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2018最美教師候選人:殷鴻福

CCTV節目官網-CCTV-10 2018尋找最美教師 來源:央視網2018年07月27日 16:07 A-A+

 

殷鴻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60多年來,他不忘初心,用實幹和奮鬥踐行了最初的誓言,他發現並確認了全球地質學中的“金釘子”,他一直堅守在地質教學的第一線,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地層古生物學家、地質教育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殷鴻福教授。

堅守初心  投身地學求真知

1935年3月15日,殷鴻福出生於浙江舟山。早在讀中學時,一位叫黃傑民的地理老師,用繪聲繪色的講解激發了殷鴻福探索地球奧秘的興趣。

1952年,殷鴻福以第一志願報考了當時剛成立的北京地質學院地質學專業。他醉心於此,1956年5月,他還未來得及參加畢業典禮,就遠赴西北工作了。

1961年,殷鴻福從北京地質學院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開啟了教師生涯。

“十年動亂”期間,學校停課,研究沒有經費,他始終堅持在逆境中奮鬥。197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的春天。殷鴻福一頭扎進科學的海洋裏,從事地質古生物的研究。1980年3月至1982年3月,殷鴻福赴美訪問期間,他與世界著名學者共同從事研究工作,並被多所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邀請講學。

領跑時代  地學界的“金釘子”

上世紀90年代初,殷鴻福敏感地意識到,國內傳統地層學的做法已越來越不適應西部大開發、地質大調查的要求。他選擇長江為突破口,從流域演化、防洪抗災到系統整治進行研究。

1996年,殷鴻福推薦以煤山D剖面27c之底作為全球二疊係—三疊係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俗稱“金釘子”),並將一大批學生放在這個科學的最前沿開展研究。2001年,煤山最終被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確認為全球層型剖面和點位。這一金釘子設在中國,開拓了我國古-中生代轉折和生物大滅絕的研究。

瞄準前沿   首創地球生物學

古生物學是地球科學的一門傳統古老學科,殷鴻福高瞻遠矚,先後倡導和開創了古生物地理學、生態地層學、生物成礦學、生物地質學等一系列分支學科,由此提出了完整的地球生物學的新學科體系,在國內外産生了重要影響。

殷鴻福是我國倡導古生物地理學分支學科發展的最早學者之一。1982年,剛從美國回國的殷鴻福最早向國內介紹用古生物地理論證微板塊和地體的活動,並於1988年出版了《中國古生物地理學》專著。

緊接著,殷鴻福主編的我國第一部生態地層學專著《揚子及其周緣東吳—印支期生態地層學》于1995年問世,他開始倡導生態地層學分支學科的發展。

教書育人  用實幹報效祖國

殷鴻福要求學生必須重視野外地質實踐,掌握紮實的第一手資料。為此,他身體力行,經常帶領學生跋涉在崑崙、秦嶺、祁連山區的崇山峻嶺之中,採集地層古生物樣本,收集各種資料。

在學生論文發表前,對於每一個概念,每一個表述,每一種現象的描述,殷鴻福都要認真斟酌,反復推敲,嚴格把關,甚至於一些細小的問題也從不馬虎,以培養研究生嚴謹的科學作風。另一方面,他又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闖”,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儘管年事已高,殷鴻福依然工作在中國地學發展的前沿,他每年都會到大學和中小學去跟學生們溝通、免費作科普講座,受到校內外的廣泛歡迎。

殷鴻福對自己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多貢獻,少索取。他主持的項目,一般都把經費劃給各子課題,自己只留少量必需經費由秘書掌握,做到公開。

殷鴻福的生活十分樸素,他衣著非常簡樸,一件衣服穿很多年,經常騎著一輛舊自行車,往返于家庭、教室、實驗室之間。他堅持不拿院士的待遇,總是説:“錢夠用就行了,把錢留給更有需要的人。”但他卻多次以不同方式捐資助學。

殷鴻福常常説:“我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年輕時立下的終身做一個地質工作者為祖國服務的諾言,我將繼續教書育人,用自己的後半生為這個諾言和信念作證!”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