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60928 走在人生的長征路上

來源:央視網2016年09月28日 20:11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首播:

CCTV-1

9月28日19:38

 

CCTV-新聞

9月28日19:38

重播:

CCTV-新聞

9月29日03:45

 

CCTV-新聞

9月29日05:45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年,是長征勝利80週年。80年前,稚氣未脫的紅小鬼今天也是九旬老人,風華正茂的年青人今天已是百歲人瑞。他們走過的長長的路,既曲折又光榮,寫滿了故事和傳奇。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位老人,今年已經104歲了。1933年她參加紅軍時,剛剛20歲。

今年9月21日,在北京一個居民小區裏,104歲的老紅軍王定國和同樣也是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會面,兩位百歲老人的手握在了一起。他們都是四川老鄉,王定國1913年出生在營山縣安化鄉的一個貧苦家庭,她1933年入黨,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

今年已經104歲的王定國老人家雖然行動自如,但是老人現在不愛説話。2010年,《焦點訪談》記者曾經採訪過王定國,當時王定國98歲。

1996年,當時94歲的王定國畫了一幅畫—強渡嘉陵江,畫的是1935年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戰役的情景。

1935年3月,為了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紅四方面軍幾萬名紅軍強渡嘉陵江,當時王定國就在其中一條船上。在國民黨部隊的層層攔截和敵機的狂轟亂炸下,王定國眼看著身邊的很多戰友犧牲在江中。

強渡成功的紅軍登岸後,殲敵1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200多裏的防線,為中央紅軍的勝利北上創造了有利條件。

綿延2萬多裏的長征路上危機重重,紅軍戰士們還要忍凍挨餓,很多紅軍戰士餓死在路上。饑餓也使王定國骨瘦如柴,當時她的體重還不到25公斤。

當時,王定國在紅四方面軍的前進劇團,她主要負責劇團演出的道具和演員化粧。在長征途中,劇團就是啦啦隊,她們唱歌、跳舞,為紅軍戰士鼓勁、加油。部隊行軍時,劇團要在隊伍前頭趕路,休息時,劇團得回過頭來進行慰問演出,從隊頭一直演到隊尾。因此,劇團要比別人多走一倍的路。長征路上王定國共翻越了5座大雪山,走了3遍草地。在一次翻越雪山的時候,她的一根腳趾凍掉了。

在一次戰鬥中,王定國右腿被流彈擊傷,劇團到達甘肅涼州時,她的右腿又挨了一槍,腿完全麻木了,天冷血流出來也凍成了冰,她包紮了一下照樣行軍。她説:“要有意志,你做一件事情要做到完,要完成得好,對人民有利。”

1937年9月,王定國與時任蘭州八路軍辦事處黨代表的謝覺哉結婚。新中國成立後,王定國擔任最高人民法院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她也經歷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磨難,72歲一起車禍使她脊椎受傷,75歲,癌症切除手術在她身上留下了30多厘米的疤痕,但是老人依然樂觀堅強。在70多歲以後,王定國開始練習書法和繪畫。

王定國説,活著就要有用。晚年的她熱心社會活動,投身公益事業。她參與籌建了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她參加創建了“中國文物學會”、“中國長城學會”;她還發起了“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並出任終身名譽會長。如今,104歲的王定國老人,在北京和子孫生活在一起,過著安詳的日子。

 

一説起長征,必然會提到遵義。長征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挽救了紅軍,改變了中國革命的命運。也就是在那一刻,一個遵義城外的放牛娃,非要跟上紅軍走,這一走,就是80年。

紅軍街是貴州遵義一條紅色旅遊商業街,木欄青瓦,雕花門窗,帶有濃郁的黔北民居特有的建築風格,街巷深處,住著一位老紅軍李光。

1920年,李光老人出生在遵義縣四面山,童年生活給他留下的是苦難的記憶。那時,貧苦的生活甚至讓李光連飯都吃不上。1935年1月,中央紅軍突破烏江天險,來到李光的家鄉遵義,李光説,紅軍是他所見的第一支“不欺負老百姓的隊伍”,很多人都願意參加紅軍。於是,14歲的李光也跟著當地很多人一起參加了紅軍,從放牛娃變成了一名紅軍戰士,開始了長征。 

