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80615 萬里援疆路 濃濃粵新情

來源:央視網2018年06月15日 20:03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中國地圖上有這樣兩個地方,一個位於我國東南,在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另一個位於我國西北,屬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三師托雲牧場。這個邊境牧場和吉爾吉斯斯坦接壤,居民大多是柯爾克孜族。可能很多人對這個民族還不太了解。而時間倒退幾年的話,那裏的牧民們也很難想到,他們的羊竟然會賣到五千多公里外的廣東去。而讓雙方結緣的正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國家戰略——對口援疆。從1998年開始,廣東省先後對口支援了新疆哈密地區和喀什地區。從去年開始,新一批援疆幹部又來到了喀什。一個來自經濟發達地區,思想觀念超前;一個是深度貧困地區,思想保守甚至落後。這樣的交融會産生怎樣的一種“化學反應”呢?

5月30日一早,托雲牧場的羊肉經銷點裏又熱鬧了起來,牧民們的老朋友——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駐兵團三師工作隊的人給他們帶來了一份驚喜。

原來,去年9月份,東莞市鳳崗鎮就和托雲牧場簽了協議幫他們賣羊肉。來自高原的羊肉在廣東很受歡迎,一次的訂單就達到了幾噸。牧民們屠宰好的羊沒有足夠多的冰櫃來速凍,很是發愁。這一次,援疆幹部們帶來的幾個大冰櫃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廣東人吃上了高原羊肉,牧民們也得到了實惠。和以前在喀什地區銷售相比,每斤羊肉牧民能多賺十塊錢。去年的幾個月裏,牧民阿依甫·庫瓦的收入就比以前增加了四萬五千塊。在援疆幹部的幫助下,想把生意做大的他還到內地去考察了市場。

鳳崗鎮幫托雲牧場賣羊肉,在廣東援疆的工作中,有個專業的説法叫團鎮結對。和援疆的大資金大項目相比,他們形容這屬於規定動作之外的自選動作。也就是説,大盤子裏的援疆資金你不能動,想給當地群眾辦些具體而細微的實事兒,結對子的鎮得自己去想辦法。

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駐兵團三師工作隊廖唯方告訴記者,從2010年開始,他們就把三師的16個團場和東莞的16個鎮街進行了一對一結對。從民生、扶貧、教育、文化等等各方面進行項目交流、對接。把具體的扶貧工作、對口援疆工作落實到戶,到村,到人。

團鎮結對所解決的事兒可能並不大,但對於提升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卻至關重要。除了東莞以外,現在廣州市和疏附縣、佛山市和伽師縣也全面開展了結對幫扶。

從人們最關心的教育、醫療、住房、公共服務等處著手,2017年,廣東省直接投向民生領域的援疆資金就超過了18億元,極大改善了各族群眾的生産生活環境。大到住房,小到一斤羊肉多賣幾塊錢,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不僅加深了當地群眾與援疆幹部的感情,更能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助力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但脫貧又不是簡單地給點錢、建建房就能解決的。怎麼讓更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貧困並能持續下去?近年來,廣東援疆人重點推出的方法是,抓産業促就業。通過建設産業園,吸引內地企業來喀什地區辦廠,讓大量貧困人口走出農村成為賺工資的産業工人。

這片現代化的廠房在2015年之前還是一片荒蕪的戈壁灘,它就是廣東産業援疆的主項目之一——兵團草湖廣東紡織服裝産業園。到今年年底三期項目全部達産後,這裡的年産值將達30.5億元,創造就業崗位約5000個。

和這個産業園的模式不同,伽師縣興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走的則是一條“以商招商”的路。也就是説,政府通過優惠政策吸引來專業的工業地産運營商,由他們建設廠房,再去全國各地招商。用小資金撬動大杠桿。

