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對於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老百姓來説,是個有些特殊的日子。因為就在三年前的今天,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過去的三年裏,京津冀三地一直在共同努力,把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到天津、河北等地,這樣,一方面緩解北京的人口、交通、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通過交通一體化,人才自由流動,市場的優勢互補來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三年時間過去了,咱們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什麼樣的變化呢?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帶您去了解這些商戶的變化。
買新房、落戶口、賺大錢,北漂菜商終於在河北高碑店安居樂業
一大早,河北高碑店新發地批發市場的馮偉麗就忙著和工人一起加工香蕉。香蕉從雲南産地剛運過來,全部是又青又硬的,必須要催熟加工。
河北高碑店新發地農副批發市場香蕉批發商 馮偉麗:加工就是通過庫房的冷機、冷帶那個,加工劑那個,最後通過七天以後才能黃,才能出庫。這個藥包都是特別安全的,可以食用的。 ?
講起香蕉,馮偉麗十分在行。她和丈夫原來是北京新發地農副産品批發市場的一級批發商,做了十幾年的香蕉批發生意。2015年,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政策出臺,部分新發地農批市場要疏解到河北省高碑店,並在當地建造一個新的農副産品物流園。馮偉麗和丈夫便成為第一批遷入新市場的商戶。眼下,他們正要給高碑店市的超市出貨。
馮偉麗:今天大概惠友超市出一千多件。
以往春節過後,香蕉的銷售量會減少。可是今年節後,香蕉的需求依然旺盛,來河北高碑店訂貨的客戶越來越多。眼下,讓馮偉麗發愁的是,這兩天冷庫裏成熟全黃的香蕉已所剩不多,黃蕉全部挑出來,也只有2500件左右,根本供不應求。
馮偉麗:今年過完以後,這個客源增長量比去年還要多,像周邊的像大同、山西那邊都過來到這邊來採購。
從前在北京新發地,馮偉麗家的香蕉主要給北京的超市供貨,可是搬到河北新發地之後,來自河北周邊地區的客戶不斷增加,甚至遠在內蒙和東北的採購商也來到這邊採購。隨著新市場知名度越來越高,馮偉麗家的香蕉生意也越做越紅火。
馮偉麗:今年的進貨量已經在提高了,現在進貨量差不多在五六千件一天。後續還會增加。
雖然進貨量在不斷地增加,但馮偉麗沒有絲毫壓力。因為她們家租了市場三個冷庫,每一個面積都有300平米,用來存放和催熟加工香蕉。這要放在過去還在北京新發地做生意的時候,根本不可能。過去苦於冷庫太小,香蕉生意想做大都不行。夫妻倆經常是看在眼裏,愁在心裏。
馮偉麗:以前在北京新發地的時候最多一天一千件撐死了,因為那會兒庫房小,沒有現在這個庫房這麼大,它放的香蕉箱數少,所以沒有那麼大的空間去儲存這些香蕉,心有餘而力不足。
馮偉麗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以前在北京新發地的冷庫才100多平米。租金一年卻要十幾萬元,現在在河北新發地一個冷庫300平米,租金一年才6萬多元,面積大了好幾倍,儲存成本卻低了一大塊。更重要的是,香蕉的進貨量和出貨量不再受冷庫容量的制約,銷售收入輕輕鬆鬆就翻了一倍多。
馮偉麗:以前我們香蕉要是一件50塊的話,也就能掙二塊錢到三塊錢。但是現在的話有五六塊錢的盈利。
早在2015年,就在馮偉麗和丈夫為冷庫的問題大傷腦筋時,他們從電視裏偶然得知了北京新發地要在河北建新的倉儲中心的消息,夫妻倆頓時眼前一亮,趕緊過去考察。
馮偉麗的丈夫樊金鎖:這裡比北京,或者比別的地方要好,因為四通八達,什麼高速路,有四五條高速公路通這兒。
生意搬家對於馮偉麗夫婦來講可是一件大事,他們對河北新發地市場考察了十幾遍,最終拍板兒決定搶佔先機,做大生意。2015年4月,夫妻倆率先把店舖遷到了新市場。
隨著生意搬家,馮偉麗和丈夫也把自己的小家搬到了高碑店。馮偉麗當初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上學問題。能不能在高碑店找到合適的小學,教學質量怎麼樣,都曾困擾著馮偉麗。可是沒想到,河北的新市場為遷來的商戶解決後顧之憂,第一件就是幫助他們的子女就讀本地的重點小學-----幸福路小學。而且學校就在家門口,走路只需要5分鐘。這讓馮偉麗非常滿意。
北京新發地高碑店農副産品物流園商戶 馮偉麗:這裡她放學可以自己回家了。
馮偉麗告訴我們,以前北京新發地狹小擁擠,周邊沒有學校,女兒上學放學都需要她開車接送,來回一個多小時,大人累,孩子也遭罪。自從遷到了高碑店的新發地,接送十分方便。現在,在他們的帶動下,北京新發地的其它商戶也都陸續遷到了新市場。
馮偉麗的丈夫 樊金鎖:我們有差不多跟我們一起有30%的也上這兒弄了當口,也賣香蕉,都搬到這兒。
忙活了一上午,黃蕉終於全部順利發貨,臨近中午,馮偉麗騰出手來給工人們做午餐,山西刀削麵。馮偉麗夫婦現在雇用了五個工人幫忙收貨、發貨、搬運和加工香蕉。和北京的新發地不同,新市場的冷庫邊上就配備了小宿舍,可以做飯,也可以休息。馮偉麗告訴我們,在新市場,工人們吃住的成本節省下來,等於又增加了收入,因此工人的數量也由原來的3名增加到5名。
