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國家寶藏》欄目組攜手中國國家圖書館 讓宋蜀石經拓本“回家”!

CCTV專區 CCTV-3綜藝頻道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2019年01月18日 10:17 A-A+

1月17日下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國家寶藏》公開課之走進石室中學暨宋拓蜀石經(複製本)贈予儀式”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成功舉行。今年正值石室中學建校2160年之際,《國家寶藏》節目組攜手中國國家圖書館、四川博物院共同舉辦此贈予儀式,以求與社會各界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者共勉!實際上,這次由媒體、圖書館、博物館等不同平臺構成的“跨界組合”共同聚焦這所千年名校,早已刷新了多項記錄。這是《國家寶藏》第一次走出錄影棚、走進校園進行現場版教學,也是國家圖書館目前唯一一次對外贈予宋蜀石經拓本珍貴複製品。從熒屏到課堂,從歷史到現實,在這所延續了千年文脈的古老中學,此次活動不僅讓莘莘學子們感受到文物真的活了起來,也讓“存師道,傳薪火”的石室精神更加生動具體,再度點亮每個人心中的中華文明傳承之光。伴隨著學生們的笑聲、掌聲、讀書聲,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于蕾、《國家寶藏》博物館統籌任唯彤、四川博物院院長盛建武、四川博物館宣傳營銷主任張衡、成都石室中學校長田間、成都石室中學副校長趙清芳、石室中學優秀教師代表朱澤蓀等出席。

左起:盛建武院長、朱澤蓀老師、田間校長與于蕾導演合影留念

左起:盛建武院長、朱澤蓀老師、田間校長與于蕾導演合影留念

蜀石經——傳誦千年的“史上最強教材”

秉承“持續打造精品節目”的創作赤誠,《國家寶藏》第二季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上不斷求索。第二季節目中四川博物院推選的“後蜀殘石經”亮相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和反響。其實,“後蜀殘石經”原本並不“殘”,而是一套整體完整、經文詳備的石經。無論是在四川博物院看到的“殘石經”,還是珍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宋拓蜀石經”,它們都源自最早的“後蜀石經”,而這其中還有一段令人感嘆的淵源。

最早的“後蜀石經”為五代時期後蜀宰相毋昭裔主持刊刻的儒家經典石經,立於文翁石室,也就是彼時的成都學宮之內,為學子們研讀摹拓。毋昭裔之後,宋人續刻,最終歷時近200年,集結了儒家十三經,奠定了儒家經典十三經的格局。蜀石經不僅刊刻經文,最為珍貴的一點是還刻有註釋。它更以拓印本的形式影響全國,在宋代廣為流傳。千余塊後蜀石經因南宋末年戰亂而散佚,現僅存幾塊殘石,顧名“後蜀殘石經”,現僅可從宋拓本中窺得石經原貌。

1965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曾耗資25萬元從香港購回後蜀石經的宋拓本以及其他珍貴古籍拓本,現存放于中國國家圖書館,為後蜀石經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對於四川人民來説,“後蜀殘石經”和“蜀石經宋拓本”都是珍貴的文物,對於研究四川的文化教育史,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在石室中學建校的2160週年之際,《國家寶藏》節目組希望通過贈予儀式,讓“蜀石經”重回石室,讓文翁重視教育、傳承文化的精神在石室中學輻射出更加強大的影響力,帶動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守護。

建校2160年,巴蜀大地的讀書聲從未間斷

從石室精舍,益州州學,成都府學,再到石室中學,文翁創辦的這所學校經過了蜀漢,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歷經兩千多年仍然書聲朗朗,從未間斷。雖然作為古跡的文翁石室,如今只有故址,但文翁在歷史上的功績,“後蜀石經”在四川教育文化事業上所起的推動作用,始終不可磨滅。

