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中國科技“眾帥之帥”—— 致敬“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

CCTV節目官網-CCTV-10 新中國工業檔案文獻展 來源:央視網2019年01月10日 16:36 A-A+

朱光亞,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吉林大學物理學創始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011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被譽為“中國工程科學界支柱性的科學家”、“中國科技眾帥之帥”。

1

朱光亞於1924年出生在湖北宜昌。由於他的父親在一家法國企業工作,朱光亞兄弟姊妹在少年時就得以接受西方教育。

1941年中學畢業後,他考入西遷至重慶的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物理系。講授大學一年級普通物理學的是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的趙廣增教授,他深入淺出的講課和介紹學科前沿的課外輔導,使朱光亞受到物理學科新發展的熏陶。

1

大二時,朱光亞轉學西南聯大,並先後受教于周培源、趙忠堯、王竹溪、葉企蓀、饒毓泰、吳有訓、朱物華、吳大猷等教授。眾多名師的栽培,使朱光亞的學業有了較堅實的基礎。

1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時,他從物理系畢業留校擔任助教。1946年,他聽取地下黨組織的意見赴美留學,決心掌握尖端技術為國效力。1950年春,獲得博士學位後他毅然回國,並&&與51名留美同學聯名撰寫《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以肺腑之言呼喚海外學子回國參加建設。“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 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 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中國要出頭的 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回去吧,趕快回去吧!”……

1950年4月,他回國與闊別10餘年的家人剛團聚4天,便接到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的電報,立即趕赴北大報到。1955年初,新中國決定發展自己的原子能事業,他在北京大學參與組建原子能專業籌建物理研究室(後改為技術物理系)。

1

1959年,黨中央、毛主席決定獨立自主研製原子彈,年僅35歲的朱光亞調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從此置身於發展核武器。這一關乎國家命運的偉大工程最前沿,抓緊工作進程,他從家裏搬進研究所單身宿舍,不辭辛勞地忘我工作。

1

1963年3月,朱光亞參與組織確定了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同年5月,朱光亞主持起草了《第一期試驗大綱草案》,指出核爆炸試驗的任務是由低到高逐步過技術關。建議先做地面爆炸試驗,再做空投爆炸試驗,並詳細提出了試驗測試的主要項目、技術保障、測試場地總佈局、試驗規模等內容。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試驗結果表明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從理論、結構、設計、製造到引爆控制系統、測試技術等均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1

1966年10月,朱光亞等人組織了中國第一次導彈核武器發射爆炸試驗。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有了可用於實戰的核導彈。

在朱光亞的組織下,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先於法國1年時間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氫彈的國家,發展速度是核大國中最快的。

  

1

在國防科技領域,朱光亞還指導了中國第一座核電站一一秦山30萬千瓦核電站的籌建及技術研究開發工作,潛艇核動力、核材料技術的研究發展,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國防關鍵技術報告制定,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等重大工作。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還參與了 "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1

朱光亞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鬥終生。他的英名和功績,將永遠與“兩彈一星”事業的豐功偉績融為一體,記載在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上。他的優秀品質和崇高風範,將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使命、奮發進取,為推動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事業發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860010-1119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