每天上午香蕉發貨最緊張,下午工作要輕鬆一些,今天得空兒馮偉麗決定去看看正在裝修的新居,新居就在高碑店新發地配套的幸福城小區,離市場很近。馮偉麗告訴我們,過去自己和丈夫十幾年在北京“北漂”,一直都是租房子住。一家三口加上三名工人擠在一套80平米的小兩居室裏,生活很不方便。
現在從跟別人合租到現在擁有自己的小天地,馮偉麗是説不出的滿意,這套新居價格便宜,每平米只要4100元,夫妻倆花40多萬就買了100多平米的三室一廳,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房間。買了新居,接下來馮偉麗要把一家的戶口從山西老家遷到新市場來,真真正正在高碑店新發地安家落戶。
馮偉麗:心裏特別踏實。我們到河北新發地這邊就感覺特別的溫馨,有了自己的家,享受賺錢的同時,而且還能感受家庭的氛圍,對孩子的成長也特別好。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首批落地運營項目,河北新發地農副産品物流園目前直接疏解了在京商戶4000多戶,間接疏解外來在京人口2萬人,每天能減少東北、華北和西北進京車輛2000余輛,有效緩解了北京的大城市病。疏解後的北京新發地正全力保障北京的農副産品供應,佔地面積也會大大瘦身。
北京新發地集團董事長 張玉璽:我們原來佔地1680畝地,現在政府批了我們670畝地,少了1000畝地。政府要求我們鑽天入地,菜車要上樓。
升級之後的北京新發地“內升外擴”,將分類建成幾棟5層樓高的交易大廳。地下兩層,地上三層,汽車可以進去。整個使用面積還比原來多。同時未來的北京新發地還要增設很多公共服務設施和綠地,變成一個公園式的新型農産品批發市場。
北京新發地的人員減少了,交通緩解了。河北新發地正在崛起,成為“大倉儲、大中轉、大物流”集散中心,不僅承接了北京疏解的倉儲加工中轉等項目,還直接帶動了河北省果蔬種植基地50萬畝,有效拉動了當地的就業。
河北新發地農副産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魏樹儉:市場啟動以後直接帶動就業崗位6200個,間接帶動就業崗位1.3萬個,直接拉動河北省果樹種植基地達50萬畝,産量100多萬噸,有效帶動貧困區農戶3.2萬人,既支持了北京又服務了當地,積極推動了經濟快速發展。
90後小夥兒創業紮根保定中關村 半年盈利400多萬元
在北京,除了新發地這一塊響噹噹的農産品批發市場的品牌外,還有另外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那就是中關村。中關村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被譽為“中國的矽谷”。眼下,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腳步,中關村已經不僅是北京的一塊“金字招牌”,而且還“花落”天津和河北。吸引了一批創業團隊。
這天是正月十五,星期六,一大早王世傑就和公司的同事們趕到位於河北保定的中關村創新中心,創新中心的一層有他們公司的兩個大展廳。
保定幻亞中視有限公司創始人王世傑:我們去年做的交互式的設備,在現在看來在做工方面,在工藝方面,還欠缺一些改造。
1992年出生的王世傑是保定幻亞中視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公司從事的業務是目前最前沿的工業倣真和虛擬現實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公司從2015年正式成立到現在,短短一年多就實現了盈利,還在上海中心開設了分公司,業務已經開始爆發性增長。不過眼下,王世傑覺得,公司成長太快,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少,所以整個春節假期他一直沒有好好歇著。元宵節也趕到公司來加班。
王世傑:去年最誇張的時候,我們一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我們的這個技術叫無標記動作捕捉,就是我通過雙目的紅外識別系統,可以對整個的人體生物體,進行一個無標記的一個數據採集。這是我們獨立知識産權的一個技術,通過我們的這個算法,把人的25個關節點,可以完全地採集出來,而且它的幀率是120幀,這個在業內也是非常超前的一個數據。
無標記動作捕捉技術讓王世傑引以為傲,一年多前他正是憑藉這項技術敲開了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大門,創業道路也發生了180度的大逆轉。
王世傑從10歲開始學習編程,在軟體開發方面很早就表現出出眾的才華。和保定市的很多年輕人一樣,王世傑最初也選擇到首都北京發展自己的事業。而且由於技術研發能力突出,大學沒有畢業,他就被吸收到北京一家航空企業負責一些科技項目的開發。在北京創業也曾經是他一直懷揣的夢想。然而,對這個90後只懂技術卻根本不懂經營的編程高手來説,創業困難重重。
王世傑:當時北京還沒有三證合一,當時需要跑質檢,需要跑工商、跑稅務,北京那麼大排隊的那麼多,第一回註冊,沒想到那麼難,碰了一次壁,也是感覺這事兒太難了。
創業比想象的艱難許多。2015年,一次工作上的挫折,使王世傑回到了保定老家。休息了兩個月之後,正當他拿起行李箱,準備重返北京的時候,他意外地在街上看到了保定中關村創業中心的牌子。保定也有中關村創新中心?王世傑特別好奇,他鼓起勇氣敲開了創新中心的大門。
王世傑:正好就碰上了我們創新中心的這個老扈,我説我要創業呢,但是我有技術沒錢怎麼辦,就是也是非常傳奇的一個情況,他説我什麼都不説,直接他就拍板白給了一間房。
王世傑在中關村創新中心碰到的正是負責人扈德輝。2015年,中關村創新中心剛剛入駐保定,正在物色和引進好的科技項目。王世傑的無標記動作捕捉技術吸引了扈德輝的注意力。
