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志之所趨,無遠勿屆,
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銳兵精甲,不能禦也。
——清•金纓《格言聯璧》
2013年6月28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
發表了重要講話,
在強調理想、信念重要性的時候,
引用了這段格言。
在《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節目中,
經典釋義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
解釋説:
志向到底能夠遠到什麼程度呢?
遠到沒有不能達到的地方,
即使是山和海的盡頭也不能限制;
志向能夠強到什麼程度呢?
強到沒有不能攻破的壁壘。
即使是銳兵精甲,
也不能抵禦志向的力量。
經典釋義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
蒙曼教授講述了一個大將軍耿弇的故事。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
當時21歲的耿弇投奔了劉秀,
並且口氣不小地向劉秀建議,
先收復河北,再平定山東,
最後一定能安定天下。
那時候劉秀的勢力還很弱,
耿弇更是名不見經傳,
所以誰都覺得他這個説法太誇張了,
不可能實現。
可是,耿弇因為有了這樣的志向,
他就産生了拼命三郎的勇氣,
作戰身先士卒,不懼生死。
有一次打山東的時候,
他的腿被敵人的箭射中了,
他抽出佩劍來,
把箭砍斷接著戰鬥。
正是因為有這樣捨生忘死的勇氣,
耿弇真的成了
大名鼎鼎的常勝將軍,
而他原來預設的目標,
也都實現了。
劉秀因此對他刮目相看,
很感慨地説了一句話,
“有志者事竟成也。”
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由來。
為什麼志向具有如此偉大的力量呢?
蒙曼教授説,
志嚮往大裏説叫做理想,
往小裏説叫做目標。
一個人有了理想,
有了目標,
才會有決心,有勇氣,
才會去做常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這段典故,
是強調樹立遠大志向的重要性。
無論革命戰爭年代,
還是改革建設年代,
都需要有理想、有信念,
只有用理想和信念武裝自己、激發鬥志,
我們的人生才能無遠勿屆,無堅不入。
經典釋義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
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
志向的遠度可以窮山距海,
志向的強度可以無堅不摧,
那為什麼成功者卻鳳毛麟角?
因為立志容易,
但要堅定信念毫不動搖,
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時候,我們需要七個字
——咬定青山不放鬆。
經典釋義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
竹 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習近平總書記很喜歡這首詩,
當年在梁家河插隊的時候,
對這首詩就有深刻的體會。
後來他在一篇文章中,
把這首詩的前兩句做了一點小小的改動,
“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群眾中”,
借此來表達紮根群眾、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志向和信念。
蒙曼教授説,
鄭板橋這首詩,
寫的不僅僅是竹子,
更是竹子背後的精神。
竹子不是生活在肥沃的泥土上,
而是從石頭縫裏鑽出來,
緊緊咬住青山,
挺立起來,
這是何等地堅韌而頑強!
無論經歷怎樣的風雨,
依然挺立不動,
而這也是中國人的氣派,
獨立而堅強!
思想解讀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川老師
思想解讀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川老師解讀説,
正是因為擁有了這樣的理想信念,
我們才能夠在革命年代,
前赴後繼、百折無悔;
才能夠在建設年代,
艱苦奮鬥、激情燃燒;
才能夠在改革開放年代,
敢為人先、勇立潮頭。
正因為有了理想信念,
我們才能夠
“從勝利走向勝利”,
才能夠得到億萬人民的支持。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百家講壇》特別節目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10月8日—19日
央視綜合頻道20:00檔首播
作者:付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