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東坡思享】父母!孩子啥習慣是你培養的?

CCTV節目官網-CCTV-7 鄉約 來源:央視網2018年03月07日 17:10 A-A+

父母!孩子啥習慣是你培養的?早上送孩子上學,我問:被子疊了嗎?睡衣扔床上了?牙膏蓋沒蓋吧?沒關係,家人都願意為你做,但可怕的不是這些。----------習慣決定人生!

1、早上開車送孩子上學,路上我問:請問被子疊了嗎?睡衣是不是還仍在床上?牙膏蓋好像還沒蓋上吧?是不是有人叫你起床?是不是有人給你把飯做好?是不是有人給你端上來?是不是有人給你端下去給你洗碗?是不是熨好的乾淨衣服給你準備好了?是不是我還要開車送你去上學?你算算你一睜眼開始到你坐在課堂上,有多少件事兒是別人幫你做的?這都沒關係,作為父母都願意為你做這些,但有件事兒挺可怕,可怕的是別人為你天天做這些在你心裏猶自不覺,這會為你養成一個可怕的習慣,就是你覺著這一切就應該是這樣。難道我起床了被子還要我疊嗎?早餐竟然沒有準備好?你不送我我怎麼上學?等將來你步入社會、步入家庭,什麼都要從頭開始學起、什麼都不會,而這早上別人為你做的這一切,就是你那個時候唯一能做的、唯一可以幫上別人讓別人覺著你有點用的。可是在你該具備這些能力的年齡,這些你都沒有成為習慣。那一刻悲劇以你的痛苦感受為先導拉開了序幕,因為你終將獨立生活,父母能給你做一輩子飯嗎?單位領導能幫你收拾辦公桌嗎?因為這一切都還不是你的習慣,你能有幸福感嗎?你進入一個團隊的切入點在哪呢?

2、毫無疑問,這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在很容易讓她成為習慣的年齡我們還不懂,等懂了的時候孩子就大了,大了再想重新建立習慣可就難了。我大女兒十八歲的時候我有了小女兒,等她到了兩三歲滿地亂跑的時候,正是最可愛好玩的時候。早上起來她起床飛奔到我和她媽的臥室,“咣當”把門推開,門重重地撞在墻上,然後孩子大聲喊:媽媽、媽媽…… 伸出可愛的小手撲到床邊,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天性瞬間迸發,哪怕睡眼惺忪也會伸開雙臂深情擁吻,是呀,還有比這更扎心的幸福嗎?可我卻嚴肅地跟孩子説:出去!爸爸媽媽在睡覺,想要進來必須敲門,而且必須先大聲問:我可以進來嗎?來回教了兩遍,孩子學會了。第二天一早,睡夢中的我突然聽到“咣當”一聲,人家又衝進來了,大聲喊著“媽媽、媽媽”,再看她媽,完全是條件反射伸開雙臂深情擁吻,唉。我就再開始一遍:出去!敲門!大聲喊:我可以進來嗎?為了給她建立這個習慣,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因為我是家中男主人,在家裏去任何一個房間也沒有敲門的習慣,我如果不改孩子就很難養成這個習慣,以至於我去孩子的房間明明聽著她在裏面玩耍,也要敲門大喊:我可以進來嗎?你看一個進門先敲門的習慣,需要家長以身作則!需要反復練習、持之以恒,啥事兒不堅持一百天都不會成為她的習慣。需要全家達成共識,家裏有一個不這麼做的,都很難成為她的習慣。兩三歲建立這個習慣都需要一個過程,長大了再想建立就更難,或者即便硬掰過來也不是發自內心。你想想,該有多少你希望孩子一生擁有的好的思維方式、文明素養要在這個時候必須成為她的擁有呢?鍛鍊身體的習慣、洗澡的習慣、愛美的習慣、刷碗的習慣、整潔的習慣、讚美的習慣、誠實的習慣、學新東西的習慣、不懶床的習慣、擔當的習慣……這些難道不是每個家長都願意讓孩子擁有的嗎?甚至快樂、幸福,其實歸根結底都是一種習慣。孩子在上小學之前,正是建立這些習慣最好的時候!你知道嗎?小老鼠出生三天前如果給它蒙上雙眼,它一輩子都是色盲!很多很多習慣的建立是有特殊的年齡階段的,過了這個階段再想建立,就會跟我現在減肥一樣困難!

