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民營火箭第一人:我心裏五味雜陳

CCTV節目官網-CCTV-2 對話 來源:央視網2018年08月23日 17:51 A-A+

2018年5月,一家中國民營企業用自主研發的小型商用亞軌道火箭,圓滿地完成了客戶的飛行任務,創造了中國民營商業航天的歷史。這家企業的創始人是一位出生於1985年的年輕人。火箭發射,這個幾乎被央企壟斷的類軍工領域,他是邁過多少門檻才闖進來的?做一個軍民融合先行先試的拓荒者,他又經歷了怎樣的喜悅和困惑?

軍民融合背後是商業航天熱?

零壹空間創始人舒暢:我是1985年的。我來自零壹空間,零壹空間是國內第一個營業執照上寫的運載火箭的民營企業,主要針對現在商業市場上蓬勃興起的衛星公司的發射需求來提供發射服務。原來國家隊主要是給像咱們北斗,這些大的國家的衛星來提供發射服務,我們這個火箭主要針對現在商業市場上,現在有幾十家的民營企業開始做衛星了,那麼我們就是要把他們的衛星,更好,更快,更可靠地送上天,這也是民營企業第一次自主研發的火箭。
軍民融合路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特約評論員宋曉軍:我們國家是2015年把軍民融合第一次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十九大已經提出來了,2035年我們軍隊要實現現代化,2050年我們要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我們常説要走一條花錢比較少,效益比較高的軍工發展路。這個模式就是需要民營的大量創新的血液,使得最終我們不至於走到像有些國家,軍費高到不得了這樣一個狀況。當然他們第一個往上闖的,一定會留下很多的經驗,當然也會有教訓,他們都是在軍民融合這條路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吃出什麼味來,當然他們現在信心很滿,但是將來恐怕你們也會有五味雜陳的東西。

零壹空間創始人舒暢:現在已經有了。

特約評論員宋曉軍:這些東西會反映出來,然後國家根據你們的五味雜陳做機制政策上的調整,包括國營軍工企業,跟你們來完成一些對接,比如標準的對接,規範的對接,武器裝備許可證發放的簡化等等。最後形成一種新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有國營的,有民營的,來參與的這樣一個熱潮,只有這個熱潮才能最終實現深度軍民融合戰略的雛形。

民營火箭第一人的軍民融合之惑

零壹空間創始人舒暢:宋老師確實講到我們心裏去了。原來我也在航天科技集團,國家隊在工作,2015年4月份我辭職出來創業,其實很大的一個背景就是2015年3月份總書記有一個講話,要把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就覺得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但是真正踏入這個行業以後,我們會發現政策上還有很多不完備的地方,比如説保密資質,我們剛剛成立的時候,由於火箭是類軍品管理的,所以需要有保密資質,可是這個保密資質有一個要求,必須成立三年以後,才能有這個保密資質,我們去找保密局溝通,説我們一個新成立的企業,我們想進入軍工領域。

所以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到今年五月份,我們的首飛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其實首飛的前幾天,我們接到了很多電話,説什麼問題呢?這個火箭發射到底該履行一個什麼樣的流程,取得什麼樣的資質你得説清楚。要不然你不可能在中國大地上突然給打一發火箭出去,大家總覺得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有一些政策法規可能還沒有跟得上,我覺得這是我最想分享的一個點,這既是我們的時代機遇,其實也面臨很多先行先試的痛苦。

政策法規是撞門檻撞出來的

特約評論員宋曉軍: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個過程是必然的,其實有些政策法規是你撞門檻兒撞出來的,撞完之後形成了一套機制。只要有成功,國家就可以創造一個機制,就以這樣的東西為樣板。像小舒這種,他想進入軍工,拿到這個證,這是很關鍵,就是你具有這個資質,在戰時你可以變成一個動員企業,國家説你給我發衛星。但是平時你可以掙錢啊。我覺得這非常靈活的。然後人家一看,你有這麼大本事,還有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證,平時發衛星還能掙錢,那我資本就過來了,我幫你擴容,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軍民融合的方式。

860010-1114051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