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 |
CCTV-1 |
10月7日19:38 |
CCTV-新聞 |
10月7日19:38 |
|
重播: |
CCTV-新聞 |
10月8日03:45 |
CCTV-新聞 |
10月8日05:45 |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甘肅宕昌縣的哈達鋪鎮,是紅軍長征中一個重要的坐標點。1935年9月,征途輾轉近一年的紅一方面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落腳點,直到9月18日,偵查人員在哈達鋪的一個發現,對紅軍的前途命運産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1935年9月,紅一方面軍攻破臘子口,翻越岷山,一路向北即將到達哈達鋪,此時消息閉塞的他們,並不知道近一年的長征到底何時才能結束,哪才能夠落下腳。
部隊剛剛抵達哈達鋪附近,當天下午,曾思玉就接到了一個任務—去哈達鋪搞點情報。
曾思玉,時任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紅二師師通信主任。接到任務後,他帶著偵查連戰士化粧成國民黨軍官,來到了哈達鋪鎮公所。正好堵住了國民黨運送物資的馬隊。
這一次,他們不僅僅繳獲了大量槍支彈藥,還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發現了一筐筐報紙,上面説陜北有紅軍。
在哈達鋪這個小小的郵政代辦所中,偵察連又發現了不少國民黨的報紙。上面登載著國民黨軍圍剿陜北紅軍的消息,是黨中央獲取情報的重要來源。
黨中央以前只知道陜北有革命根據地,卻不知道根據地力量已經如此壯大。
當時,紅軍一直處於蔣介石的圍追堵截之中,與外界聯絡困難,消息閉塞,而國民黨的這些報紙立刻被送到了毛澤東手中。
9月20日,在哈達鋪的這座關帝廟前的操場上,毛澤東興奮地對將士們説,同志們,前進吧!到陜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裏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就是我們的抗日根據地!
哈達鋪東北方向約400公里,就是紅一方面軍要去的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紅色革命從上世紀20年代起就蓬勃開展起來,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人,以陜甘邊界的正寧、照金、南梁為中心開展武裝鬥爭建立起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與此同時,包括延長、延川等縣的陜北根據地也建立起來。
到了1935年,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和陜北根據地連成了一片。而就在紅一方面軍到達哈達鋪的前兩天,從鄂豫皖根據地出發長征的紅二十五軍也到達了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整編成了紅十五軍團,根據地的力量更加壯大了。
吳起鎮,位於陜甘交界處。1935年10月19日,這裡迎來了歷經磨難輾轉而來的中央紅軍!
從瑞金、于都到陜北,途徑11省,歷時一年,中央紅軍終於找到了落腳點。
當中央紅軍結束長征後,紅四方面軍繼續南下,重過草地,與國民黨的川軍激戰。而紅二方面軍,則是在1935年11月19日從湖南桑植劉家坪開始了長征。
1936年8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都輾轉進入了甘肅,此時的他們,都經歷了一年多的跋涉,從蔣介石的圍追堵截中奔襲而來,饑寒交迫,裝備奇缺。
為了迎接他們的到來,已經落腳陜北的黨中央特地指示有關部門準備住房,中央領導帶動全軍節約開支,為紅二四方面軍籌措糧食和冬裝。
當時是紅四方面軍第四軍軍部無線電電臺臺長的秦華禮得到了一方面軍戰友送的羊毛氈,因為生長在四川的秦華禮沒見過這東西,不知道怎麼用,還鬧了小笑話,把本該當墊子用的毛氈當被子蓋。
1936年10月,甘肅會寧、將臺堡一帶洋溢著節日般的喜慶氣氛,一二四三個方面軍大會師!歷時兩年的長征勝利結束了!
中央紅軍及紅一方面軍,長征行程兩萬五千里,出發時8.6萬人,結束時7000余人;紅二方面軍長征行程近兩萬里,出發時1.7萬人,結束時1.1萬人;紅四方面軍長征行程一萬餘裏,出發時10萬人,結束時4.2萬人;紅二十五軍長征行程約一萬里,出發時2900余人,結束時3400余人。
兩年的時間,太多的戰士倒在了長征途中,甚至就在臨近勝利的那一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倖存的紅軍戰士們立刻投入到了抗日救國之中,最終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在長征勝利的第八十個年頭,秦華禮、王定國兩位104歲的老人平生第一次相聚,為了曾經共有的那段記憶。
80年過去了,長征,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略大轉移,以及長征途中,紅軍將士們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創造出的世界軍事史和人類生命史上的奇跡,並沒有因為歲月的磨礪而暗淡,對於這段傳奇經歷的親歷者來説,哪怕他們年事已高,哪怕衰退的記憶中往事已經如煙,但是紅軍、長征這兩個字眼,永遠是他們心靈深處最難以磨滅的那道印痕。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7日 20:06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甘肅省宕昌縣的哈達鋪鎮,是紅軍長征中一個重要的坐標點。1935年9月,征途輾轉近一年的紅一方面軍在哈達鋪的一個發現,對紅軍的前途命運産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紅軍最終到達陜北根據地,長征勝利結束。 (《焦點訪談》 20161007 説不完的長征:到陜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