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最野成長論壇】如何幫助孩子坦然面對失敗?

CCTV節目官網-CCTV-14 最野假期2016 央視網2016年08月09日 13:58 A-A+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的情商迥異,自我調節的能力也大有不同,不同年齡的孩子都會有不同程度“輸不起”的表現。最野專家團的心理專家楊謹,將結合自己工作中接觸到的現象,與大家聊一聊如何幫助孩子坦然面對失敗。

心理專家楊謹談如何幫助孩子坦然面對失敗

作為親子專家,在工作中會接觸到許許多多案例,有一些情況比較嚴重。例如,5歲的孩子與媽媽下棋輸後,大哭不止,無法正常入睡,連續幾天跟媽媽慪氣;9歲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學生僅因一次考試沒考好,便不想上學,覺得無法面對老師和同學;15歲的孩子因中考成績不理想,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及行為。這個暑假我擔任了央視少兒頻道《最野假期》的心理專家,節目中8個6-12歲的孩子,分成兩組完成任務,這其中,他們就會面臨各種挫折和失敗。

例如在8月6日播出的雅安護送大熊貓一集中,2個小組有這樣一個PK,對護送大熊貓的相關知識進行收集並總結,小組代表進行闡述和答辯,通過保護區專家的評委選出勝出一隊,才能獲得真正護送熊貓去都江堰基地的機會。

樂顏隊的小組成員積極努力備戰,隊長樂顏仔細分工,詳細筆記,谷蕙冰精選問題請教工作人員,沛錦查閱手冊。無論從年齡、思維水平、語言表達能力、準備工作等方面看,樂顏隊更有勝券。

可評審的結果卻是肖恩隊因更貼切主題而勝出。在現場看到樂顏和谷蕙冰的表情特別失落、委屈,都快哭了。真是期待越多,失望越大。

可是在節目中我們看到樂顏隊的孩子並沒有一蹶不振,那是什麼讓他們迅速調整過來的呢?首先,三位評委和主持人將他們和另一隊之間的差距明確地指出來,並且説明原因,樂顏隊了解了自己的不足,輸得心服口服。其次,節目組馬上給輸的一隊一項後續任務:作為先遣部隊為肖恩隊探路。在接受了新的任務後,樂顏説:“雖然我們輸了,但是我們也有我們的工作,我們一定幫肖恩他們隊把前陣打好了”。最後在相互的鼓勵中,孩子們坦然面對了失敗,去完成了下一項任務。

那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能坦然面對失敗,擁有“輸得起”心態,並且不停止前進的腳步,這是很多家長朋友們想得到的答案,現在我就跟大家分享以下幾點:

1.理解好勝心是孩子的正常心理

從心理髮展的角度看,無論孩子或成人都有進取心、好勝心,尤其是孩子們。他們總希望自己做的比別人強,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和稱讚,尤其是家長和老師們的讚賞會讓他們自信心爆棚。正因為擁有好勝心,孩子們才會積極進取、敢於競爭,在集體活動中不斷的調整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適度的好勝心是孩子進步的催化劑。但值得注意的是,好勝心是一把雙刃劍,好勝心過強的孩子做事情往往求勝心切,一旦失敗,就無法承受失敗帶來的心理壓力,産生很多問題,比如情緒容易低落,逃避退縮、放棄;大發脾氣;滋生自私、嫉妒、虛榮等負向能量,從而誤解和扭曲了考試、比賽的真正意義。

2.接納情緒是最好的疏導

孩子因失敗、挫折而難過,是最自然的情緒反應,年齡越小的孩子越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成人應給予接納與理解。面對孩子的失望、委屈與無助,一個蹲下來的擁抱,一句“爸爸、媽媽知道你難過,你可以信任父母”,勝過千言萬語。不要禁止或阻斷孩子錶達情緒,一味壓抑情緒的孩子更容易導致怯懦膽小、身心不健康或情緒失控的大爆發。有些家長朋友,害怕看到孩子的無助,孩子一旦委屈、無助或哭泣,就會産生強烈的自我焦慮情緒,對孩子大加訓斥或指責,這是家長自己的問題,只有正視自己的脆弱和局限,才能真正幫助孩子穿越失敗帶來的挫折感。