王世傑:第一眼就是説,我這個東西確實炫,他們説這個是以前在科幻片才能看見的,但是現在從實地裏面,這麼大的一個小孩,一個年輕人實現了,所以他們感覺很新奇。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負責人 扈德輝:我們會通過多維度來考察企業在模式、産品、技術這幾個維度上是不是具有創新性。我們看到了它的技術很不錯,它的負責人王世傑此前技術水平也非常高,也有一定的經驗。
負責人扈德輝當場拍板給了王世傑一間辦公室,作為創業的孵化器。2015年11月王世傑在這裡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開啟了創業的道路。
王世傑:當時沒想到這麼快地創業,更沒想到我會在,我當時認為三線城市的保定創業,也是點燃了內心裏面積蓄已久的創業熱情,而且事實證明了,當時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本來還將信將疑的王世傑很快發現,在中關村創新中心的創業比想象中簡單很多,他只需要踏踏實實做好技術,其它都有創新中心的服務團隊為他打理。在創新中心的幫助下,王世傑的創新技術得到了市場的迅速反饋,業務量劇增。公司擴張的規模讓他也感到吃驚。
王世傑:我們基本上一年就實現了産品化,而且實現了規模的擴張,而且實現了盈利。
2016年下半年,保定幻亞中視有限公司還在上海設立了以市場化為主的分公司。截至目前,王世傑創業啟動的兩百萬元的前期投入已全部收回。並盈利了400多萬元。
王世傑:基於我們自己開發的專用的工具,可以實現批量化的三維內容的開發。預計今年第一年試水,我們可以整個産值可以做到四千萬以上。
王世傑告訴我們,如果在北京創業,競爭會更激烈,耗費的精力和成本都很高。可是現在依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好形勢,身在河北保定,他也可以迅速對接北京的人才技術資金的資源,使企業實現“彎道超車”。
王世傑:很多這個人才,很多的技術很多資金,我在保定甚至這個對接他們的便捷度要大於我在北京。
扈德輝告訴記者,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是京津冀協同創新的一個示範基地,通過植入中關村基因,將中關村在創業孵化、科技服務、金融服務、配套服務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向保定區域延伸。經過21個月的運營,創新中心目前已經入駐了86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45家來自北京,佔到50%以上。像王世傑這樣的創新科技型企業還有不少,目前這些企業正在為保定産業轉型和升級發揮示範和引領的作用。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三年以來,北京加快“瘦身提質”,2016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增速6.7%;天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産業結構調整,2016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速6.8%;河北推動“強身聚核”,2016年地區生産總值達到增速9%。
此外,三地交通網絡正在加速構建,計劃新建24條城際鐵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也在進一步發揮作用。
半小時觀察:
“發達的中心,落後的腹地”,這是一些學者十幾年前對京津冀發展落差的描述。也有人用“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來形容要素流動與資源配置的窘境。
事實上,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京津冀三地已成為我國人與自然關係最為緊張、資源環境超載矛盾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樣的情況正在迅速改變。通過協同發展,人才、交通、資源、環境等各個領域的合作與共贏正在取得看得見的效果。
這再次印證了,一個科學的戰略,總是由問題出發,而後思變謀篇佈局。在當下,不把難題留給後人,不得不説是一種勇氣和擔當,也註定會開闢出一片更寬廣的新天地。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26日 23:39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三年前的今天,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過去的三年裏,京津冀三地一直在共同努力,把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到天津、河北等地,這樣,一方面緩解北京的人口、交通、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通過交通一體化,人才自由流動,市場的優勢互補來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經濟半小時》 20170226 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地如何“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