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國家寶藏》第二季四川博物院專場:“最美唐卡”偶遇“最長史詩” 演繹東方英雄傳奇“格薩爾”

CCTV專區 CCTV-3綜藝頻道 來源:央視網2019年01月01日 18:50 A-A+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CCTV-3)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二季于12月30日(週日)晚播出了第四期節目,四川博物院三件國寶——後蜀殘石經、格薩爾唐卡、制鹽畫像磚,以獨具韻味的前世今生,為我們呈現了巴蜀大地綿延數千年的生活之美與精神之光。透過一件件熟悉的文化標記,讓我們再次傾聽到了潛藏在歷史深處的智慧之音。無論是王洛勇演繹的為蜀地“帶鹽”版諸葛亮、鄭愷飾演的後蜀末代皇帝“孟昶”,還是講述英雄格薩爾傳奇的“仲肯少年”蒲巴甲,都給觀眾帶來了眼前一亮的視聽感受。在今生故事裏,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的“鑽井人”李中、羅鳴,以朱澤蓀老師為代表的“石室人”,讓史詩走下高原的中國格薩爾研究第一人降邊嘉措,通過他們動情的講述,讓觀眾感受到了蜀地盛名背後的傳奇,網友們紛紛感慨:“天府之韻,意蘊無窮!”

被譽為“世界近代石油鑽井之父”的中國古代黑科技

從戰國巴蜀人用“井”連接地下的寶藏開始,中國開採鹽井已經有2200多年曆史,從我國第一口鹽井“廣都鹽井”到開創機械鑽井先河的“卓筒井”,從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海井”再到中國海上首個高溫高壓氣田“東方1-1-14井”,在越挖越深的路上,中國人不斷更新著自己的鑽井技術。以李中、羅鳴為代表的中國海洋工程建設者們也在用自己的堅韌和突破,與海共舞,極限鑽井,創造著新時代能源探索的奇跡。一塊制鹽畫像磚,展現了四川鹽井人非凡的創造力,他們用智慧和汗水,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巴適生活。節目中所展現的地心探險,讓我們感慨于古人的奇思妙想、匠心所得,讓我們親切的感受到了中國古代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科學技術。這份感動,如同文明之路上的燈塔,照耀我們走過漫漫長夜,也將繼續成為當代國人科技復興的精神動力。

圖:李中、羅鳴為代表的中國海洋工程建設者們與國寶守護人王洛勇一起守護制鹽畫像磚

“世界最長的史詩《格薩爾》”

節目中,據中國格薩爾研究第一人降邊嘉措介紹:“《格薩爾》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史詩!從目前收集整理的情況來看,《格薩爾》就已經有300多部,100多萬詩行,翻譯成漢語,大約2000萬字。相當於5部《摩珂婆羅多》,50部《荷馬史詩》。”這部東方版史詩再次點燃了觀眾的熱情與民族自豪感,因為他不僅僅塑造了三千多個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角色,描繪了英雄格薩爾的壯闊一生,而且成為世界上所有史詩巨著中唯一“活著的史詩”,至今仍有上百位民間藝人,在中國的西藏、內蒙古、青海等地區傳唱著他的故事。從扎巴老人到斯塔多吉,一代又一代的“仲肯藝人”與格薩爾研究者,用獨特的形式傳承著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英雄史詩,傳遞著這部堪稱民族百科全書式偉大著作的歷史余溫。

圖:國寶守護人多布傑、蒲巴甲、索朗卓嘎與中國格薩爾研究第一人降邊嘉措共同守護國寶

“即將迎來建校2160週年的石室中學”

本期節目中,我們看到了七十八歲的退休教師朱澤蓀動情的講述了史上“最強學校”石室中學的2160年校史,從石室精舍、益州州學、成都府學,到石室中學。經過了蜀漢,直到今天。時代在變,讀書聲卻從未中斷。文脈相傳,人才輩出。 無論是古代的司馬相如、揚雄、陳壽,近代郭沫若、李劼人、王光祈、周太玄等名家,還是中國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奠基人茍清泉、中國固體和磁學理論開拓者李蔭遠、中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總工程師鍾山等當代傑出人物,都是出自這所千年名校。昔日文翁石室的學子們朝夕誦讀于蜀石經之畔,充分印證了蜀學何以聞名天下的淵源。而後蜀殘石經,前後刻了近兩百年,最後集結了儒家十三經,奠定了後世儒家經典格局。我們可以自豪的説,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傳承數千年不曾中斷的文明,而文翁石室就是這文明傳承中一支不曾熄滅的香火。

圖:國寶守護人鄭愷和石室中學退休教師朱澤蓀共同守護國寶

下周,《國家寶藏》第二季的舞臺將迎來雲南省博物館的三件國之珍寶,它們曾經歷怎樣的文化交融,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每週日19:30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CCTV-3)《國家寶藏》第二季。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