊幹點簡單的家務,騎自行車不能超過10分鐘,走路最遠也只能走上三五百米。母親媽家離得的很近,每天去看看母親成了老戴唯一的精神寄託。

  戴澤峰母親:因為他身體不好,我把一處樓房賣了。當媽的,含着眼淚,他不知道,看他也好,去也哭,回來也哭。到家也哭。為啥哭?他有病啊。

  戴澤峰的母親今年76歲,一個月的退休金1500元錢,為了省錢給戴澤峰治病和交養老金,她每天只吃餅子就鹹菜。

  戴澤峰母親:這就是你的午飯?不炒菜?沒炒菜,鹹菜疙瘩,鹹鴨蛋,吃餅子,就鹹菜,天天這麼吃?有時候整倆菜,一個茄子一個土豆,擱點醬。醬茄子。

  為了省錢,冰箱也成了擺設,基本不用。儘管一個月生活費不 超過500元,可是,再怎麼省吃儉用,提起戴澤峰欠着的養老保險金,兩個人還是嘆氣。

  戴澤峰:它這養老這事怎麼辦?你倆商量過嗎,到時候再説吧。他還差好幾年沒交呢。還有五年呢。還有七年半,七年半也得幾萬。現在高,老漲。

  戴澤峰母親:就是趕着往前活吧,活哪天算哪天。

  空着手來的老戴,走時老母親給他拿了幾塊鹹菜疙瘩,路過市場,老媽買了五個玉米,還要問兒子要不要拿兩個,分開時,老母親不放心,還遠遠地提醒老戴,要他按時吃藥。

  戴澤峰當年所採取的買斷工齡方式,正式名稱叫協議解除勞動合同。在全國範圍內,大約有超過700萬職工都是在簽署了解除勞動關係協議後,放棄了國企的飯碗。如果説,他們當年的選擇是為了國企改革承擔了一部分代價,那麼,今天的社會又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幫助他們來分擔養老壓力呢?廣告之後,我們繼續來關注這個話題。


  瀋陽的鐵西區曾經是國內國有工業企業最集中的地區之一,號稱中國的魯爾區。上世紀九十年代,這裡的國有企業一度經營極度困難,國企職工大量分流下崗,鐵西也一度成了國企困境的代名詞。十多年過去了,這些當年下崗的職工很多步入了晚年。他們的日子過得如何?我們再去看看。

  這裡瀋陽市鐵西區的新華公園,每個周末這裡都有很多老人來休閒。雖然當年林立的煙囪早已變成了一座座高樓,但下崗工人的生活卻似乎沒有多大改變。

  下崗工人 55歲 養老金欠5年沒交:靠打工一個月800多塊錢,啥也沒有,揀菜吃,吃菜都吃不起。出來打工1000來塊錢,要不是在這鍛煉(認識),人家不用你,都老了誰用你。

  下崗工人 56歲 養老金欠4年沒交:買菜買便宜菜,肉也不能老買,偶爾吃一回唄,經濟條件,吃也吃不起。雞蛋老人一天能吃上一個不?不一定,有時候吃,有時候不吃,那玩意能天天吃嘛,沒那個經濟條件。

  這些下崗工人年齡大都在55歲上下,月收入1000多元,上有老下有小,大部分人的養老保險金都沒交齊,等到60歲退休能領到固定的一份養老金成了他們的夢想。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於華2004年曾對瀋陽、長春兩市的近千名下崗職工進行過專項調查,她當時的調查顯示,下崗職工平均年齡42歲,其中45至49歲所佔比例最大,佔30.1%,其次是40-44歲年齡段,佔26.9%。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於華:這些人再就業很困難,其實大多數人沒法再就業,我研究報告裏面他們再就業的困難,很多人因為這種情況沒有辦法再就業,甚至他們的子女,學校畢業以後,都很難再就業都出現的,初次就業都出現了問題,你讓這批人怎麼再就業,


  郭於華的調查顯示,下崗失業人員中1年以上沒找到工作的佔74%,有78%的下崗職工未承擔父母的贍養費用,同時有37.8%的下崗職工現在仍然靠父母的養老金提供部分生活資助。