目前,這個民營孵化基地已經吸引來了24家企業,還有17家外地客商預簽了進駐意向。到今年年底,僅這裡就可以創造1萬個就業崗位。

艾合買提江·吾浦爾去年就在這裡找到了工作,當生産組長的他月薪有3000元。不過,艾合買提江並不甘心只是脫貧。今年3月,他在員工宿舍區租場地做起了燒烤。為了鼓勵他創業,企業還給他免了半年租金。生意越來越紅火的他一鼓作氣又租下了小區門口的空房,開起了雜貨店。家裏人和親戚都來幫忙。現在,工資加上創業,他每個月的收入都能達到8000塊以上。不僅全家脫貧,更成了村裏人羨慕的對象。

艾合買提江的故事讓人感覺挺勵志,但實際上,這也就是今年才會有的效果。前兩年,援疆幹部去村裏招工都很困難。尤其是紡織服裝企業招的大多是女工,在當地的思想觀念裏,女性出門務工會有不少阻力,甚至連她們自己也是阻力中的一分子。

好不容易勸説了一些人來廠裏打工,可一發工資,企業主們又傻眼了。

喀什地區伽師縣興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黨支部書記李軍説,工人們發完工資全都跑了,錢花完了就又回來了。沒有組織紀律性,別説團隊意識了,積極要求上進,多學技術,多掙錢這些觀念幾乎沒有。

在經濟發達地區積攢的管理經驗在這裡大都已失靈,怎麼辦?幾經溝通,援疆幹部們下決心要放開思想,結合這裡的情況因地制宜想辦法。第一步要解決的就是語言關。很快,國語講習所就在産業園裏建立了起來。不僅免費教你説國語,每聽一堂課還補幾十塊錢誤工費。慢慢地,發現學了國語能更好地和師傅交流,來聽課的人也越來越多。

另外還有一種鼓勵員工學國語的土辦法。長達一千多字的好員工標準50條,大家都爭相上臺去背。背誦好了就給予獎勵,發獎狀,還給錢,大會小會表揚。

辦法雖土卻有效。現在,這樣的獎勵對員工來説已經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激發了她們內心的榮譽感,和對自我價值的認同。

古再麗努爾·庫爾班是個聾啞人,她告訴記者,丈夫嫌棄她和她離婚了,但進廠後她能掙錢養活自己了,學了國語後還能看書、和別人用文字交流。她現在很開心,也自信多了。

語言交流更順暢後,員工們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賺的工資也水漲船高,工作態度、甚至在家裏的地位都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為了解除員工們的後顧之憂,援疆隊還幫助一些企業建起了幼兒園。國語教學從娃娃就開始抓起了。

在攻打語言關的同時,廣東還推動各産業園和援疆企業建立脫貧攻堅講習所和黨群服務中心。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工人們了解國家的各項政策、認識外面的世界、切實促進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正在不斷拉近各族群眾的心,有不少少數民族員工還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現在,在喀什的一些學校或鄉村裏,有時能看到一些人舞獅的身影,這個原本來自珠江之畔的習俗如今在天山腳下也扎了根。而陽光下少數民族的孩子們聽著專業教練的國語指令,正在恣意地奔跑,享受著足球帶給他們的快樂……

此次南疆之行,少數民族同胞精神面貌的改變尤其讓記者印象深刻。他們純樸的臉上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洋溢著認識到自身價值的欣喜。在大街上,一群正在玩耍的孩子可能會紛紛用漢語對你説“你好”。語言、文化的交流交融讓各個民族間有了更多理解和認同,而這些絕對不是簡單地給錢給物就能實現的。來自改革前沿的廣東援疆人不是生搬硬套各種理念,而是用最樸素的方式做到了這一點。而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正是基於團結和尊重。只有這樣,全國各民族才能真正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8年06月15日 20:03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從1998年開始,廣東省先後對口支援了新疆哈密地區和喀什地區。從去年開始,新一批援疆幹部又來到了喀什。一個來自經濟發達地區,思想觀念超前;一個是深度貧困地區,思想保守甚至落後。這樣的交融會産生怎樣的一種“化學反應”呢?(《焦點訪談》 20180615 萬里援疆路 濃濃粵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