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2019最美教師—杜小鷺

CCTV節目官網-CCTV-10 2019最美教師 來源:央視網2019年09月10日 10:06 A-A+

 

忠誠教育——愛崗敬業創優爭先

杜小鷺老師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1987年,她實現了從小的夢想,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教師。杜小鷺同志能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學習落實"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一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她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風範,愛崗敬業、廉潔自律、為人師表、無私奉獻。作為校長,能堅持“以德為先”的道德使命、“育人為本”的辦學宗旨、“引領發展”的角色定位、“能力為重”的實踐導向、“終身學習”的個人素養要求,為學校發展、教師成功、學生成才而努力工作。結合校情,她認真分析學校現狀,理清辦學思路,創建學校“和合文化”品牌,制定學校特色發展新規劃,以“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為學校發展特色,挖掘 “和而不同,和諧發展”的精神內涵,並提出了“培養和美教師、打造和智團隊、創設和潤課堂、研發和韻校本、打造和雅班級、蘊養和樂德育”的發展思路,從校風班風建設、教師業務提高、學生品行養成等方面努力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為80多年的老校注入新內涵,呈現出“老學校新風彩”。

在她的領導下,學校喜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的“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稱號、還先後獲得“ 廣西經典誦讀優秀校”、“自治區衛生優秀學校”、“ 南寧市文明校園”、“ 南寧市先進單位”、“ 南寧中小學常規管理示範校”等各類榮譽稱號。

匠心教育——追尋教書育人之夢

1.課堂教學多面手:多年的經驗積累給杜小鷺的專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學上能借助EEPO有效教育理念、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手段進行開放式的課堂音樂實踐探索,讓孩子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聽、看、唱、想、動、創,創設開放式的教學空間——變“秧田式”為“組合式”,創設開放的教學模式——變“傳授式”為“互動共享式”,創設開放的教學內容——變“教教材”為“用教材”,獨特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在音樂課上主動去發現、去探究、去理解、去表現,營造了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

2.科學研究深鑽研:杜小鷺同志根據自己在音樂教學上的探索研究,撰寫了論文《開放式音樂課堂的實踐探索》、《音樂課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等21篇教學論文,分別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等各級各類音樂教學論文評比一、二、三等獎,並在《小學教學參考》、《新課程》等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此外,心理輔導課《扔掉馬虎、學會細心》獲得了市級二等獎。她組織開展了《學校教育傳承國學文化的有效途徑研究》市級十二五重點課題研究,作為課題研究小組組長,組織課題組教師撰寫專題論文共18篇。

3.教育管理高水平:杜小鷺同志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全力推進課程改革、牢固樹立“質量立校、質量強校、質量興校”意識,嚴格把好“備、教、導、改、測、賽”各環節的基本要求,積極發揮學科&&人的輻射作用,通過“狠抓教育質量、提升教師業務、豐富學科活動”等途徑不斷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1)學科+ 非遺傳承入課堂

本著特色文化為教學服務為出發點,把非遺文化滲透到課堂中,與音樂、語文、美術等課堂教學深度融合,課堂內容的多元化極大激發了孩子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不僅得到了解、學習非遺文化的機會,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強了他們的民族文化自信。

2)教師培養 教學能力有提升

結合學校老教師多的實際,杜小鷺大力推行師徒結對“青藍工程”培養計劃,重視校本培訓研修的同時,積極開展“高效課堂”的研究,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每學期開展“一評、二賽、三研、五訓、六展”等系列活動,從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目標、培訓方式等方面做了長期規劃。每學期一次以賽促教,通過舉行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教學基本功比賽等活動,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

3)學科活動 精彩紛呈抓實效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杜小鷺同志的積極組織下,每年學校開展學科月活動,如語文學科的聽寫比賽、數學學科的口算比賽、英語學科的講故事比賽等;大力開展“書香校園”建設活動,舉行了如“讀書遊戲大闖關”、“今天我領讀”、“好書推薦”、“親子閱讀沙龍”、“古詩詞接龍”等一系列趣味活動,各種競賽活動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起到很大的推動和鼓勵作用。 

