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中國民歌大會》之大海故鄉情(上)踏著海浪尋歌聲

CCTV專區 CCTV-3綜藝頻道 來源:央視網2016年10月08日 12:38 A-A+

       央視網消息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民歌寶藏無處不在。在飽覽過了江河流域的民歌瑰寶之後,不妨再走向沿海,看看住在海邊的人們又創造了哪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吧! 

      “碧樹藏蠻邏,清歌發蜑舟”,明代汪廣洋的《鬥南樓詩二首》中便可見廣東“鹹水歌”的身影。“鹹水歌”的誕生,最初是疍家人為了抒發生活的孤寂和苦悶隨口而唱,後來經過傳承和發展,成為了疍家人一種重要的精神生活載體。疍民無論是婚喪嫁娶,互訴衷腸,或是唱山唱水,唱花唱月,都以鹹水歌作為一個重要載體。《落雨大》是廣東粵語地區尤其是廣州市區內代代相傳的童謠,歌詞從一個兒童的視角出發,充滿了童言童語童趣。


         緊接著,咱再去看看與廣東一水之隔的海南,來找尋人人耳熟能詳的紅歌《萬泉河水清又清》的根源。這首歌最初是起源於黎族民歌曲調之一的“羅尼調”,先改編為《五指山歌》,後來有將音樂素材進行加工,才變成了現在的“萬泉河水”。儋州調聲是流傳在海南儋州一代的民間歌曲,可歌可舞,據説是海南當地人非常喜愛的廣場舞,也具有濃郁的海南民風。


        在感受過了南方的海風之後,轉道北上,去聽一聽河北的《小放牛》。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不少耳熟能詳的童謠,由於旋律簡單,節奏歡快,因而朗朗上口。童謠對於民族文化的傳承意義重大,通過簡單的敘事,淺顯的歌詞,能夠在小孩子的心中播種民族情感,留下屬於故鄉的回憶。

  
       從歡快的童謠中暫時走出,再來欣賞一下另一個沿海城市——遼寧省的民歌。王超、楊興力給我們帶來了《反正對花》。這兩首歌中用的“對花調”是我國民歌中常見的歌唱體裁,從正月唱到12月,再從12月唱到正月。“對花”就像一部民歌寶典,各地都有不同風格、不同版本的“對花”在傳唱,其中不乏妙趣。
 


       依水而生的人,也喜歡依水而歌。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與水有關的民歌所表達的文化意蘊,透視出中華民族獨特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世界。這期的“大海故鄉情”有沒有勾起你的鄉情呢?跟著《中國民歌大會》的現場一起哼唱幾句吧!別忘了明天最後一期節目哦。 

 

收視TOP榜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