成都石室中學校長田間致辭

成都石室中學校長田間致辭

今年正值石室中學建校2160年之際,石室中學的校長田間先生感慨萬分,他表示,作為千年學校,石室中學在辦學上堅持傳承優秀的文化基因,傳承學校幾千年來悠久的文化歷史厚度。兩千多年來,文明不斷更替,但是辦學地址從來沒有變過,辦學的實踐從未中斷過,重視教育是石室中學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同時,它也是中國第一所地方官辦學堂,進入近代,石室中學率先引進西方的科學,引進物理、化學、生物,進入現代課堂,石室中學把書院變成了學院,變成了講堂,變成了師生共同發揮特長的地方。在這期間出了很多名人,成為中國歷史上文化傳承的推動者。《國家寶藏》節目與石室中學有著共通的精神旨歸,堅守著文化自信,不斷追尋著文化的根基。我們從哪兒來?我們要堅守什麼?這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對於石室中學來説,就是要堅守住 “教育是一種信仰”,回歸教育本質,以人為本。

四川博物院院長盛建武致辭

四川博物院院長盛建武致辭

四川博物院院長盛建武則表示,巴蜀大地,人傑地靈。李冰開鑿的都江堰二千餘年不廢不變;文翁創辦的石室精舍,歷經戰火,然而二千餘年仍辦學不止,弦歌不斷。四川博物院和石室中學一樣,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傳播者,秉承著文翁重視教育、傳遞文明的精神,在惠及全民的文化普及工作上下足了功夫。而此次 “後蜀殘石經”能夠參加《國家寶藏》錄製,讓全國觀眾更加了解巴蜀歷史和文化,是每一個四川人的驕傲和自豪。《國家寶藏》公開課是第一次在線下舉辦的互動活動,而此次珍貴捐贈更是一次唯一!藉此機會,巴蜀文化將更好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國家寶藏》公開課進校園,致我們年輕的上下五千年

作為此次活動的發起方,《國家寶藏》首次走出熒屏,首選石室中學舉辦首場“國寶公開課”,是對“讓文物活起來”更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是真正向大眾敞開胸襟,面向全民、擁抱大眾的一次文化傳播活動。之所以選擇文翁石室作為《國家寶藏》與大眾零距離接觸的第一站,也表明了《國家寶藏》希望能夠像文翁那樣,把中華優秀文化傳的更遠、更久。

《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于蕾在公開課上分享她與《國家寶藏》的故事

《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于蕾在公開課上分享她與《國家寶藏》的故事

在為石室中學的孩子們開設的“國寶公開課”上,《國家寶藏》節目製片人、總導演于蕾分享了關於《國家寶藏》的很多故事。于蕾一上臺,孩子們一個個都豎起了耳朵,面對著一雙雙誠摯的眼神,于蕾也把心底最寶貴的經歷和大家一起分享:“《國家寶藏》是一個關於歷史的節目,主創人員的初衷是希望有價值的東西能夠真的讓孩子們看到它,讓大家覺得它很有趣,希望那些陳列在博物館裏的國寶能夠真正地活起來。一件文物,很可能只是一個木頭片,或者一塊石頭,但是它們背後可能記錄著中華民族某一個偉大的歷史瞬間,或者蘊藏著中華民族文化上的某種表達,抑或其中包含著當時人們的審美和價值觀。對於每一件文物來説,文化層面文化的表達才是它最大的價值!”

于蕾認為,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有中國人的性格特徵和民族價值觀存在。《國家寶藏》希望把國寶的故事講給大家,讓大家能夠從心裏面勾勒出“中國人為什麼是中國人”的答案。每一件國寶都是中華民族的見證物,是中華文明的一個側面,當所有的這些側面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它可能就是中華文明的一個全貌。大家自然就會對自己有所了解。當對自己的自知很飽滿、很平和、很溫潤的時候,我們就會從容、安定,就會真正實現文化自信!當我們自尊也自知的時候,我們也會得到全世界其它國家的尊重,我們的文化才是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這就是《國家寶藏》的終極表達。

