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我是傳奇》第四章 第七節 達則兼濟天下

CCTV節目官網-CCTV-7 鄉約 央視網2016年04月23日 14:07 A-A+

達則兼濟天下 ——“農民企業家”梁希森

1

梁希森1955年出生在山東省樂陵市黃夾鎮梁錐村,早年家境貧寒,青少年時代經歷坎坷。10歲那年,不堪忍受饑餓折磨的梁希森離家到河北省討飯。13歲開始,梁希森跟著別人幹了四年打鐵的生計。17歲,他在河北滄州的一個鍛造工廠當上了鍛工,後來還被提拔為車間主任。1976年,21歲的梁希森孑然一身闖蕩東北。

貧瘠的家鄉和坎坷的經歷,沒有給梁希森留下多少快樂的記憶,但卻給了他一個聰明的頭腦和堅毅的性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梁希森迅速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嶄露頭角,他先是回到家鄉創辦了麵粉廠、毛巾廠、鋼構公司等企業,後來又進入了建築和房地産領域。1996年,他帶著自己的施工隊來到北京,承攬了玫瑰園別墅項目的裝修工程。誰也沒有想到,玫瑰園別墅這個當時全國知名的爛尾樓項目,在梁希森手裏奇跡般地起死回生。1999年,梁希森出人意料地通過拍賣以3.98億元入主玫瑰園。不久後出現轉機,北京不再審批別墅,玫瑰園成了北京最後的別墅。2000年後房地産市場回暖,玫瑰園別墅一下子炙手可熱起來,僅三期工程銷售額就有望突破20億元。這個“大翻盤”項目,使梁希森的個人資産飆升到十六七億元人民幣。2004年,49歲的梁希森入選全球著名的《新財富》雜誌年度內地富豪榜,名列第376名。

1

有了錢的梁希森把目光轉回家鄉。2001年,梁希森投資4200萬元給梁錐村蓋起了聯排別墅,讓全村136戶村民全部入住進去,原來的村莊被夷為平地。村支書梁廣祿家住的是上下兩層別墅,共有13個房間,客廳、衛生間、廚房一應俱全。梁廣祿對記者説,村民們住的大都是這種樓,總共有280平方米,老宅那邊多少平方米,新樓就白給多少面積。老宅不夠抵的,多出的每平方米交60塊錢,基本上等於白送。利用村莊改造後騰出的空地,梁希森創辦了魯西牛業公司。梁希森説,全國雖然擁有9200萬頭黃牛資源,但與國外先進的養牛業相比,差距太大,牛肉産量少、質量差,高檔牛肉的市場空間巨大。此外,我國目前正大力推廣秸稈養牛,而樂陵正是國家級秸稈養牛示範縣,得天獨厚的條件為發展養牛業打下了基礎。

梁希森説,改造就需要花錢,沒有賺錢道兒不行。改造之後沒有産業更不行,村民光住進好房子不行,還得有吃的、喝的。梁希森的賬算得很直白:“老百姓的秸稈比糧食值錢。二畝地的玉米一年最多能收入400元錢,但種的秸稈能養一頭牛,養這一頭牛一年最少純收入四五千塊。如果把全國的秸稈全部變成牛飼料,中國就成了一個畜牧大國。到那時,牛肉多了老百姓可以當饅頭吃,也可以當罐頭吃。那樣,糧食不就省下來了?”

在希森集團,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完整和週密的循環産業鏈:公司組織農戶利用當地豐富的玉米秸稈資源養殖魯西黃牛,收購農戶的架子牛進行育肥,育肥後屠宰分割,牛肉銷售到市場,牛糞和屠宰的廢水用來生産沼氣,沼氣用來發電,沼氣渣用來養蘑菇,蘑菇的培養基本用來養蚯蚓,蚯蚓用來製作中藥和保健品,蚯蚓糞用來製造飼料和活性複合肥,肥料返回到田間又培養出環保的蔬菜和農作物,再用農作物秸稈來養牛。在梁希森的魯西牛業公司,繁殖、培育乳牛、青貯、精飼料加工以及育肥等項目,容易賺取的利潤都讓給了村民,公司則在加工過程和延長産業鏈上做文章。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賈墨池帶領記者參觀了他們的秸稈青貯場、屠宰場和蚯蚓養殖場。幾個部門的負責人介紹説,魯西牛業屬精細分塊屠宰,每斤牛肉平均售價高達10元,僅肉牛屠宰凈肉這一項就已經把收購肉牛的成本給撈了回來,而牛皮、牛下水、牛骨、牛血等都是超值部分。比如一張牛皮價值就達600元,如果是4萬頭的屠宰量,一年的毛利潤就能達到8000萬元。但是最大的增值點並不在屠宰,而在屠宰副産品的生物技術開發。現在企業已投入800萬元建起了一個中試實驗基地,研究用牛血提取生物製品,包括凝血酶、血清蛋白、血紅素、SOD等名貴藥物,預計前五年的産值將達到20億。

1

在梁希森的企業裏,最獨特的項目是利用氨化的牛糞養殖蚯蚓,現已發展了300畝,計劃將來要達到3000畝。養殖的蚯蚓是從日本引進的“大平2號”,主要返銷日本。據測算,一頭牛一年産糞便5噸,1噸牛糞可以養蚯蚓30公斤,每公斤蚯蚓賣10元錢,可獲利1500元;這些蚯蚓還産生糞便3噸,可以賣給高爾夫球場做草坪養料等,每噸300元,可獲利900元。一頭牛的牛糞一年就可以增收2400元。

在大多數像梁希森一樣成功的企業家把目光瞄向高端産業領域的時候,梁希森“插足”農村建設的反常舉動引起了輿論的譁然。人們對梁希森“達則兼濟天下”的境界給予了很多的褒獎,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質疑。就在人們眾説紛紜的時候,梁希森開始了實現他“夢想”的第二個步驟。梁希森放言,他要把鎮裏的109個村全部改造。

2004年春天,梁希森的施工隊開進了鄰近的臺張村,準備按照梁錐村的模式進行“翻版”改造,但這一次並不順利。臺張村村民對梁希森的目的産生了懷疑,已經開始的改造行動“流産”了。梁希森沒有多説什麼,他隨後把目標定在了靠近臺張村的許家村。2005年,舊的許家村像原來的梁錐村那樣消失了,一個“希森許家新村”平地而起。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報效家鄉的最原始的渴望。我們衷心地祝福老梁,希望他能用企業家務實的方式,早日實現他夢想中良性循環、共同富裕的新農村計劃。因為家鄉的繁榮是我們心存歡喜最真實的理由。

860010-1133080100
1 1 1