3、有一次同事聚會,我吃飯的時候發現一個現象,菜轉過來我剛準備夾轉走了,好不容易菜轉過來我剛又準備夾又轉走了,夾了三次沒夾著!我想這是誰啊?這不是傳説中的領導夾菜你轉桌嘛。結果發現是我同事九歲的女兒,我當時就釋然了。孩子嘛,作為大人都能原諒,因為她眼睛裏只有食物,沒有環境和人。當時我突然一想,並不是孩子沒有意識到,是我們作為家長,沒有去教育她引導她,讓她意識到吃飯的過程中,你的空間是很豐富的,不是只有一個維度,還有很多其他你應該感受到的維度,受到這個啟發之後,我回去就開始教育我的女兒。

4、閨女過來!當爹的今天要教你,此生最重要的三大秘籍能夠改變人生。上初中的她好奇地問:真有那麼嚴重?的確那麼嚴重,這叫吃飯三招改變人生。吃飯第一招:5秒鐘就可以學會,吃飯第一招是什麼?就是給別人夾菜,記住了嗎?這個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給別人夾菜嘛。我説這個真的了不起。當你給別人夾菜,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同樣是夾菜,旁邊的人最喜歡吃的是那道菜,而不是這道菜。而我夾的時機是什麼?慢慢就會演變出,給別人倒酒、給別人點煙、給別人倒飲料、幫助別人去拿東西。日積月累將成為你的一種一生受用的美德:隨時發現別人需求並及時施以援手的美德,説通俗點就是“有眼力價”!其實這是特別可怕的人生智慧,在課本裏找不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多學霸在國外留學回來人際常識仍是一片空白,他眼睛裏沒有環境,不注重別人的感受。給別人夾菜這個訓練如果能成為習慣,那真的不容易。剛開始的時候我跟她説了,她的確馬上做到了。她説給人家夾了,她認為夾了不就行了嗎?遠不是如此,夾菜是建立心靈共鳴的過程,注重的是我懂你的那種心靈交流,當年的孔融讓梨流傳至今,這麼小的孩子如果能夠建立這個習慣,馬上就會得到別人讚許的目光,你會發現你為別人做了付出,能換來別人對我的關注和幫助。很多孩子步入社會孤立無援,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環境和圈子,其實很簡單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在最最恰如其分的時候,給別人特別懂他的那種幫助就是了,這一切就是從小給別人夾菜的過程中慢慢建立的。你想想,我們都有帶著孩子參與成人聚會的時候,你的孩子懂給別人夾菜嗎?

5、吃飯第二招10秒鐘就可以學會:讚美別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般不缺親友長輩的讚美,每當被讚美的時候孩子都是開心和幸福的,但你的孩子會讚美別人嗎?習慣讚美別人嗎?讚美的幽默、溫馨、獨特、走心嗎?作為家長意識到讚美的習慣,實在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習慣嗎?我跟我女兒説後,沒想到她馬上反駁我:“你讓我這樣去做,我就會成為一個虛偽的人,我明明覺得這個人沒什麼好啊”。我説:“這正是我教你這招最重要的意義!他不是沒有好處,是你沒有發現他好的一面。甚至更可怕的是,你習慣性、非常專業老練地只關注他的缺點”!這其實是個視角的問題,有個印度的老者跟一個年輕人一同坐火車,老者問“年輕人,你聞到什麼了嗎”?年輕人回答:“我聞到了車頭傳來的刺鼻的濃煙”。老者説“我聞到了鐵道兩旁野花的芳香”。人的視角是個可怕的習慣,習慣發現別人好的人永遠懂得感恩,永遠能從周圍人那裏感受到幸福美好。這習慣發現別人不好的人,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你為他付出九次一次不到位他就能全盤否定。讚美別人的訓練,其實是給一個孩子視角的訓練,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説你可以從外在開始,比如這個阿姨的膚色好白,眼睛好亮,笑聲好似銀鈴,這個首飾好精緻在哪買的?這個包呢?當她開始第一次讚美的時候,她發現她給自己贏來了讚美,她自己也好開心。你看,我説快樂是種能力吧。讚美的訓練不是虛偽,是你能在林林總總的好壞相間的、目光所及的這些事物當中,去摘取好的一面,並給予表達的能力和習慣。作為家長,你意識到孩子能有讚美別人的習慣有多麼重要了嗎?它決定了你孩子將來快不快樂呀!決定了你孩子將來是不是被人喜歡呀!簡直了,太重要了。

6、我給她舉一個例子:有一次我去黑龍江採訪特別有名的農業專家,我的同學正好在哈爾濱,然後我們一起吃飯,他就開始敬酒。“東坡你能採訪這樣的專家,那是你的榮幸,因為他給中國的農業科研帶來了巨大的貢獻、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怎麼怎麼樣、他一來整個單位收入提升了多少、農民增收了多少、科研項目普及了多少,像這樣的一個人是能改變一方水土,改變很多人命運的人,能夠採訪他對你來説的的確確是一件幸事。”聽得我肅然起敬,端起酒杯跟大傢伙一塊敬這位老專家。“我同學也很不簡單,中國主持人行當裏他是為數不多的主持農村節目,獲得全國金話筒獎的人,他採訪過吳仁寶、採訪過袁隆平、採訪過郭鳳蓮、採訪過很多華夏大地上三農領域裏有名的專家學者,能夠被他採訪那不是一般的人。”説的我好開心。然後我發現他挨個組織敬酒,其實就是挨個讚美別人,很多人第一次見面並不了解,他也能從稍縱即逝的細節中提取讚美點,讓他的每個讚美體現出了真誠,在整個交流的過程中他成了最受喜愛的人。

