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大型紀錄片《四十年四十個第一》
12月14日晚21:45 CCTV-10 播出第五、六集
第五集:第一批自主培養的博士
這些天,一本特殊的學位證書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中展出。
新中國“第一號”博士學位證書
這張編號10001的博士學位證書,由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親自簽發,它的擁有者是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馬中騏。因此,馬中騏也被親切的稱為“第一號”博士。
“第一號”博士馬中騏
這本證書如此特殊,獲得的過程也是百轉千回、波折不斷。從1964年考入北大物理系攻讀研究生,到1983年獲得博士學位。二十年間,馬中騏始終堅信知識改變命運,而他的身後,隱藏著這一代青年不屈奮鬥的巨大悲喜。
馬中騏博士論文答辯現場
1982年2月6日,終於迎來馬中騏博士論文答辯的日子,這也是新中國舉行的首次博士論文答辯。這場答辯委員會的陣容堪稱豪華:“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胡寧、朱洪元、戴元本、谷超豪四位學部委員和侯伯宇、李華鍾兩位頂尖教授擔任答辯委員。
在馬中騏博士論文答辯獲得全票通過後,其餘的17位研究生也陸續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他們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從此,博士成為無數學子心中神聖的嚮往。
延伸閱讀:
18位新中國首批自主培養的博士,他們是誰?
圖為17位博士在人民大會堂的合影
1983年5月27日,博士學位授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除了唯一的工學博士馮玉琳因當時在美國讀書沒有到場,其餘17位博士都參加了這場學位授予大會。馬中騏位於第二排正中間的位置。
《人民日報》報道18位博士畢業生
他們是:馬中騏、謝惠民、黃朝商、徐功巧、徐文耀、白志東、趙林城、李尚志、范洪義、單墫、蘇淳、洪家興、李紹寬、張蔭南、馮玉琳、童裕孫、王建磐、于秀源。
他們當中,6名來自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6名來自中科大,4名來自復旦大學,另外兩名來自華東師大和山東大學。這其中:
馬中騏拿到10001號博士學位證書
王建磐是最年輕的博士,畢業時只有34歲
徐功巧是唯一一位女博士,也是我國首位生物學博士
馮玉琳是我國首位工學博士。
幾十年間,
18位博士一直活躍在科研一線,
歷史成就了他們,
他們也承擔起了歷史的重任。
他們每個人的經歷都極不平凡,
而“奮鬥”就是他們為自己的青春
描繪的最醒目底色!
改革開放給中國的高等教育
帶來了新的動力。
第一批博士學位的授予,
標誌著中國科學技術
以及經濟騰飛發展的新起點。
在這個最好的年代,
莘莘學子在前輩的滋養下,
仰望星空,
腳踏大地,
堅持初心,
成就夢想!
(作者:范麗)
1978年至2018年,
我們經歷了無數個“第一”,
四十年,哪一個瞬間讓你終生難忘?
讓我們來一場時光之旅,
回味那些改變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