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風光秀美、文脈延綿的江南,是不少人節日旅遊的首選地。來這裡,不能錯過園林美食,還有這樣的古宅院。粉墻黛瓦,雕梁畫棟,山石花木,步移景換。它們是蘇式古建中的精品,也像凝固的史書家譜,寄託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鄉愁。把這些歷經數百年的古建築保護下來,是社會的責任也是無數人付出努力的結果。今人尋找和修繕這些老宅子的時候,仿佛是在觸摸歷史,和祖輩做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有人甚至由此找到了兩個家族間跨越千年的奇緣。
臨近過年,蘇州三山島的農家樂老闆秦永泉正忙著做豬油糕。
秦永泉説,每年都要做年糕送人,兒子女兒送他們的朋友,自己也送自己的朋友。豬油糕是蘇州地區傳統糕類名點,早在清代就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食品。豬油糕用糯米粉過篩後,加入豬油、紅棗、核桃、松子等蒸制而成。取意步步高,吃上去又甜又鬆軟。
秦永泉所在的蘇州三山島村是個歷史文化名村,古代曾是文人墨客的聚居地。秦永泉就是北宋文學家秦觀秦少遊的第38代子孫,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別人都説他骨子裏自帶祖先留下來的文化基因。
歷史上的江南一帶,不僅有美食美景和才子,還有傳統的蘇式建築。三山島位於太湖中央,古時曾是繁華的太湖驛站,最鼎盛的時期,三山島上商賈雲集,不少人在這裡興建住宅,紮根落戶,老潘的祖上就是來自浙江湖州的米商。
清代以前,沒有玻璃,窗戶大多都用紙糊,只有江南的少數富裕人家會用明瓦,這種半透明的薄片是用河蚌的殼打磨而成的。200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間,老潘的祖先在三山島上建了這座師儉堂。師儉堂內有保存完好的清代磚雕和特色門樓,細節之精美令人讚嘆。2009年,師儉堂成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老潘在師儉堂已經住了60年,每到過年,他都會用自製的掃帚,打掃師儉堂的每個角落。三十年前,三山島上像師儉堂這樣的古宅有很多,有的比師儉堂還要更大,更精美,令人遺憾的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島上經濟的發展,很多人都把老房子改建成了新房。
蘇州市東山鎮三山島村黨支部書記吳惠生説,大家有錢了,就想改善生活。再加上那個時候建築材料非常缺乏,木材也沒有了,就把老房子拆了。
近些年,三山島的旅遊業發展迅速。村民們發現,遊客對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古建築越來越感興趣,這時才明白老房子的可貴,可三山島上只留下師儉堂等僅有的幾座古宅,更令人揪心的是,這幾座宅子正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
吳惠生覺得,如果不搶修好,不維修好,不保護好這幾棟老的明清古建,那麼三山島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這頂帽子,是不配戴的。
如何保護好這些明清古建,成為吳惠生心裏的一件大事。最首要的問題是,資金從哪來呢?為此,吳惠生幾次跑到鄰村陸巷取經。
惠和堂是明代宰相王鏊的故居。 1986年,惠和堂成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政府出資將其修繕完成,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
惠和堂所在的陸巷古村位於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南宋年間,為了躲避戰火,大批朝廷官員和家屬南遷,途經太湖時,看到東山風光秀美,物産也很豐富。就在這裡安家落戶。
至今,陸巷古村修復完成的明清建築有30余處,主要是由政府出資。但是,由於吳中區歷史悠久,古建資源非常豐富,而政府的專項資金有限,並不是所有古建修復都能夠依賴這種模式。
蘇州市東山鎮鎮長唐崢嶸告訴記者,政府首先出錢,讓這些建築能夠不坍塌,先維持住。很多社會資本通過跟老百姓達成收購協議以後,再由他們出資進行修繕保護。
蘇州地區的很多古宅,不同於普通民居,是建築非常精美,文物價值很高的深宅大院,這樣的宅院修復起來耗資巨大,政府資金無法全部覆蓋,而長三角地區經濟發達,社會資金充裕。十多年前,蘇州文保部門就開始嘗試引入社會資金修復古建築。
在古村裏有一座漂亮的宅子,它現在的女主人叫邢偉英。快過年了,她正忙著整理宅院,為朋友們在這裡的聚會做準備。 邢偉英是在2003年的時候,無意中發現這個宅子的。她第一次看到的會老堂幾乎已經在倒塌的邊緣。會老堂是明代宰相王鏊的別院,400多年前,王鏊辭官回鄉後,經常在這裡與自己的師友相聚。
邢偉英説,王鏊的弟弟寫過一首詩,“年年相會山水間”,講的就是會老堂。
2003年,邢偉英開始著手修復會老堂。雖然是邢偉英自己出錢,但怎麼修,修成什麼樣子,卻不是她能説了算的。修繕的全程都是在文物保護部門的監管和指導下進行。如今,修復完成後的會老堂煥發出新的活力。每到過年,邢偉英就會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在這裡,品味傳統文化,回憶家族故事。
邢偉英説:“中國人過年是個大節,朋友過來聚在一起,聽聽崑曲,賞賞評彈。會老友、聚新朋,集賢達、遇知己。”
邢偉英的丈夫是王鏊的第17代後人,這層特殊的關係,也促成了他們如今和會老堂之間的機緣。陸巷古村吸引了很多來自各地的文人雅士,為了杜絕一哄而上,過度開發,當地文保部門對所有的社會資金都要在源頭上把關。
寶儉堂佔地三千平米,是典型的蘇式園林,這裡的美景吸引了很多遊客。然而,就在2001年,寶儉堂還是另外一番模樣。
寶儉堂的修復用了8年的時間,完成這項工作的是來自蘇州市的陸惠霞夫婦。
寶儉堂是宋代詞人葉夢得的故居,他的後人如今遍佈世界各地,寶儉堂修復完成後,他們紛紛來到這裡尋根,感受祖先留下的文化。
陸惠霞的丈夫許青冠,家族世代居住在蘇州。幾年前,有位葉氏後人送給陸惠霞夫婦一本葉夢得詩詞,在這本小冊子裏,他們發現了一個和許氏家族有關的秘密。
陸惠霞説,當時看到裏面有幾首詩都談到了自己祖先跟葉夢得一起賞梅、喝酒、聊天的故事。 買園子的時候,她只知道這家人家姓葉,根本不知道是葉夢得的故居,更不知道一千年前自己的祖先跟葉夢得是至交。這一段奇妙的因緣讓陸惠霞覺得非常驚訝。
這些年,來寶儉堂參觀的葉氏後人越來越多,陸惠霞乾脆把寶儉堂的幾個房間打造成精品民宿,供葉氏子孫和遊客們居住,深度體驗寶儉堂的生活。在這過程中,陸惠霞夫婦和一些葉氏的後人成為了好朋友。
陸惠霞説:“真是跨越了一千年的緣分,這個緣分我們還要千年萬年的傳下去。”
不久前,在蘇州市吳中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召開了三山島師儉堂的修復方案專家討論會,政府預計劃撥四百多萬資金,用於師儉堂的保護和修復。三山島的古建修復工作,正在有序展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8年02月20日 20:09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節日期間,不少人會選擇去看看蘇式古建築。把歷經數百年的古建築保護下來,是社會的責任,也是無數人付出努力的結果。人們在修繕和保護這些古宅院的時候,仿佛是在觸摸歷史,在和祖輩做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有人甚至還找到了兩個家族間跨越千年的奇緣。 (《焦點訪談》 20180220 希望的田野(五)古宅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