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紀錄片回暖,文化産業發展的樣本

CCTV專區 CCTV-9紀錄頻道 來源:人民網2018年01月29日 13:12 A-A+

影視、綜藝等文化産業,堅持深耕內容、不斷提升品質、貼近時代需求,才是王道。真正的精品佳作不僅要博得了眼球,還得拴得住心。

據中新社報道,2018年開年,《如果國寶會説話》《極地》《了不起的匠人3》等國産紀錄片爆款頻出,延續了2017年的紀錄片熱潮。去年,國産紀錄片成績亮眼,《二十二》口碑票房雙豐收,《本草中華》《零零後》《尋找手藝》等也引發熱議。據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佈的《2017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紀錄片在網絡視頻用戶的偏好中位居第五,佔比30%,比2016年上升三位。

一段時間以來,紀錄片在人們心中多有著嚴肅甚至枯燥呆板的面目,通常都是以客觀寫實的內容和中規中矩的表現手法,來完成紀實、科普等傳播功能,在電影市場上相對冷門和小眾。近兩年,一些紀錄片陸續走進院線、熒屏、視頻網站,其中不少受到觀眾的好評和推崇,“黑馬神話”多次上演,甚至出現不少“現象級”作品,可以説國産紀錄片正在實現某種程度的華麗轉身。

國産紀錄片的成長與蛻變,最核心的力量來自紀錄片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突破。時下,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開始告別昔日高大上的形象,注重觀照現實生活、剖析社會問題、描述普通人的日常,讓觀眾感受到更多人文關懷,獲得了更多情感共鳴,其中不少題材緊跟當下熱點,富有強烈的時代感。當影片內容更接地氣、更貼近人心,自然也更有觀眾緣。

在表現形式上,紀錄片的節奏不再緩慢、拖遝,越來越趨向短、輕、快,比如最近上映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説話》每集只有5分鐘,《了不起的匠人》每集12~15分鐘,契合了現代人快速的生活節奏,也順應了互聯網時代碎片化的閱讀特點。此外,一些紀錄片或輕鬆俏皮、或精緻厚重的文案,明星的參與和配音以及時尚元素的加入,也讓其成功收穫一眾年輕粉絲。

一批紀錄片的逆襲也與觀眾審美品味和文化需求一拍即合。如今在茶余飯後的休閒時光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被影視劇牽著鼻子走、看明星大腕在鏡頭前嬉笑怒罵,而是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對一些社會問題追求更理性的認識和深入的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説,看紀錄片成了不少年輕人獲取新知、洞悉世事的一項高“性價比”選擇。

當然,吸引資本的能力相對不足、市場動力不足、人才匱乏等,國産紀錄片依然面臨不少問題。國産紀錄片需要花心思吸引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打造更多驚艷作品。同時要繼續探索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和傳播方式,畢竟紀錄片創作者的積極性不能僅靠理想和情懷支撐,終歸還要有真金白銀的激勵。比如,注重推進線上線下多渠道放映,實現“跨屏”融合;積極挖掘紀錄片本身的IP價值,開發諸如圖書、電影、手遊等衍生産品。相關部門也要對紀錄片多一些支持,比如增加院線排片量,設置週期性的紀錄片節,在影視盛典中安排專門的紀錄片展映單元等,為紀錄片産業良性發展創設更廣闊的平臺。

“一部好電影要表現真理,而不是事實。”説到底,影視、綜藝等文化産業,堅持深耕內容、不斷提升品質、貼近時代需求,才是王道。真正的精品佳作不僅要博得了眼球,還得拴得住心。期待國産紀錄片早日迎來産業發展的春天。更重要的是,國産紀錄片的回暖,為我們提供了文化産業發展的一個樣本,為後來者提供了諸多有益啟迪。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