創新傳承——首引非遺文化進校園

杜小鷺老師常説:“把愛的陽光撒進孩子心靈的花園,他們心中就能盛開幸福和快樂之花!”。她把竭誠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服務作為自己的崇高職責。根植在學校德育教育這片沃土,她創設良好的育人氛圍,善於捕捉每一個教育契機、找準切入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與學校的德育有機融合,工作抓細、抓實、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她緊跟時代脈搏把握各時期的教育重點,尋找資源,策劃和組織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動,從擔任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到德育副校長的十四年時間裏,她在學校組建了舞蹈隊、鼓號隊、禮儀隊、合唱隊、環保小隊、愛心小隊等二十多個團隊,培養了校園“和韻舞蹈星”、“和樂民謠星”、“和雅剪紙星”、“和健體育星”、“和悅誦讀星”等各類特長之星200多人;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徵文、繪畫、演講、科技、音樂、舞蹈等各種競賽,分別獲得了全國、區、市級一、二、三等獎600多個。組織訓練的“陽光之聲”合唱團、“陽光之韻”舞蹈團多次獲得南寧市中小學藝術節合唱類比賽金獎。根據在德育工作中積攢的豐富經驗撰寫了《抓規範管理促科技教育活動蓬勃開展》、《與綠色同行 展雛鷹風采》等論文均獲得國家級論文評比二等獎。杜小鷺老師始終堅持這樣一個教育理念,每一次活動,都讓孩子們有收穫,有所感悟,她堅信感悟的力量是永恒的,她把“愛”無私地奉獻給了更多的孩子們,愛得專心致志,愛得無私無畏!

2014年杜小鷺擔任解放路小學校長,學校毗鄰南寧市新會書院,是一所有著80多年曆史的老校。她根據學校所處的位置及周邊的環境特點將學校定位為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特色的學校,特別是弘揚老南寧的本土傳統文化,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學校特色品牌,以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這條脈絡,積極推動邕劇、南寧民謠、傳統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學校成為南寧市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校,“南寧民謠傳承基地”、“剪紙文化傳承基地”相繼落戶解放路小學。

在她的推動下,學校聘請了廣西工藝大師鐘昀睿任傳承基地的指導教師,並在校內設立鐘昀睿剪紙工作室,大力推廣和普及剪紙藝術。組織骨幹教師將收集到的民間流傳民謠作品,研發了《尋夢老南寧,童聲誦民謠》等校本課程,還通過邀請老校友、南寧民謠傳承人到校培訓、組建民謠傳唱社團等形式,不斷拓寬傳承渠道,發展南寧民謠。她還首個組織策劃了 “邕劇戲曲傳承”的戲曲進校園活動,培育邕劇新苗,普及邕劇知識,打造學校特色文化新亮點。學校加入了中國——東盟(南寧)戲曲周合作交流機制的平臺,圍繞“揚帆一帶一路,繁榮校園戲曲文化”這一主題,積極推動戲曲邕劇這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校園落地生根。學校先後以非遺文化元素創編了的舞蹈《雙孖井水謠》《邕城戲韻》《邕州忠魂》及粵劇摺子戲《貴妃醉酒》等節目連續三年獲得南寧市中小學藝術節金獎。學校組建的小梅花戲曲社從2017年起先後演出多場,其中戲曲舞蹈《邕城戲韻》在中國——東盟(南寧)戲曲周上受到中外友人的稱讚,收穫了朱瑾花獎和優秀演出獎。2018年9月,解放路小學更是登上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國際舞臺,與中外藝術家共同演繹了戲曲節目《梨園新唱》。“習剪紙、誦民謠、學邕劇”成了解放路小學文化的特色和亮點,隨著學校知名度的提高,解放路小學還前後接待來自泰國、台灣等藝術學校的來訪交流。

