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紅》七集系列片《中國養老》

從“養老保障、醫養結合、城市養老、農村養老、老年産業、老年權益保障、老年生活”七個主題,分別進行剖析,全面梳理十八大以來,中國養老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思路和改革實踐歷程,為觀眾立體呈現十八大以來中國養老事業發展的偉大成就, 第一次全面梳理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框架和發展,第一次詳細闡釋了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現狀和構成,第一次具體展示了政府部門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和成就。

欄目:夕陽紅 時間:首播 3月5日-3月10日 21:42 3月11日 21:52 重播 次日 15:48
分集介紹

3月5日播出:第一集《中國方案》

  中國養老面臨“人口老齡化快速、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空巢、高齡少子”等狀況,構建“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的養老保障體系勢在必行。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社會保障卡的普及、“全民參保計劃”的實施、特困高齡老人養老服務護理保險的補充、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的啟動等等,每一步舉措,都彰顯著國家立志“堅持保障和改善老年人民生,逐步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決心。而在這條漫長而艱難的路上,中國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作為民生安全網---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一環,將會讓老百姓獲得更大的安全感和安定感。

3月6日播出:第二集《健康行動》

  在養老生活中,醫療健康一直是老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衰老導致的患病率高、治療週期長、需要長期照護的特殊性,自然催生了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的深度結合。在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等不同養老模式下,各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嘗試多種“醫養結合”方式:養老機構內開設醫療服務機構或與醫療機構簽約服務、開設老年人優先就醫綠色通道、將醫療服務送到社區和老年人家中、在多城市試行長期護理保險、為老年人提供持續健康管理服務等等。醫養結合政策體系的逐步建立、醫養結合試點工作的成功推廣,真正逐步實現了中國兩億多老年人企盼的“老有所醫”。

3月7日播出:第三集《國家戰略》

  隨著中國家庭人口規模小型化的發展趨勢,傳統的“養兒防老”越來越難以為繼。依託社區和社會化服務進行居家養老,成為了越來越多居住在城市中的老年人的選擇。而社區居家養老,也是十八大以來國家層面確立的主要養老模式。以社區為單位的如“養老驛站”、“老齡流動餐車”等養老服務項目和機構,在食、住、行、醫、娛多個方面給居家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互聯網+養老模式”的探索,又為居家養老服務打開了一扇智慧的窗。與此同時,作為補充養老方式,起著兜底作用的機構養老,也在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打造人民住得起、住得好的養老院。這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匯集而成的國家戰略,目的只有一個——“到2020年,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3月8日播出:第四集《父老鄉親》

  我國農村留守、空巢老人多,不同農村地區差異大,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缺乏青壯勞力和專業護理人員,使得中國的農村難以複製或發展像城市一樣專業、規範及市場化運作的養老模式。農村養老,成為了我國政府著力解決的養老難題和工作重點。十八大以來,各地根據不同的農村養老問題,都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除了先前推廣的具有中國農村特色的——河北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模式以外,還出現了浙江農村小微養老院模式,山西農村日間照護中心的可持續經營模式、江蘇老人和子女比鄰而居養老模式,山東以地養老和宅基地換養老公寓模式……各地探索因地制宜,農村養老模式“百花齊放”,讓長期處於空巢、留守、冷灶、涼炕現實中的農村老人看到了溫暖的希望。

3月9日播出:第五集《金色朝陽》

  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社會帶來巨大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2013年,中國迎來了老齡産業發展的重大變革。十八大中首次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推進老齡服務事業和産業發展”,而在同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是我國養老服務産業的里程碑,也是我國迎來“養老産業元年”的政策標誌。老齡産業涉及廣泛:養老服務、康復輔具、日常用品、旅遊業,甚至還涉及房産、金融、保險等領域。銀發浪潮的洶湧而至,一度使得養老服務産業持續高需求低供給,而政策的放開將會帶動更多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到老齡産業中。歷經曲折,中國的老齡産業此刻正沐浴晨光、迎接充滿信心和希望的金色朝陽。

3月10日播出:第六集《神聖權益》

  打罵老人、干涉老人婚姻自由、拒絕探望老人……這些曾經清官難斷的家務事,如今已是有法可依。而件件真實鮮活的案例本身也指向了老年人的種種養老訴求。以2013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首,圍繞著保障老年人各項基本權利的法律法規的陸續出臺,使得中國在老齡化進程中各領域的法律法規得到逐步完善和健全。以法維權、依法養老,是保障每一位中國公民健康老去、體面老去的神聖權益。

3月11日播出:第七集《夕陽無限》

  如何規劃自己的老齡生活、怎樣安頓晚年時光,是每一位老年人必須要面對的事情。而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在全社會倡導積極老齡觀”的當下,已經不能局限于只是老有所“養”,作為新時代的老年人,更應該積極面對老年生活,努力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已是耄耋之年的北京老人楊茂林創建義務指路隊,發揮餘熱;年逾古稀的“上海媽媽”姚梅芳參加“銀齡行動”,成為援疆醫護志願者的一員,做出新的貢獻;熱衷於學習的76歲老人郭忠亮風雨無阻出現在老年大學的課堂上,重拾夢想;平均67歲的“快樂老頑童”騎行隊歷時十天,在東歐四國騎行一千公里,享受生活……步入老年,並不意味著走向終點,它也可能是一段旅程的起點。在夕陽時分,也可以創造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