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創新中國》世界首部人工智慧配音紀錄片 致敬中國聲音

CCTV專區 CCTV-9紀錄頻道 來源:傳媒1號2018年01月19日 10:27 A-A+

  1月18日,由中央電視臺和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和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聯合攝製,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集合了國內優秀的紀錄片創作人員,打造而成的紀錄片《創新中國》,在北京舉行首映式暨“創新引領中國”媒體行動。中央電視臺副總編輯張寧、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金海、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總裁岳川江、央視網副總經理魏星等領導與專家出席了此次首映儀式。《創新中國》是世界首部全篇採用人工智慧配音的紀錄片。該片關注最前沿的科學突破和最新潮的科技熱點,聚焦信息技術、新型能源、中國製造、生命科學、航空航天與海洋探索等前沿領域,用鮮活的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

《創新中國》主創團隊

《創新中國》主創團隊


  從紀錄片的發展歷史和定義來看,起初其關注的焦點集中在人和社會的真實記錄上,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需求的上升,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開始從關注人轉向關注人所生存的環境和人想獲知的世界上。於是,一批有著鮮明特色的科學類紀錄片應運而生。《沙漠奇觀》(1953年)、《遷徙的鳥》(2001年)就是關於環境和動物類紀錄片的傑出代表。此後關於人文的、自然的、生物的、天文物理的紀錄片層出不窮,其核心的意義在於揭示科學原理,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創新中國》關注最前沿的科學信息,以講故事的手法,生動地解讀創新精神。用人工智慧技術為紀錄片配音,是首次嘗試。


  做有溫度的紀錄片:

  人工智慧模擬逝去的聲音  是創新嘗試更是向中國電視人致敬

  人們往往習慣於從綜藝這種更具有設計感的節目中去解讀製作方的理念和初心,卻很少從紀錄片的呈現裏去探尋製作的情懷。因為紀錄片的真實特性,將製作方定位為記錄者,他們帶給觀眾的印象多為客觀、真實、理智、犀利等等。《創新中國》作為一部科技屬性的紀錄片似乎更難與溫暖、溫度産生關聯,但其實不然,該片使用人工智慧配音的嘗試看起來是件頗具科技感的事,其內核則充滿著溫暖的情懷。

  《創新中國》使用人工智慧模擬的是已逝著名配音藝術家李易老師的聲音。1986年李易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畢業後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配音作品有《環遊地球八十天》《克萊默夫婦》《刺殺肯尼迪》《約翰·克利斯朵夫》《肖申克的救贖》等影視劇,紀錄片《再説長江》《大明宮》《美麗中國》《地球脈動》《遷徙的鳥》等。

著名配音藝術家李易

著名配音藝術家李易



  解説配音作為電視語言元素的一種,同畫面、字幕、同期聲、音樂、音響等同時作用於觀眾的視聽感覺。好的配音能渲染烘托氣氛,提煉昇華主題。

  2011年,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開播,作為紀錄片國聲的李易老師義不容辭為頻道“獻聲”。在CCTV-9播出的原創紀錄片《滔滔小河》《再説長江》《魅力肯尼亞》《大明宮》等;引進紀錄片《生命》《地球脈動》《人類星球》《鳥瞰地球》等;合拍紀錄片《美麗中國》等都是由李易老師配音的。李易老師的聲音成為紀錄頻道成立初期的標誌性聲音。直至2013年7月23日,李易老師罹患急性白血病去世前一個月,他還在為CCTV-9原創紀錄片《發現肯尼亞》錄製解説,而這也成為他生前最後一部大型紀錄片解説作品。

央視“名嘴”齊聚一堂

央視“名嘴”齊聚一堂



  在《創新中國》的發佈會上,當模擬李易老師聲音的人工智慧配音響起,李瑞英、朱軍、沙桐、鄒悅等“央視名嘴”,都感到非常吃驚,也因此對人工智慧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期待和暢想。

  科技或許冰冷,紀錄片追求真實,但它們並不是冷漠的,它們用自己的方式傳遞著溫暖和情懷,人工智慧配音正是科學向藝術的致敬。《創新中國》是一部有溫度的紀錄片。

  做有故事的紀錄片:

  以生活化、社會化視角普及、解讀創新故事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時而制。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的一段重要論述,也是今天時代的最強音。進入21世紀以來,以綠色、智慧、泛在為特徵的群體性技術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世界各國都在尋找新科技革命的突破口。這個關鍵性的變革時期必將載入人類史冊,對中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大型紀錄片《創新中國》是中央電視臺2017年度重點紀錄片項目,也是2018年度的開年大片。六集共300分鐘的紀錄片以具體故事作為講述的載體,片中既有中科院院士這種科技領軍人物對科技發展的探尋,也有普通順豐快遞員學習無人機駕駛的故事,還有樂凱膠卷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利用核心技術轉型的歷程。

《創新中國》劇照

《創新中國》劇照



  《創新中國》總導演史岩介紹影片整個製作團隊有近百人,包含了60、70、80、90四代人,團隊多為文科生。文科生理解理工學內容本身就很難,之後要用通俗易懂的電視語言表現出來更難,團隊經過了一個非常痛苦的磨合過程,才最終拿出令人滿意的作品。首映式上,史岩感慨到:“我們創作團隊是抱著真誠和致敬這兩個感覺,我們在向科學致敬,向創新精神致敬。在拍攝過程中,很多導演都感受到了老一輩科學家對職業追求所傾注的精力和苛刻的自我要求,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向創新的精神致敬。”

  紀錄頻道副總監汪飛舟表示:紀錄片對於過去和未來,對於人類的精神世界都承擔著一份獨特的責任,紀錄片對於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是有所影響的,但是它的責任還遠不只如此,紀錄片還必須幫助我們超越眼前工藝的需求,探索未來的方向,探索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

  《創新中國》借助國家級媒體平臺,集合最優質的媒體資源和創作人才,是一部以創新思維、創新內容記錄當下中國的精品製作,讓觀眾在精良的製作和“故事化”的敘事手法中感受到中國在轉型之路上奮起直追的堅毅和果敢,記錄中國在創新驅動的戰略下,逐步邁向“中國創造”的偉大轉變,弘揚中國人的創新精神,探尋中國的創新之路。

出席嘉賓一起將“創新引領中國”點亮

出席嘉賓一起將“創新引領中國”點亮


   CCTV-9作為國家級的專業紀錄頻道,不僅為觀眾帶來了一部部精彩的紀錄片,也是中國向世界開啟的一個窗口,讓世界看中國。這次《創新中國》的播出,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科技的實力和發展,也展示了中國紀錄片的創新努力。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