7、吃飯的第三招可能稍微難一點,但是越難越有用,就是幽默。我們沒有課程教孩子幽默,但我覺得太需要這一課了。我們活著應該成為怎樣的人?最好能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很多人覺著幽默多半是天生,但是你要知道幽默的本質,你就明白幽默其實是可以訓練的,幽默的本質其實就是分享。我就問我的女兒:你昨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兒?她想了半天:“沒有,全是煩惱。”我説:“我不想知道煩惱,我就想問你有什麼開心的事兒。”想了半天還是:“沒有。”我説:“你昨天一整天不可能都板著臉吧?你總有微笑的時候吧?給我講出來聽聽”。她真沒想出來,我就拿這個問題問我自己,我發現我昨天好像也應該笑過,但我也想不出來。後來,我每天問她幾個問題:今天你有什麼開心的事?今天你讚美過什麼人嘛?他有什麼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剛開始的時候答不出來,但我天天問天天問,日積月累,雖然我經常出差不在孩子身邊,不斷地重復同樣的問題,其實就是建立她的思維習慣,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一兩個月以後,她就很熟練了。你拿起電話不用你問,她就會主動跟你説:“我今天遇到了很搞笑的事,今天有個人做的一件事很值得學習。”天天這樣去做,思維習慣就會慢慢建立,每天快樂、每天讚美、每天助人、每天幽默!每天做就會成為習慣,每天,你就聽她嘚啵嘚、嘚啵嘚,要麼逗得你哈哈大笑,要麼讓你覺得深受啟發,她的視角就習慣積極,習慣正能量。習慣會變成性格,性格改變命運!作為家長你不希望孩子這樣嗎?

8、我們欄目有很多實習生,你會發現永遠都會有三種人:一種人只有百分之一,來了三天全欄目的人都喜歡,我雖然沒有接近他,但是聽到這個説他好那個説她可愛、説他有趣、説他能幹;還有一種人也佔百分之一,來了之後三天全欄目人都討厭,影響力之大超乎想象。這兩種人都是改變世界的人,中間百分之九十八大都是默默無聞,來的時候默默無聞,走的時候默默無聞,你甚至都不記得有這麼個人來過,這百分之九十八是繁衍後代的人。

9、説到習慣最後再講一個故事。有次我帶著閨女跟朋友一起去看演唱會,中間突然身邊的一個阿姨快速往前跑去,我就跟閨女説:我猜呀,你這位阿姨是跑去給大家按電梯了。你知道嗎?這裡面只有你最小,最應該去做這件事。而你在學校、在將來的工作單位,因為其他的孩子都沒有受過這種訓練,如果你能夠這樣就會立刻成為被老師同學喜歡、需要的人。結果第二天她跟著老師去貴州參加一個扶貧的活動,除了她是本科生之外,其他的都是師兄師姐研究生。吃飯的時候其他的孩子都在那玩手機不交流,只有她站起來代表老師敬酒。吃完了飯,她鬼使神差想到我跟她説的話,結果第一個跑到前面給大家按電梯,扶著電梯門等大家都進來她才進來。第二天老師有個重要的場合只帶了她一個人,中間老師問她:這次來的所有人只有你是本科生,你知道我這次為什麼只帶你來嗎?因為,昨天吃完飯只有你跑去給大家開電梯,這個細節讓我很感動!我閨女回來興奮地跟我説,天哪,我萬萬沒想到,原來主動跑去給人按電梯門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那一刻,我知道這個細節已經成為她以後的重要認知了,將來很長很長的人生道路,這個習慣都會幫到她結下善緣!

10、古聖先賢也是以德立身的。孔門四科,孔子門生必修的四門課程分別是: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也是把德行放在第一位。德,指的是孝悌人親,行,指的是踐行。同時,這個行也有一旦踐行不可停止的意思;第二個叫政事,指的是工作和生活的方法,説白了就是弟子規;第三個叫言語,指的是接人待物的本領,説白了就是五倫關係;第四科叫文學,指的是我們現在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的知識,放在最後一位。《論語·學而篇》説道:“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裡説的是學習的次第問題。其中德行的範疇都落實好了,都做到了,還有餘力的話,就可以學文了,也就是學知識了。聽見了沒,前三門沒學明白,是不能學知識的。所以儒家的教育目的,就是讓一個人終身保持人性,永不改變。用現代的話説,就是做人資格的教育,這是一個人一生能夠趨吉避兇,幸福平安的根本。如今許多父母忽略了對孩子德商的培養。而德商就體現在這些細節是否建立的習慣當中!

11、我看過一個視頻,一隻貓被訓練的能上馬桶,完事兒之後跳到水箱上自己按下水箱衝廁所,嘿,您想想連一隻貓都能被訓練成這樣,千千萬萬個望子成龍的家長,為什麼不能讓我們的孩子,建立一些一生受用的習慣呢?咱們一起,加油吧!(肖東坡)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