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蘇波: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該從哪兒發力?

CCTV節目官網-CCTV-2 中國經濟大講堂 來源:央視網2019年03月29日 11:28 A-A+

目前,我國製造業正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進一步轉型升級。面臨著製造業研發投入、增值率、利潤率、國際化率、人均産出率偏低,國際知名品牌較少,裝備製造和核心部件受制於人;芯片等核心技術亟待突破等不利局面。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我們該採取哪些措施?《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蘇波為您權威解讀。

嘉賓簡介

蘇波,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黨組成員。國務院大飛機重大專項領導小組原成員兼辦公室主任。長期從事工業行業發展戰略研究,産業政策和規劃制定,投資管理等重要工作。參與工業轉型、航空工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信息産業等多個國家級重要規劃的制定實施。

如何才能為製造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製造強國建設該如何發力?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蘇波圍繞落實中央提出的推進製造業強國建設,梳理了具體的舉措。

1積極推進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們製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高端供給不足,高技術的産品、高端裝備、新興産業的發展不能滿足中國整個經濟社會和人們生活的需要,這是我們供給側一個重大的問題。一大批過剩的産能不能退出市場,影響到我們整個資源的使用效率。我們一些産品的質量,資源使用的效率、效益比較低,想要投入最少的資源,獲得最高水平和最大的産出,我們在這一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不斷地推進製造業的結構性調整,培養發展一批優強的大企業,在産業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提升方面,建設一批先進製造業的産業集群,然後利用各個産業各自的優勢,不斷地提高集群發展的效能。

“一帶一路”是我們國內大量製造企業走出去的最好的平臺和機遇。還有大灣區的建設、長江經濟帶、京津冀這些大區的建設。因為在這些大區的建設裏面,核心是以經濟發展、産業發展為主的,這個産業裏面既有服務業,也有製造業。因為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的比率大家有疑慮,説我們製造業比重在不斷降低,服務業不斷地上升。美國現在的服務業的佔比大概是80%多,它的製造業降到了佔國內生産總值11.6%。2017年,我們是28.57%,它是11.6%。我記得在2012年、2013年,美國就發佈了再製造業規劃的時候我研究過,那時候它的製造業佔比是12.5%。過去我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時候建立了好多跟國外的工作機制,包括中歐、中國跟巴西、中國跟法國這些共同的機制。一年在他們國家談,一年在國內來談,這個工作機制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我們談過兩次。歐盟的再工業化戰略就是:整個歐盟2013年左右製造業在國內生産總值中佔比為15%,到2020年要把製造業佔比提升到20%。但是很可惜,實現不了,沒有實現。所以我們國家製造業的比重,不體現我們整個製造業的最終的水平,我們還是要提高製造業的最終的競爭力。

2提高創新能力

要不斷地提升我們製造業的創新能力,這裡面最核心的就是要建立我們聯合創新的機制。

對於一些重大關鍵工程,要使用國家的專項去推動和引導;對於一些我們企業為主體去開發的項目,要不斷地推進去建立産學研用結合的這種創新的體制和機制;對於我們大量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創新成果,要進行所有權的改革,允許個人持股甚至作價出售,去推動它的産業化;再一個,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跟蹤世界新技術發展,在新一輪的産業革命和技術變革當中佔領先機。

3優化人才供給

提高製造業協同發展水平,構建産業鏈與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協同發展的産業生態,包括産融結合,包括産業與科技的協同結合,還有製造業人才供給體系。

我覺得,製造業的發展、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各種條件,但是最重要的是人才。美國最近剛剛發佈的製造業《先進製造業領導戰略》三大任務裏面,有一個培養和培訓適應高技術發展的勞動力,因為最終的創新還是要靠人,我們在這一方面的需求量非常大。

我們高端的製造業人才需求很旺,但是我們學校的培養的步伐跟不上。三個層次的人才:一個是企業家資質人才的再培養,有一套政策;一個就是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一定要適應新時期的製造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第三個加強技術學院建設,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藍領工人,要把一千多所大學裏面的普通大學、學院改成技術學院,專門從事高等級的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我想這些措施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

4擴大對外開放

中國主動地採取了許多大開放的政策,包括擴大放開準入,包括有一些稅的調整,包括保護知識産權。在這一方面,我相信中國未來會越來越開放,在全球化當中,中國是維護全球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全球化的戰略不能夠自我封閉,不能夠破壞全球的經濟發展的秩序。這個我覺得我們已經宣示,中國要不斷地去開放,不斷地去發展。

5完善制度環境

為製造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非常重要。政府的職能要怎麼去正確地履行?是過度地、深入地參與企業的日常經濟活動,參與具體資源的配置呢?還是説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外部環境?我覺得肯定是後者。

我作過一個調研,結果使我非常地吃驚。我記得是2012年8月8號的時候,我在包頭開全國的稀土行業工作會議,劉永好的哥哥——劉永行從上海專門飛到包頭,他在包頭有電解鋁廠,跟我談了一件事,説現在我的生産企業生産的電解鋁工藝最先進,耗能最低,産品質量也很高,但是因為沒有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所以算非法企業,銀行也不給貸款,有時候稅收各方面障礙很大。我回來以後就讓我們原材料司去調研,到底問題在哪兒?31個省的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調研表格都是我自己設計的,調研完了以後我大吃一驚。

全國當年的電解鋁産能達到了2800多萬噸,當年就生産了2200多萬噸,但是經過有關部門合法審批的只有460萬噸。這就給我得出了一個結論:靠行政審批是管理不了行業發展的,是治理不了産能過剩的。

僵屍企業,該倒閉的企業為什麼不倒閉呢?地方政府過度干預,這個企業不能倒閉,你倒閉以後銀行受不了。當地這個企業5萬人,要是倒閉了以後,那當地就業就成了問題,政府給你貼一點錢你也別倒閉。然後跟銀行一起來講這個企業的好,你給我貸新還舊,在銀行的賬上來體現,我這塊資源是健康的、優質的,實際上是一個呆壞賬。有的還債轉股,這個債務有兩百億元、三百億元債務,一百億元債務我給你投一點,另外一百億元債轉股,轉成銀行的股份,但是它已經不是優質資源了,它是風險。

我們目前還在去産能,政府直接去産能的情況是比較多的,這個情況我覺得值得我們進一步地去研究。政府到底應該做什麼?以什麼方式能夠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如何能夠使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有一定的決策權?

更多精彩,請關注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黨組成員蘇波為您權威解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難在哪?如何做?》!

860010-11140564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