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由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主辦,紀錄中國承辦的“2017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發佈儀式在北京舉行。現場發佈了十部具影響力的紀錄片:《二十二》《極地》《習近平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航拍中國》《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零零後》《國家相冊》《公僕之路》《鏡子》《港珠澳大橋》。此外,活動現場盤點了另外十部入圍作品。
當代表達,新語態下的家國故事
紀錄片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映照著人生百態和光陰流轉,2017年紀錄片題材廣闊,異彩紛呈。很多作品以深切的人文情懷,獨特的選材視角,生動的表達手法,圍繞社會發展、公共議題、文化傳承等眾多內容,進行有思想深度、情感力度、藝術精度的表達,産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2017年出現了多部反映時代主題、講述中國故事的優秀紀錄片:《習近平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將鏡頭聚焦到中國領導人的治國理政方略,並呈現給世界觀眾,體現出中國紀錄片正在更加開放性地提高對外講述中國故事的水平;《公僕之路》以微視頻的方式講述習近平的故事,短小精悍、內容深刻;《國家相冊》創新表達方式,依託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用微紀錄的形式承載厚重的歷史記憶,通過一張張歷史照片來重拾那些被濃縮的人生故事、被折疊的時代印記。
此外,《極地》用詩意的鏡頭展現西藏普通人的真實生活,《航拍中國》用獨特的俯瞰視角呈現祖國的壯美,《港珠澳大橋》則以國際視角多維度、寬視野、全景式再現了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的過程和背後的故事……這些紀錄片都是時代的見證。
紀錄電影《二十二》無論從票房還是話題性,從主題到製作,都可圈可點。《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零零後》《鏡子》深挖現實題材,聚焦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話題,也收穫了不錯口碑。正如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張丕民所説:“2017年,中國觀眾已經開始趨於理性,他們開始了解自己的觀看需求與取向。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即將迎來一波紀錄片的投資熱潮,新時代的紀錄片人大有可為。”
除了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2016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代表、《創新之路》總導演李成才還在現場公佈了十部入圍作品:體驗文化之美,重現匠人匠心之魂的《百心百匠》;講述中國茶葉所蘊含悠遠中華文明的《茶界中國》;展現偉大成就的《輝煌中國》;展示中醫藥傳承人溫情故事的《本草中華》;聚焦“東方美”的《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講述一花一世界的《秘境神草》;記錄中國人獨特的生活之美的《傳家本事》(第二季);聚焦人與狼之間,孤狼與狼群之間情感的《重返狼群》;講述老藝人溫暖故事的《尋找手藝》;用影像去讚美生命的《瘋狂的攝影師》。
在入圍作品中,《了不起的匠人》系列、《尋找手藝》《百心百匠》《本草中華》《傳家本事》等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傳遞工匠精神,表達中華文化,獲得了專家的好評。“紀錄片今天的成績,都是紀錄片人一點一點做出來,可以看到他們的成長軌跡,很紮實,作品非常有內涵,藝術性也高。”在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秘書長張莉看來,“這些作品都很有代表性,從格局上講,大到國家重大事件,小到民間手藝人,都有今的時代意義”。
新時代下,紀錄片人大有可為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總編輯馬國倉總結了2017年紀錄片發展的三個特點:紀錄片數量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大。在他看來,雖然大家都説紀錄片的夏天來臨了,但並未達到井噴的程度,紀錄片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新時代的紀錄片早已跳脫“曲高和寡”的狀態,而是以更加生動的語態面對觀眾。2017年紀錄片行業現象級作品頻出,播出平臺不斷拓展,受眾群體不斷擴大。可以發現,主流視頻網站對紀錄片傳播影響力貢獻度提升,《了不起的匠人》《尋找手藝》《極地》都在優酷等網絡視頻播放平臺獲得百萬甚至億次點擊量。
據美蘭德視頻網絡傳播檢測與研究數據庫數據顯示,2017年,互聯網視頻點擊活躍的紀錄片共計2631部;從網絡傳播效果看,網絡媒體、微信公號及社交網民對紀錄片的關注程度加大,超越往年。優秀紀錄片的涌現不斷吸引大眾眼球。
美蘭德諮詢公司總經理崔燕振運用大數據客觀分析了這些被推優作品的影響力。崔燕振介紹説,紀錄片頭部IP受眾的特點為:男性佔比大,但女性佔比逐漸增多;年齡段更為集中,喜愛紀錄片的21-30歲年輕用戶增多。視視頻網站參與紀錄片的製作播出,提高了全社會年輕人對紀錄片的關注。紀錄片網絡曝光量增加,網民討論熱度大幅提升,年輕人逐漸愛上紀錄片。“這些現象似乎給了我們一個明確信息:紀錄片確實‘熱’起來了,等待紀錄片人的也將是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紀錄片越來越受關注,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是紀錄片行業渴望多年的大好局面且來之不易。縱觀2017的紀錄片,最大的成本依然是時間的投入、超長的觀察和等待、山一樣的素材。但是,還是有這樣一群堅持下去的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崔永元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