李光老人告訴記者:“長征當中我們犧牲了很多人,好多優秀的共産黨員與革命戰士都犧牲在了草地。我是三次過草地,兩次爬雪山。我們五軍團是在1936年10月16日到的陜北,三個方面軍會師是在陜北會師的。7萬紅軍在會師的時候只有1萬多人,我們一直到抗戰把日本消滅了,又跟國民黨打,我們都沒有失敗。”

李光跟著革命的隊伍南征北戰,為建立新中國立下汗馬功勞。新中國成立後,他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當上了遵義軍分區武裝部副部長。轉業後,他先後擔任建設局、勞動局局長、遵義市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87年,離休後的李光擔任遵義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顧問,他把目光投向了教育事業,貧困山區的孩子成了他深深的牽掛。

1994年底,遵義市關心下一代協會組織的一次捐款活動中,李光老人第一次來到海龍鎮桂花小學。回來後,桂花小學的艱苦條件,貧困孩子的生活狀況讓李光十分牽掛。因為自身的經歷,他覺得孩子不能不讀書,沒有文化會吃虧。

説到沒文化吃的虧,有件事至今留在老人的記憶裏,那是在抗戰期間,上級夜間下達“拂曉出發”的指示,作為營長的他不懂“拂曉”的意思,結果到第二天天大亮才出發,導致所在部隊遭受損失,這成為李光一生的沉痛教訓。

李光説:“有一個黃昏有一個拂曉,我説黃昏是什麼?拂曉是什麼?就因為這個我受了處分,營長馬上就把我撤職當了連長,我都不懂這些。”

想到自己的經歷,李光老人覺得一定要讓現在的孩子有書讀,於是他買了100套棉衣親自送到桂花小學孩子們的手上,並現場捐贈5000元,用於學校買紅旗、做課桌。

對待貧困學生,李光慷慨大方,可生活中,他卻是一位十分簡樸的老人。李光老人的女兒李曉容告訴記者:“你看他的襯衣穿了好多年還都是補的,都是去鄉下買一個那种老衣服穿。”

1995年,老人的孫輩中出了第一個大學生,老人很高興,家裏人以為老人會多給孩子些錢,可結果卻出乎家人意料,老人只給了孩子200元。李曉容説:“給了我們那個侄兒200塊錢,沒有多餘的。那時候的大學不像現在的大學還可以貸款什麼的,我們三妹一家都是這家去借點,那家去借點。”

從1994年起,李光每年都用退休金救助貧困山村的學生,許多孩子受李光的資助得以繼續完成學業。在李光老人家中,還留存著很多受過老人資助的學生寫來的信件。

20多年裏,老人拿出了畢生的積蓄,先後幫助近2000名孩子順利完成學業,累計達捐資40多萬元。1998年,桂花小學更名為“李光小學”。

老人給貧困山區的孩子送來了愛和溫暖,也給許多貧寒的學子帶來了命運的轉機。18年前受老人資助的貧困學生陸均如今已經成為一名鄉村教師,雖然收入不多,但現在陸均每年都會從自己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資助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學生。他説:“一方面是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改變貧困山區的孩子;另外一方面希望李光老紅軍的精神在這裡能夠得到傳承。”

毛澤東同志説: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從這些老人身上,我們看到,這些80年前從雪山草地走過的戰士,仍然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他們還在宣示、還在播種。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他們的長征還沒有結束。沿著他們走來的路,我們的新長征,也永遠在路上。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8日 20:11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今年,是長征勝利80週年。80年前,稚氣未脫的紅小鬼今天也是九旬老人,風華正茂的年青人今天已是百歲人瑞。他們走過的長長的路,既曲折又光榮,寫滿了故事和傳奇。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位老人,今年已經104歲了。1933年她參加紅軍時,剛剛20歲。 (《焦點訪談》 20160928 走在人生的長征路上)

收視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