  郭於華:讓他們通過再就業再購買市場化的養老保險,來保障,這是其實是一個很不現實的一個問題。這種情況,你其實一個,一個必須得有一個,承擔這種責任的一個部門,那就是國家,來就是政府,就應該給他們提供一個基本的生存保障。

  對於這些和凌玉昌、戴澤峰有着同樣境況的下崗職工們來説,眼下的延遲退休政策,他們絕大多數都難以接受。

  下崗工人 55歲 養老金欠3年沒交:就是100歲退休才好呢,為啥呢?人家房補啥都有,一年好幾萬,自己拿一半,人家去幹啥,早餐,中餐,一個月的活一天干完。希望越晚退休越好。沒工作的自己交,打工1100,1200,交七八百,剩幾百了?延期俺們。再等十年,我上哪去,我現在找工作都費勁,誰要啊。

  下崗工人 55歲 腦血栓病兩年 養老保險欠兩年:有個孩子啞巴,老伴離婚了。藥錢,一個月2000多,能承受得了嗎?花不起。特別困難。聽説推遲的事?有影響?不交了,交不起。屬實交不起。

  下崗工人 62歲:國家怎麼改革我們不反對,支持,因為改革需要探索,關鍵問題在哪,瀋陽重工業城市,企業倒閉,黃鋪的,和減員增效過程中,下崗的,年齡都不大,我合計啥,推遲退休的年齡,是不是給他們保留在60歲,別再延長了,再延長就增加他們的生活負擔了。

  工人們説,瀋陽這幾年對他們交納養老保險也採取了放寬年限、免除滯納金等措施,但由於大家收入都較低,如果延遲退休,將對很多人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於華認為,在社會轉型期,這部分群體承擔了高昂的改革成本,面對新的改革,在具體措施出臺時,要盡可能考慮他們的現實利益。 

  郭於華:這種紊亂不是因為他們自己,而是因為制度化造成的紊亂,是你這個社會轉型,你這種制度化的這種變革造成的紊亂,你就要,你就要有人來承擔這個,承擔這個,不能把這個責任推給他們自己,由他們自己完全承擔。

  雖然,在國企改革中,國家也實施了再就業工程,幫助下崗分流職工培訓新的工作技能,尋找新的工作崗位。但這個人群中的4050人群,也就是40歲左右的女工和50歲左右的男工,轉崗再就業確實十分困難。現在他們又到了該退休養老的年齡,國家怎麼讓這些負擔了改革成本的人群不再繼續承受不可承受之重呢?

  鄭秉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今年上半年,是否延遲退休年齡的討論引發廣泛關注時,鄭秉文明確提出,退休年齡必須延遲,這讓他招致了很多非議。這些是各地寄給他的抗議信,但鄭秉文現在還是堅持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是趨勢。

  鄭秉文:因為人類的壽命預期在不斷的提高,那麼相對應來講他的勞動時期和他的退休時期如果失衡太嚴重的話,將會導致這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要減少,

  鄭秉文説,從全球範圍內來看,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許多國家都採取改革,延長退休年齡。德國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希臘法定退休年齡男65歲,女60歲,瑞典法定退休年齡61-70歲,英國計劃在2016年4月到2018年11月期間,把女職工的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男女並軌。而從壽命預期看,西方男女平均壽命預期平均76歲,中國是73歲,僅差3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也認為,延遲退休是趨勢。而像凌玉昌、戴澤峰他們這樣,對延遲退休年齡無法接受,是因為背後隱藏的深層次制度原因。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因為過去我們承諾了這些職工到了一定年齡就可以退休,然後退休以後就可以享受養老待遇,如果説我們就是簡單的推遲了退休年齡,在其它方面沒有補償,確實是對這些人來説,不是很公平,他們反對我們也能夠理解。

  白重恩説,人們對延遲退休年齡反彈強烈的另一個原因是,現實中存在着退休制度的雙軌制。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確定統籌結合的企業職工養老制度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養老改革卻進展緩慢,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公務員已達1000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00萬人。事業單位正式職工3000多萬。這説是説,大約有4000萬人在職期間,不用交納養老保險金,而退休後拿到的養老金卻由財政劃撥。白重恩認為,和延遲退休年齡相對應,除了推進養老制度加速並軌外,更關鍵的是要降低社保的繳費率。

