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最野成長論壇】孩子成長需要“富足感”

CCTV節目官網-CCTV-14 最野假期2016 來源:央視網2016年08月17日 14:06 A-A+

2014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Richard Weissbourd博士在 《華盛頓郵報》等媒體上發表了一份"Making Caring Common"(推廣關愛)的研究報告。這項研究計劃採訪了美國33所學校的一萬名中學生,讓他憂心的是,這一萬名學生中有高達80%的孩子認為自己的父母更在意他的學業成就和他是否快樂,而不是他是否關心他人。孩子們一致相信:“我取得好成績帶給父母的自豪感”三倍高於“我在班裏、學校裏幫助了別人所帶給父母的自豪感”。Richard Weissbourd博士擔心的是,這些不被父母鼓勵去關心別人、只在乎競爭和結果的孩子,將來一定會在人際關繫上遇到困難,而是否具有處理人際問題的能力又恰恰是他職業成就的重要能力之一。

心理專家 金韻蓉

心理專家 金韻蓉

“一個沒有愛心和沒有同情心的人也一定是一個不快樂的人。”央視少兒頻道《最野假期》心理專家金韻蓉在《最野假期》第三期節目播出後,再次提出了這個觀點,那麼到底孩子們在節目中做了什麼?他們是怎樣體驗這個關心他人的過程的?

在7月30日播出的《最野假期》中,八位小勇士為陜西漢中洋縣麻底村學校,彩繪校舍、募集課桌椅和文具,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引導和培養過程。

心理專家金韻蓉觀察到,當八位小勇士在面對一桶桶他們並不熟悉的塗料時,從一開始的好玩,到毫無章法的亂涂,再到擔心無法完成任務的焦慮,最後則是專心地在大片的顏色上畫上精細的圖案。

在這整個過程中,金老師認為,支持他們努力工作的動力,絕對不僅僅只是好玩而已,而是現場導演每隔一段時間就提醒他們當麻底村的老師和小朋友回來看見煥然一新的校舍時將會是如何開心的精神引導。

因此,除了向來就擁有很好的自製力的樂顏和肖恩之外,就連大家一直擔心的、年紀小個頭大、怕臟怕累的福源,都能執著安靜的站在沒有被那麼多人關注、相對冷清的二樓,舉著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説確實很重的長桿,為墻面涂上美麗的顏色。 

而最讓人動容的是,傍晚時分,當校舍終於彩繪完成,被黃煒哥哥“騙”出去旅遊的老師和孩子們回來,以及毛蟲哥哥拉回來好幾車忙活了一天偷偷募集的物資時,8個孩子臉上所展現出來的“富足”。

金老師將這種“富足”解讀為“充滿了幸福感的富足”,這種良善和幸福的富足是因為孩子們體會了原來幫助別人自己也可以這麼快樂,以及發現自己居然也有幫助別人的能力而帶來的成就感。

由此可見,我們總是批評現在衣食無憂的孩子自私自利,其實,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嬰兒一歲前就對別人的情感有反應,如果旁邊有孩子哭,他會跟著一起哭;一兩歲時,幼兒看到別人哭,就會拿自己喜歡的玩具去安慰,這説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並有了試圖減輕別人痛苦的本能;到了五六歲時,孩子開始進入認知反應階段,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什麼時候該讓他獨處。

這些都是孩子愛心的自然表現,但如果後天得不到很好的培養,那麼他的愛心就會逐漸消失。因此,孩子有沒有愛心,關鍵在於家長的引導和培養。
Richard Weissbourd博士説,對於兒童的個性發展而言,愛和善良是最重要的性格特質,因為它是一個人是否能與社會親和的基礎和前提,此外,他也強調,孩子的愛心需要練習和典範,需要從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而能幫助孩子擁有這美好特質的培育基地就是家庭,父母則是最直接的典範提供者。

因此,如果我們正盡己所能地給心愛的孩子創造一個最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那就在無條件的愛和所有的養育資源之外,教給他能豐富心靈的慈善與愛心,因為一旦他擁有如此珍貴的富足之後,他就能成為一個真正快樂的人,而這正是做父母的我們所夢寐以求的事。

860010-11220235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