3.鼓勵是最好的療愈

孩子的挫折感、無助感都是後天習得的。尤其是年齡在12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形成成熟的自我評價系統,他們對自我的感受往往來自外界的評價,應多采取積極鼓勵的方式對待。當孩子遭受挫折和失敗時,父母的鼓勵或打擊都會強化他們對自我能力的判斷。當幼小的孩子自己動手拆裝玩具或穿衣穿襪遇到困難時,請捫心自問,我們是在一旁鼓勵“媽媽相信你一定行”,還是用消極否定的評價打擊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或者“不要再試了,再試也沒用!”“你動作這麼慢,媽媽又要遲到了!”

孩子進入學校,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我們的態度是樂觀幫助與肯定,還是煩躁和指責,“成績這麼差,看某某考了多少分!”肯定和讚揚努力的過程能幫助孩子樹立自信,並讓孩子懂得過程也很重要,忽略結果的成敗。而否定和指責多半是以結果為出發點的評判。經常受到指責和批評的孩子會造成自卑心理和自我否定,失去嘗試的動力,遇到或預見困難和失敗的結果就會退縮和放棄。

4.以身作則,明確對待失敗的正確態度

父母在乎輸贏結果,孩子也勢必受到影響。家長朋友,可留意一下自己平日的行為和情緒,和朋友們下棋、打牌、遊戲、比賽或團隊業績考核中,自己也會爭強好勝、在意輸贏、結果嗎?如果父母會對失敗、挫折都有強烈消極的情緒反應,又怎能期待孩子擁有高情商的調節能力。“失敗並不可怕,從失敗中吸取經驗,下一次一定會有進步。”這樣明確的信念言傳不如身教。孩子遇到失敗想退縮、放棄時,可以分享自己坦然面對失敗並取得成功的經驗。往往是家長先重視了輸贏結果,才會導致孩子敏銳地吸收到成人的期待與訊息而複製完成。

5.提供孩子“挫折教育”的機會

很多獨生子女的家庭,尤其是4+2+1型的家庭,對獨苗呵護備至,眾星捧月造成“小霸王”和“公主病”,孩子的舒適圈狹小,一旦走出家門,進入社區、幼兒園、學校等社會環境,孩子就會因為失去了優先照顧和焦點關注,敏感察覺到不適而出現不良的情緒反應和心理不適,對輸贏和外界的評價也異常敏感。孩子終歸要走向社會,所以請在孩子還未形成定向思維和自我限制之前,提供孩子更廣闊的舒適範圍。創造環境讓孩子明白娛樂、遊戲、競爭、比賽都有輸有贏,讓孩子自由地體驗輸贏帶來的情緒感受而不做過多評判及刻意經營比賽的結果,重在感受參與和享受過程。

6.不糾結,少比較,擁有豁達心胸

擁有豁達心胸和高情商的調節能力,是通往快樂人生的必經之路及人格成熟的表現。達到這樣的人格品質,需要多年的環境教育與自我的心理成長與完善,是較高的標準。對孩子們而言,難以一蹴而就。家長朋友可在日常生活裏潛移默化,不糾結少比較的理念,當然也需先從己做起。在我們傳統教育理念中,經常會拿“別家的孩子”與自家的孩子做比較以期待樹立榜樣和標桿,殊不知這樣的方法從兒童心理髮展的角度來看是不科學的。

“你膽子真小,你看誰誰膽子多大,勇於發言!”“你真窩囊,他搶你的玩具,你不會也搶他的?!”“你腦子就是比弟弟笨,你看他説一次就記住了!”殊不知這樣否定與標簽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沉重的“十字架”,壓得他們失去原有光彩與力量,懷著“次品”的心態不停地與自卑與羞愧作戰,又怎能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擁有豁達心胸?

最後我有一個自創的理念,與大家分享,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寶石,有的似鑽石璀璨剛毅,硬度極強;有的像紅寶石熱情似火;有的像紫水晶低調神秘……正是因為這些色彩和獨特性才構成整個宇宙。只有成人世界減少比較與負向評價,懷著欣賞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明白無論結果是成是敗,是輸是贏,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是獨一無二值得尊重與珍視的生命!

860010-11220235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