  白重恩:這樣繳費率高,它帶來兩個不良的後果。一個後果就是當繳費率高了以後,人們就勞動的積極性就受到了影響,因為社保繳費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稅,那麼我去了勞動,我得來的報酬,我不能,我拿得比較少,有很大一部分交走了,不再是我的,那我的勞動積極性就會受影響。另一方面來説企業的,用勞動力的成本也增加了,所以這時候就會影響就業,

  白重恩説,2010年,他曾經率課題組曾經做過研究,我國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種保險法定繳費之和相當於工資水平的40%,有的地區甚至達到50%。從實際繳費來看,我國社保繳費比例在全世界都屬於較高的,比我國更高的只有為數不多幾個國家。 

  白重恩:最近我們清華大學財政稅收研究所的一個研究人員也做了一個研究,他發現如果社保繳費率過高,規避社保的這種行為也會變得更加嚴重。所以降低繳費率它一方面可以促進就業,另一方面也會減少這種規避的行為,使得更多的人願意積極的參與社保,我覺得這個都是很正面,所以從這兩方面來説,我們都應該要降低社保繳費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也指出,除了降低社保繳費率,在推進退休年齡改革時,還應該有配套措施,激勵人們能夠延遲退休。

  鄭秉文:每延一年有一定的好處,可以多拿一些養老金,那麼這樣的話,對於生活困難的一部分群體,多一個選擇,他也許願意選擇這樣一個制度,身體好,我為了退休後的這種收入更體面一些,他願意多幹一年,多幹兩年甚至多幹三年,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鄭秉文説,在目前狀況下,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但從總體來看,對減緩養老金減力意義不大。對於我國養老金缺口有多大,現在還沒有準確答案,但2010年數據顯示,目前全國32個統籌單位有15個當期收不抵支。2011年,我國個人賬戶共積累基金2703億,但記賬額已經超過25000億。白重恩建議,應該加大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也就是國企分紅轉移支付的力度,用於支持社會保障。

  鄭秉文説: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我們的上市公司的分紅率只有18%,但是全世界比較大的國家,可比較的國家,50多個國家的平均分紅率是27%,所以我們的分紅率只有別人的三分之二,從這點講,我們的分紅率是比較低的+。所以如果我們能把我們整體的企業的分紅率能夠提高到跟國際平均水平比較接近的那個程度,然後同時就是我們的母公司,它拿到了分紅以後繼續向財政部門來分紅,然後財政部門把這錢用來補充社保,這樣子就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安排。

  白重恩説,從研究來看看,國企分紅投入社保不僅不會影響國有企業的發展,還會使得國企發展的效率更高,因為當國企要獲得資金的時候,必須從資本市場上獲得資金,就會受到相應的約束。 

  鄭秉文説: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一步,如果這一步我們都做不到的話,那我們還能做什麼?所以我覺得我們先,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用這個來補充社保。至於夠不夠,那我們再去測算,但是我覺得它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

  延遲退休年齡改革還需整體推進

  前不久《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正式公佈,“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被寫入綱要。如果我們從全球來看,延遲退休年齡確實是趨勢,很多國家也先後進行了調整,但為什麼在普通民眾中,延遲退休年齡為什麼會引發普遍反彈,究其原因,是退休制度還沒能完全並軌,人們對養老金總體狀況缺乏了解。延遲退休年齡改革如何能順利進行,最根本的還是要有配套措施,全國老齡辦相關負責人日前也指出,延遲退休年齡總的來講是一個趨勢,但將做具體分析,不會一刀切。希望相關部門在具體落實時,能真正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好,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感謝收看。在隨後播出的央視財經評論中,我們將探討如何為老年人打造更多的養老資産,有沒有理想化的解決模式,怎樣拿出更多的錢和政策,歡迎收看。明天的經濟半小時,我們將繼續關注養老,感謝收看,再見。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2年08月29日 22:35

視頻簡介:本節目主要內容: 1、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十):何時退休:本期繼續關註明天我們如何養老系列節目,在本期節目中將通過兩個事件為您介紹何時退休比較合適以及養老保險的相關細節。 2、半小時觀察:延遲退休年齡改革還需整體推進。

收視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