大愛無疆——心牽情係弱勢兒童

關愛每一個弱勢兒童,是杜小鷺教育事業中的非常重要的事。她在人民東小學擔任德育主任和黨支部書記工作期間,秉承“為社會分責,為家長分憂”的理念,始終將智障兒童教育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堅持以科研為先導、育人為目標、教學為中心,康復為基礎,努力創造適合智障兒童發展的教育,使他們的身心缺陷得到修補和康復,讓學生“進校有變化、生活能自理、學習有特長、就業有出路”。她常常走進輔讀班,深入到智障兒童當中,關注他們的學習與成長,組織開展了“同在一片藍天下”系列活動,讓輔讀班的孩子沐浴在陽光的氛圍中,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校園活動,編排指導他們與普通班的孩子共同表演的節目《相信愛》獲得市級文藝類比賽的一等獎。組織輔讀班學生參加南寧市殘聯主辦的“特奧融合活動”,向社會大眾展示特奧運動的魅力,進一步提升了全社會對智力殘疾人群體的關注度。此外,她充分發揮藝術特長,組織訓練的“陽光之聲”合唱團、“陽光之韻”舞蹈團多次獲得南寧市中小學藝術節合唱類比賽金獎。她根據在德育工作中積攢的豐富經驗撰寫的《抓規範管理促科技教育活動蓬勃開展》《與綠色同行 展雛鷹風采》等論文均獲得國家級論文評比二等獎。

2013年,杜小鷺同志擔任解放路小學副校長,全校佔學生總人數60%的進城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引起了她的思考和關注。她組織開展了面向進城務工子女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關愛活動,組織教師們結成志願服務小隊,針對學習有困難、家庭缺溫暖、心理需關愛的學生,對他們開展“幫學習、幫生活、幫心理”的“三幫”活動。此外她還專門為“進城務工子女”成立了“四點半課堂”讀書俱樂部,讓孩子們能在放學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實現讀書活動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校內向校外延伸”,也保證了每天四點半放學後到家長下班前孩子的安全,解除家長的後顧之憂,讓家長放心、安心,家長們都誇她是“貼心好領導”。

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杜小鷺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但在生活中,她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女兒和母親。為了做好學校每一項工作、開展好每一次活動,她放棄了多少與家人共聚天倫的機會,兒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她都無法親自參加兒子的親子活動,因為她留在了學校,把時間和關愛奉獻給了更多的孩子們。

支教扶貧——綻放鄉村藝術教育之花

2017年,為了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教師支教走教行動計劃”,杜小鷺毅然主動要求到南寧市興寧區最貧困的五塘鎮壇棍村的壇棍小學支教一年。這所學校離鎮上很遠,在支教學校教師少、藝術無專職教師的情況下,擔任了音樂、美術、思品、寫字、法制與安全等科目的教學任務,面對的是二或三個年級合班複式教學,她學會在困難中行走,思考的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總結研究出了“分層式”、“交互式”教學法,在一個課堂同時進行有層次的提問、有層次的活動、有層次的作業,為學校藝術教育帶去了新活力。

在支教點她更多思考的是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因此她不厭其煩地向支教點的老師傳授新的教育理念,灌輸新的教育思想,教授新的教學方法,並積極組織開展兩地手拉手教研交流活動,實現了資源共享。為了指導壇棍學校開展《小學三年級寫作策略的有效指導研究》的課題研究,她把學校各科教學骨幹帶到農村學校,通過兩地教師交流互動,讓城市的老師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手把手地教給農村學校老師。為了帶動農村學校創特色。她還結合農村學校耕讀文化特色編排了校本藝術操《鄉村的早晨》,一年舉辦了2次“新之星”繪畫比賽,讓農村孩子能和城裏孩子一樣享受教育均衡,縮短城鄉教育差距,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杜小鷺同志敬業奉獻、緊跟時代、勇於創新,她的突出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及領導、專家、同行的高度肯定,先後獲得了“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自治區優秀黨員”、“自治區優秀教師”、“自治區德育先進工作者”、“南寧市優秀教師”、“ 李國偉、榮慕蘊教育園丁獎”等榮譽稱號和獎勵。《南寧日報》、《南寧晚報》、南寧電視臺等多家媒體也對其先進事跡進行了報道。

杜小鷺同志就是這樣,時刻用模範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教書育人這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在教育戰線上,她就像一棵無花果樹,沒有花朵來炫耀,卻奉獻著豐碩的成果!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