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90323 網約護士有了“護理規範”

來源:央視網2019年03月23日 20:12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手機預約,護士上門,您體驗過這樣的服務嗎?近幾年,網約護士服務在一些城市出現,一些失能老人、需要護理但出門不便的病人已經享受到了這樣的服務,但是這樣的服務也引起了一些爭議:誰來監管網約護士的執業資質?它是否安全專業?前不久,國家衛健委正式發佈了《關於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及試點方案,確定從今年2月到12月在京津滬等六省市試點“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方案是否能夠打消人們的疑慮?能不能解決目前高齡或失能老人,還有康復期患者等這些人群的痛點呢?

小張是一家網約護士平臺的專職護士,這天,她受約來到72歲的鄧女士家為鄧女士做經鼻胃管護理。

鄧女士常年臥床,因為腦梗失去了自理能力,進食必須通過經鼻胃管,這天正是需要換管的日子,而老伴前幾天又住進了醫院,兒女也不在身邊,只有一個保姆在家照顧。可是,對於換經鼻胃管這樣專業的事兒,保姆也束手無策,只好請來了網約護士。

十幾分鐘後,護理完成,交代完注意事項,張護士收拾好醫療垃圾準備離開。這一次護士上門的服務費是189元,不包含材料費。雖然比去醫院換價格要高上不少,但是省去了專門跑一次醫院的麻煩。

不僅僅是這種基礎的護理,一些以往需要到醫院去處理的傷口換藥、打針這樣的項目,也都可以由網約護士上門完成。張女士剛剛做完腰椎間盤手術,她需要護士上門來為她拆線換藥。

張女士家屬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網約護士,這種上門服務的確給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幫了大忙。

很快,劉護士就將拆線換藥的工作完成,這一次的收費是209元,其中服務費159元,材料費50元。

像鄧女士這樣的失能老人,張女士這樣的康復期患者,都是網約護士的服務對象。在這類手機軟體中,只要註冊填寫基本的身份信息,上傳就醫證明,選擇好需要的服務,然後付款,簡單幾步就可以完成預約。而服務內容多種多樣,涵蓋了基礎護理、母嬰護理、專科護理、檢驗服務等方面,包括打針、採血、換藥、導尿、吸痰、拆線、霧化治療以及保胎針、産後護理等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4億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億,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萬人左右,失能、高齡、空巢老人的增多,使得很多帶病生存的老年人對上門護理服務需求激增。網約護士雖然收費不低,但是確實能解決一些群眾實際困難。


另一方面,不少護士也願意加入到網約護士平台中來。有12年護士工作經驗的劉護士是比較早參與到網約“兼職”中來的,她現在兩家實體醫療機構中兼職網約護士,收入不菲。

患者有需求,護士也有開展服務的意願,然而這些以第三方網絡公司為主體開發的“網約護士”平臺自2015年誕生以來一直不溫不火,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一些網約護士平臺既沒有和醫院合作,也沒有醫療執業許可,僅僅是和護士單獨簽約,由患者在網約護士平臺上自行預約護士,專家認為,這樣的平臺,這樣的行為是嚴重違規的。


那麼,這種違規的平臺會帶來哪些風險和隱患呢?有媒體報道,一些違規的網約護士平臺存在僅僅審核上傳的電子材料的問題,並沒有做到身份認證和實體審查,有的護士執業資格已經過期,有的護士借用其他護士資料註冊,或者接單之後由他人頂替提供服務,這樣既不能保障服務質量,又容易産生醫療糾紛甚至安全隱患。


此外,一些違規平臺缺乏對服務的監管機制,消費者權益容易受到侵害,維權困難。

除了消費者的擔心,護士本人也有一些擔憂。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規範網約護士服務,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發佈了《關於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及試點方案,確定從今年2月到12月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進行試點。

方案中對提供網約護士服務的主體規定更加嚴格,必須是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已具備家庭病床、巡診等服務方式的實體醫療機構。當前,一些地方已經開始進行嘗試,例如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和寧波雲醫院簽約,成為了浙江省內首家推行“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實體醫院。3月4日,廣東首家“網約護士”上線。暨南大學附屬暨華醫院成為廣東省第一家試點醫院。

對護士的資質要求,也比一般網絡平臺要求的兩到三年經驗更加高,規定應當至少具備五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和護師以上技術職稱,能夠在全國護士電子註冊系統中查詢。

如何保證醫療安全呢?方案中也規定,試點醫療機構必須在提供網約護士服務前對申請者進行首診。服務項目以需求量大、醫療風險低,易操作實施的技術為宜,可以採用“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相結合的方式明確。同時,方案也要求試點機構為護士提供手機APP定位追蹤系統,配置護理工作記錄儀,使服務行為全程留痕可追溯,配備一鍵報警裝置,購買責任險、醫療意外險和人身意外險等。試點城市之一的北京在2018年底也做出了相應的管理規範。

經專家論證,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項目目錄(2018版)》,其中列入了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導尿管留置更換、氧氣吸入、壓瘡護理等需求量較大的服務,也有母嬰護理、灌腸、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等內容。不過記者發現,之前需求量比較大的上門輸液服務此次並沒有列在允許的服務範圍內。

那麼作為消費者,如何來理智選擇網約護士服務?

“網約護士”確實能解決一部分患者的痛點,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護理服務,同時也能緩解醫院床位緊張的問題,有很多好處。不過,網約護士畢竟不同於網約保姆、網約教練,相對而言它的專業性要求更高,存在的安全風險也更大,而且它的運作規律也不同於在醫院裏進行的傳統醫療服務。要讓“網約護士”服務健康發展,還有很多政策、法律和技術問題需要解決,既要大膽積極創新,又要保證醫療規範。線上線下,形式不同,管理標準卻不能不同,這樣“互聯網+護理服務”才能發展順暢。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9年03月23日 20:12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前不久,國家衛健委正式發佈了《關於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及試點方案,確定從2019年2月到12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六省市試點“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方案是否能夠打消人們的疑慮;能不能解決目前高齡或失能老人,還有康復期患者等這些人群的痛點呢?(《焦點訪談》 20190323 網約護士有了“護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