石室中學的孩子們認真聆聽《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于蕾的分享

石室中學的孩子們認真聆聽《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于蕾的分享

于蕾與《國家寶藏》的故事讓每一位石室學子都忍不住頻頻點頭,孩子們全神貫注地聽著,熱情地鼓掌,甚至好幾次話還沒説完,就被台下的掌聲打斷了。

作為國寶“後蜀殘石經”的今生守護人,朱澤蓀老師在節目中曾分享了自己在石室中學度過的點滴和自己與同事共同編纂校史的美好回憶。朱澤蓀是成都石室中學的語文老師,已經78歲了,退休多年。他在石室中學度過了自己的大半生,也通過編纂校史記錄下了這所學校兩千餘年的春秋。此次活動中他表示,在石室中學,有句話叫做:一旦進了石室中學的門檻,你就成了石室人,一旦成了石室人,今後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你心中永遠都有石室。因為石室是一篇大文章,石室是一門大學問,石室為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大平臺、大空間。在石室中學任教或者讀書,就要多學一門功課,多擔一份責任,石室的精神可以融入每個學子的血液,傳承文翁石室的文脈,並在一生中不斷傳承創新,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中追求石室之光。

國圖首次對外贈予“宋拓蜀石經”(複製本),讓文化傳承生生不息

中國國國家圖書館作為“宋拓蜀石經”的收藏方,不僅將包括“蜀石經”在內的許多珍貴的古籍拓本完好地保存至今,同時其服務人民、普及文化的理念與文翁辦學的目的不謀而合。

此次中國國家圖書館將“宋拓蜀石經”(複製本)慷慨贈予石室中學,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向外傳送的唯一一本“蜀石經”拓本。在贈予儀式上,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櫻女士通過VCR表達了對活動的祝福。

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櫻為大家女士介紹“宋拓蜀石經”(複製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櫻為大家女士介紹“宋拓蜀石經”(複製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櫻女士表示, “後蜀石經”的刊刻始於五代時期,並立於文翁石室。蜀石經集結了儒家十三經,奠定了儒家經典的格局,是為當時屬地學子的“最強教材”!然而如此珍貴的千余塊“後蜀石經”,卻因南宋末年的戰亂不幸散佚,現僅存幾塊殘石,也就是在《國家寶藏》節目中為大家介紹的現存于四川博物院的文物——“後蜀殘石經”。蜀石經曾以拓印本的形式影響全國,而宋代的蜀石經拓本更是唯一可窺得石經原貌的拓本。2018年12月30日,《國家寶藏》“後蜀殘石經”的故事播出後,很多網友自發為“存師道,傳薪火”的石室中學點讚,更有無數石室學子為自己是石室人而驕傲自豪。文翁石室建校于兩千多年前,千餘年來,人才濟濟,可以説是“史上最強學校”,所以國家圖書館與《國家寶藏》節目組和四川博物院一同將這件珍貴的禮物——“宋拓蜀石經”的高倣複製本贈予石室中學,也是國家圖書館目前唯一一本對外贈予的珍貴的複製品。藉此石經重歸石室的活動,希望數千年的中華文化能在年青一代的石室人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石室師生共同展開“宋拓蜀石經(複製本)”

石室師生共同展開“宋拓蜀石經(複製本)”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這次捐贈儀式不僅僅是遺散千年的蜀石經與文翁石室的久別重逢更是一場文化與心靈的邂逅。《國家寶藏通過節目和國寶公開課”,不僅是要做一次全民的文化普及更要喚醒中華民族對上下五千年的虔誠敬畏和對中華之未來的繼往開來

石室中學優秀教師代表朱澤蓀老師帶領現場全體師生共同朗誦《石室頌》

石室中學優秀教師代表朱澤蓀老師帶領現場全體師生共同朗誦《石室頌》

活動最後全體師生共同朗誦的石室誦》,“玉壘蒼蒼錦水湯湯德教化蜀山高水長。”石室學子朗朗的誦讀聲就像是這從不斷絕的石室學風也像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將一代接一代地傳遞下去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傳承數千年不曾中斷的文明而文翁石室就是這文明傳承中一支不曾熄滅的火炬只要傳承在石室就在只要教育在石經就在在傳承中華文化的道路上,《國家寶藏將繼續講好國寶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