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如今我們已經能在各式各樣産品中看見AI的影子,無論是AI的切入家居生活領域還是工業製造又或O2O業務,或多或少都在影響著人們,並且陸續的改變生活習慣。而在2017年8月底于央視播出的《機智過人》,成為中國科學領域與傳媒領域合作,將“科教興國”戰略深度闡釋,為觀眾解答了還待研發的人工智慧。
節目組僅項目調研就花費了半年時間,先後走訪了多家院所、高校以及高科技企業,如中科院下屬的人工智慧院所、IBM、微軟、英特爾等優秀的人工智慧公司。而人與AI的“較量”,則成為本檔綜藝的一大看點,同時也蘊意著人類與智慧機器各方不同的一個對比。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稱:“傳統的科技類節目是專題形式,有品質但相對小眾。而人機對抗的表達出眾,挽救了這類專題科技類節目。”
精確萬分見真章
人工智慧的強大之處,在於幫助人類解決一些精準細緻的問題,這類問題往往在醫學領域中難以攻克。解放軍第306醫院顧建文院長稱:“手術過程中醫生仍是主導,借助機器人可以實現精準至 1mm 的定位精度,這是醫生肉眼很難達到的,人工智慧有助於醫生更微創、精準、高效地完成手術。”
解放軍第306醫院顧建文院長(右二)借助機器人完成開顱手術
精度的判斷將會導致某些領域的成果好壞。對於人類來説準確地去把握精度判斷難以做到,但是有了智慧化的幫助,能把握在毫釐之間。所以無論是柯馬的工業製造機器人,還是我國在2017年6月26日于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的復興號而言,精準的把控為人類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人類的需求在不斷的發展,人工智慧也在不斷的進步,無論是精準度的把控還是大數據的積累亦或者是自動駕駛等常見的應用領域,技術都來源於應用的需求。李開復曾表示:“今天人工智慧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2010年“深度學習”技術的發明。”只要擁有了某一特定領域的海量數據,“深度學習”就能被訓練優化單一功能性目標,比如“贏得對弈”、“工業製造效率最大化”、“語音識別更深入化”等。
優缺伴隨待開發
從人臉識別到生物識別再到步態識別;從機器作詩到機器模倣、唱歌,其實《機智過人》節目裏的人工智慧表演節目,直接反映了AI在認知和推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在採訪中,為了節目效果,達到機智過人的程度,九歌作詩的研發從絕句詩的局限延伸到了藏頭、集句、詩句接龍等形式;柯馬籃球機械臂從僅有10%的命中率提升到了99%;螞蟻金服眼紋識別技術,不僅有杭州的總部還有收購于美國的Eye Verify的生物識別公司,連軸接班式的工作,最後達成了如今的效果……
螞蟻金服的眼紋識別技術《機智過人》成功識別四胞胎
然而不論以數據為基礎的人臉識別、生物識別技術亦或是工業製造為代表的柯馬,均在有不足之處,比如推理、演繹和解決問題方面,如何快速解決人類通常做出的直覺性的判斷還有待提升;如何讓人工智慧只能根據工程師編寫的程序和記憶提出想法,産生真正原創理念也待解決中。除此之外機器的學習能力,自然的語言處理能力及洞察力的缺陷,也在《機智過人》中略有體現。
由於優缺點的伴隨,所以無法評估節目內的智慧項目好壞。因為我們正身處人工智慧的起步階段,當下技術的應用落地,很可能是人類未來的需求。以此為基點,無論任何技術應用,都未達到100%的效果,處於待開發狀態,所面對的難題也急需科研人員進行解決,但是並不妨礙對各個領域工作者的幫助及智慧産業鏈的推動。
從産品角度來看人工智慧,其價值是在過去多年互聯網價值體現上的一種延續,都是期望能夠將效率優勢更大化。正因為價值的體現才會不斷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投向這個創新領域,不過如今的人工智慧,只有極少數的功能會被極少數的用戶體驗到。當下的階段更像是一個試錯嘗鮮的過程,任何新的技術都是一次産業變革的驅動,無非是大變革還是小變革之別。
結束語:
人工智慧所帶來的變革無疑是巨大的,無論從人機交互上,還是互聯網效率提升上,或是單純從創新上來看,人工智慧都會對未來人們生活、商業活動帶來巨大的衝擊。對於《機智過人》這個欄目來説,在各個領域都有建樹的産品,為觀眾帶來了科研方向的深刻體驗以及深思。曾經新華社對姚期智進行採訪時,姚期智坦率説出了參與欄目的目的:“讓較多中國的民眾,尤其是年輕的學子,對人工智慧有一個比較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